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你腦海中的造車新勢力,可能是一個錯覺

造車新勢力不應該只是互聯網造車企業,傳統企業一樣生機勃勃,例如WEY、捷途、領克等都可稱為新勢力。

你腦海中的造車新勢力,可能是一個錯覺

“造車新勢力”這個詞,可以說是從2017年熱到現在。那麼,什麼叫汽車圈的“新勢力”?所謂新勢力新在哪裡?它是一場融資?是一場賭注?真的會忠於汽車產品製造為目的嗎?今天,華小美就和大家談談造車新勢力。

造車新勢力,按市面上的公司類型來說,主要指的是近兩年來國內蓬勃興起的互聯網造車公司,用一直飆升的融資進展和金額來刷新我們的眼球,從而展現自己的實力,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汽車”。

汽車新勢力發展現狀

汽車行業從來不缺乏新面孔,從2016年下半年起,互聯網行業各路人馬紛紛吶喊:“我要造車”把跨界營銷和資本運營等高大上詞彙加入到汽車行業上。是的,現在互聯網發展瞬息萬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而汽車這個詞彙,又是多麼容易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在互聯網思維下的汽車可以劃分為:共享汽車、無人駕駛、新能源、互聯網入口等四個方面。

另外,關於新勢力造車的浪潮中主要有兩類思想,一是以奇點汽車為代表的“瀋海寅思想”,瀋海寅是典型的新勢力造車,他認為新勢力可以和傳統車企進行合作,各取所需,通過聯合傳統車企把ppt進行量產,實現共贏。

另一類則是最近大火的蔚來汽車的代表“李斌的觀點”,他認為造車需要有很多的資本,要有自己的技術工廠。所以他曾經也說過,沒有200億是造不好車的。

可是有了錢就一定能造好車嗎?小美並不這麼覺得,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絕對不是造出來一輛車就代表了成功,一輛車的產業鏈、技術檢驗、售後服務等,絕對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出來的。汽車不是手機,出現了問題可以關機重啟,而汽車的技術與質量絕非說說而已。

你腦海中的造車新勢力,可能是一個錯覺

關於汽車新勢力的融資大戲

面對著汽車行業市場全球10萬億美元的誘惑,到底是要不要賭一把?海量的投資並不保證肯定成功,但是有百分之一的機會都值得一試,身處時代的弄潮兒,每個人都踴躍嘗試著資本的遊戲。據統計截至目前,很多新造車企業都完成了數額不小的融資,戰績顯赫。

從累計融資規模看,蔚來汽車超330億元人民幣,奇點汽車達170億元人民幣,威馬汽車達120億元人民幣,車和家超57億元人民幣,小鵬汽車超53億元人民幣。在2018年內,車和家、小鵬汽車還將啟動新一輪融資計劃,蔚來汽車也在為IPO做準備,進入公募市場籌集造車資金。

在2018年,對於造車新勢力的企業們,融資已經初步完成,真的要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一遛了。如果難有作為就沒有市場,真的很難生存下去,新勢力順應時代的發展,確實也是一種勢力,但是長期堅持下去,拿下成功有點艱難。

相比較傳統廠商,新勢力在技術、工藝、渠道、品牌、服務等方面差的還比較遠。再者,目前大部分都是新能源汽車為主,中國的新能源消費市場目前不是很大,賣的最火的新能源SUV一年也不過一萬臺,如果一味的玩概念,生存下去實在很難說。

你腦海中的造車新勢力,可能是一個錯覺

汽車新勢力為什麼沒有未來?

很多人說:為什麼中國的造車新勢力那麼多?國外沒有掀起巨大浪潮呢?小美覺得,之所以造車新勢力現象為中國獨有,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有高額的新能源補貼和牌照免限政策;另一方面就是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那麼嚴格,那些成立只有一年多時間的公司就敢於向用戶交付新車。

但是,對於汽車本身來說,交完車就代表成功嗎?,一部新車的正向開發和驗證流程,最快也需要3年以上。這些一沒有整車開發能力,二沒有驗證體系,三沒有生產資質,四沒有服務銷售網絡的新勢力,大規模交付之日就是泡沫破滅之始。

目前,造車新勢力為我們總是畫出一個美好藍圖,比如經常說什麼汽車不只是是一個交通工具,還會是一個移動辦公空間、移動健身房,或者一個移動美食廚房......

你沒有聽錯,PPT上面就是這麼講的,還不止一家新興公司。只要你能夠想象得到的,他們就敢做。當然,僅限於PPT上。車展上確實也有一些概念車的展出,但是也只是展出了,離真正的到用戶手中,形成真正的量產還有不小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