05.10 创新OR路径依赖:滴滴和美团的选择

战火又起。

美团宣布进军出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布局后,公司频频发布在各个城市攻城掠地,力压滴滴的战报。

滴滴不甘示弱,宣布进军外卖领域。但从现有信息看,滴滴的宣布感觉更是为了应对,为了战而战。滴滴应该志不在此。

王兴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互联网圈多年,尤其历经千团大战突围而出,可谓战绩显赫。这样的战绩更多是由于,他的选择与坚持的路径,符合用户需求。无论早年的校内网、后来的饭否,还是今天的美团,都是完美解决用户的部分痛点。

创新OR路径依赖:滴滴和美团的选择

当然,程维的滴滴也是如此,否则不会短短几年,成为互联网巨头之一。

互联网的世界,用户需求是第一位,这已经毋庸置疑。但王兴的这次挑战,用他自己的话说,"交通出行是公司整体平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是为了公司的战略,说白了就是被滴滴出行的前景吸引,想把团购、外卖积攒的海量用户导入出行领域,复制滴滴模式,横向扩大战略布局、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这种背景下,问题就来了,对一家超级独角兽来说,到底是创新重要,还是复制成型已被资本市场证明的模式更有利?

复制:一时之利

回到最初。

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美国创立了雅虎,这是全球门户网站的鼻祖。仅仅两年后,1996年4月12日,YAHOO!正式在华尔街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股票总价达到5亿美元,而YAHOO(雅虎)1995年的营业额不过130万美元,实际亏损63万美元。直到1996年底,才赚了区区9万美元。在那个年代,雅虎的成功,首要应该归功于创新,华尔街普遍看好这种模式,或者说概念。雅虎陆续推出了英、中 、日、韩、法、德、意、西班牙、丹麦等 12种语言版本。一时风头无双。

沧海桑田。

雅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2016年7月25日,美国电信巨头Verizon(威瑞森)以48亿美元收购雅虎核心资产,

22年,雅虎最终消亡。复制雅虎模式,也曾风头无双的中国几个门户巨头,今天也日渐落寞。网易、搜狐、凤凰,腾讯、新浪,其门户对公司的贡献,与其名头日渐不符。实事求是的说,这几家公司的门户业务,20年来,基本没有创新,其早年积攒的用户一直在横向转化,在新闻资讯的战场上左冲右突,始终找不到出路。唯一的例外是新浪,切入社交领域,微博引领其转型。

创新OR路径依赖:滴滴和美团的选择

说微博是创新型产品,相信大家不会有异议。早期新浪微博的火爆,也引得几家门户纷纷重金投入。几年过去了,局面早定。新浪微博改名微博,独霸了这一产品形态,2018年5月10日,市值242亿美元,其母体新浪网同一天的市值只有64亿。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凤凰微博,这些复制者早没了踪影。

替代雅虎的是google,这是两种业务形态,雅虎解决的是用户的信息渴求,但在这一业务形态下,用户是被动接受。反观google,用户可以主动获取信息。在中国,百度完美复制了google,轻而易举取代几大门户。

当然,今天,百度也处在危机关头,BAT中,百度率先上市后,但从没像今天这样,市值被阿里和腾讯甩的这样远,只有后两家的四分之一。痛定思痛,斩掉电商、外卖等业务,全力进军人工智能,其市值终于逼近千亿美元。

历史证明,跟风,复制,或许可以一时无忧,但一定无法长远。

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计

再来看滴滴和美团。

在过去的几年里,滴滴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并成功地影响了中国的公共交通政策,也改变了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路况最复杂的国家的交通状况,通过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介入,滴滴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出色样本,也见证并考量着中国政府对于新经济和新动能的包容和决心。

美团也是如此,通俗的例子是,方便面厂商的没落,已经可以佐证美团的成功。

不断收入囊中,一轮轮的融资;不断推高的估值,一波波的跟进。这些都是滴滴和美团早期脱离传统市场、创新的明显回报。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说,头条之所以能从列强环伺的状态中跑出来,是因为当初各个公司都在迷恋旧的战场或者旧的事物。2013年之前,各家门户客户端都是编辑中心制,用户只能看到编辑认为重要的内容。头条创新推出千人千面,个性化阅读。各家门户倒回头来跟今日头条竞争,今日头条又推出了抖音……

创新OR路径依赖:滴滴和美团的选择

不断推出新的战场,这是最好的护城河。舒尔茨说,思想终归受制于经济学语言。

基于技术洞见的人性化体验在滴滴用户的感受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重视,从场景运用到科技支撑,滴滴的每一步走得并不轻松。无论是早期日拱一卒的希冀政策层面的推进,还是和UBER的对决直至成功将其中国业务纳入门下,滴滴表现出从容而稳定的市场导向和战略支持。

一个巨大爆发的市场总会有新的闯入者,无论是YAHOO、GOOGLE、FACEBOOK或者是腾讯系、阿里系投资的众多企业,从早期到中期,总会出现不同的节奏。最大的节奏是市场的节奏,围绕市场和核心矛盾,把用户需求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则是最正当的发展逻辑。推出新产品和服务,解决用户的痛点,这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路径依赖的美团有未来吗?

中国传统的兵书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以市场化的"作战单位"来说,滴滴跟进外卖业务,我更愿意理解为一时赌气。"伐谋"的层面,最高境界就是,你斗归你斗,我走我的路。继续在垂直领域深耕,用创新回击平行拓展。

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提出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是指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 Economies of scale) 、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 、协调效应(Coordination Effect)以及(Adaptive Effect)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

创新OR路径依赖:滴滴和美团的选择

滴滴在服务出行的范式上不断专注,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聚焦用户体验是一种更有未来的路径依赖与强化。

作为出行市场的"闯入者",美团实际上也是在共享平台上的路径依赖。这种实验需要时间,更需要用户的口碑。

路径依赖既是一种窠臼,也是一个突破。只有在战略上做好把握,才会把路径依赖变成新的模式增长极。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美团的这种路径依赖,也许一时会有不错乃至丰厚的回报,但创新的初心不再,很难再有千山万水。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只能是昙花一现或浪花朵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