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在中華大地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軍閥,大軍閥擁有數個省的地盤如從北洋分裂出的皖系、直系、奉系軍閥,次一點的軍閥也能獨霸一省,而小點的軍閥地盤不到一省(如四川軍閥)。民國的軍閥分為兩大階段,分為北洋軍閥混戰階段和國民黨新軍閥階段,今天為大家先介紹北洋軍閥混戰(1912-1928)。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民國軍閥混戰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廷鑑於原有的八旗兵和綠營兵都不堪用,想要改革兵制,派長蘆鹽運使胡鷸芬在天津以南的新農鎮即小站訓練新軍,取命“定武軍”。1895年改派浙江溫出道袁世凱督練,改名“新建陸軍”,仿效德國軍制和操典,聘請德國人為教官,編為10個營7300人,受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節制,所以也稱稱為北洋軍。1901年李鴻章病死,衰世凱接任,將北洋軍擴編為6個鎮(相當於師),從此成為北洋軍首領,並在此基礎上網羅親信,膨脹勢力,迅速形成左右全國局勢的強大軍事集團。1912年,袁世凱竊取辛亥ge 命勝利果實,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將全國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建立了北洋軍閥的軍事獨裁統治。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奉三系,競相擴充實力,割據一方,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惜依靠外國列強,混戰不已,國家陷於四分五裂之中。從1913年起,孫中山就開始進行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17年在廣東建立軍政府,進行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組織北伐。1926年,國民革 命軍由廣東出發,進行北伐戰爭,至1928年6月,將北洋軍閥最後一任統治者、奉系首領張作霖逐出北京,推翻了北洋軍閥對中國長達16年的統治,北洋軍閥集團從此覆滅。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派系之一直係軍閥1916年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集團分裂為直、皖、奉三系,以直隸人馮國璋為首的一派稱直系。馮國璋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委馮擔任督練營務處總辦,後長期追隨袁世凱,與段祺瑞、王士珍並稱為“北洋三傑”。辛亥革 命發生後,曾率清軍第l軍前往武漢鎮壓,打敗黃興所指揮的民軍。袁世凱竊居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後,任馮國璋為直隸都督兼禁衛軍總統,l913年鎮壓國民黨二次ge 命,佔領南京,任江蘇都督。1916年任中華民國副總統,1917年代理總統,1919年病死。後曹錕、吳佩孚繼為直系首領,1920年打敗皖系,1922年又打敗奉系,獨攬北京政權。1923年,曹錕以5000元一張選票高價賄賂國會議員,被選為大總統,勢力膨脹到頂點,直系基本部隊有26個師又30多個旅,另有依附於直系的地方軍閥部隊20多個軍(師)又20多個旅,控制著除東北以外的全國大部分地區。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奉系打敗,但仍控制著川陝及長江中下游大部分省區。1926年北伐戰爭前,吳佩孚自稱14省聯軍總司令,尚擁有16個師、2個旅及遊雜部隊20多萬人;直系另一將領孫傳芳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也擁有10個師、16個旅20多萬人,長期與國民黨掌握的廣州政府相對抗。1926至1927年,被國民革命軍在北伐戰爭中打敗,歸於消亡,部分部隊被國民革命軍收編。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西南軍閥

在南方存在桂系、滇系、粵系軍閥和親孫中山的廣州政府。

在廣西,清朝廣西提督陸榮廷藉由支持辛亥革命和“桂人治桂”的政策成為了廣西都督,之後更通過參與護國戰爭鞏固了其在廣西的統治地位,史稱舊桂系。護國戰爭勝利後,廣東成為舊桂系的勢力範圍。滇系統帥蔡鍔於1916年護國戰爭勝利不久後去世,唐繼堯掌權,坐鎮雲南和貴州,與川系軍閥時有摩擦。1921年,滇系將領顧品珍叛變,滇系分裂為顧品珍部和唐繼堯部。1917年7月護法運動開始,孫中山南下廣州,組建軍政府和粵軍,任大元帥,擁軍二萬。1918年4月,滇系和桂系開始排擠孫中山,改大元帥首領製為七總裁合議制,邀西南各省軍閥為總裁,致使孫中山被迫於5月下臺,後赴上海。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1920年,直皖戰爭在北方爆發,與此同時,桂系發動第一次粵桂戰爭,派兵攻打親孫中山的粵軍陳炯明和許崇智部,卻被擊敗,退回廣西。孫中山遂從上海返回廣州,於1921年4月改組軍政府為廣州國民政府,召開非常國會,就任非常大總統。童年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此戰導致了桂系的分裂,桂系下級軍官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混亂中崛起,於1925年擊敗陸榮廷和沈紅英,再次統一廣西,成為桂系的新首領,是為新桂系。1923年1月,孫中山聯合滇系楊希閔部(顧品珍派)、桂系劉震寰部、及倒戈的粵軍,共同討伐陳炯明。2月陳炯被擊敗,退守東江。孫中山也於2月回到廣州,再任大元帥。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蔣中正兩次東征陳炯明。此時,滇系唐繼堯部支持陳炯明,欲聯合新桂系統帥李宗仁,南下進攻廣州國民政府。李宗仁不從,唐繼堯遂派軍入桂,卻被桂軍擊潰,退回雲貴,是為滇桂戰爭。失去援助的陳炯明最後被蔣中正擊敗,被迫解散軍隊,退居香港。北伐開始之後,桂系和滇系均在名義上統一到了蔣中正的廣州國民政府。1926年,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1928年,滇系龍雲在二六政變中推翻唐繼堯,並打敗對手胡若愚後,也於名義上歸順蔣中正,任雲南省主席。西南軍閥割據時期結束。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晉系軍閥

晉系軍閥集團統治山西38年之久。晉系軍閥集團以閻錫山為首領,還有幾位主要將領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等

西北軍

西北軍閥泛指清朝末年、中華民國初年在中國西北地區發跡的軍閥,主要成員有馮玉祥所統帥的“國民軍”。後來楊虎城所部17路軍也被稱為西北軍。於1919年改編為“西北邊防軍”。西北軍閥中控制中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馬家軍,其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合稱為“西北三馬”。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至此,軍閥混戰的時代才算是真正的結束,而這之後進入了國民黨新軍閥時代。

北洋軍閥混戰割據1912-19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