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做艾灸什麼時候最佳?

詩禮簪纓之族


專注蘄艾文化公益傳播,喜歡點贊關注!

做艾灸什麼時間最佳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做艾灸時機的問題。

第一我們先從一天來說。

那麼白天為陽,夜晚為陰。艾灸主要是溫補陽氣的作用。那麼在一天當中,能看得見陽光的時候做艾灸就比較好。

那麼在整個晚上來說。晚上一般的也不超過9點,燻艾灸,合適。

太晚的燻艾灸,有的人會產生一些不適應的狀況。

有的人會失眠,莫名的興奮。

所以晚上太晚不適合艾灸。

在特殊情況下,在晚上也是可以艾灸的。比如晚上突然的,肚子痛。頭痛,突發的腰痛。也可以通過艾灸來解決。

那麼從一年來說,春夏秋冬4個季節。

以春夏秋,從實際操作來講比較合適。因為這幾個季節還不是特別冷,那麼艾灸有的時間需要人的皮膚敞開。所以溫度高一點的季節比較合適。

到了冬天天寒地凍,手伸出來都怕冷。那麼整個艾灸市場都會萎縮。人們也不願意松衣服,送來艾灸。

然後冬天室內外溫差比較大,你艾灸在室內打著空調。出門天寒地凍,溫差能隔上20~30度。很多人艾灸之後保養不到,容易感冒。


很多人艾灸之後都出現這樣的問題。

所以天氣太冷了,不適合艾灸。

這是從實際操作的角度講。

回答完畢,我是老吳和蘄艾,專注蘄艾種植加工,致力艾灸文化公益傳播!


老吳和蘄艾


民間有句俗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艾灸能益氣溫陽,有很好的養生延壽效果,尤其適合秋冬保健防病。像下肢的足三里、三陰交、湧泉,腹部的神闕、氣海、關元,背部的大椎、命門、腎俞等皆是常用的強身保健要穴。

然而,艾灸雖好,但也有很多講究和禁忌,並非人人適合。這不,武漢的女白領芊芊就因為艾灸傷了身!

武漢市第一醫院按摩科主任醫師張喜平指出,艾灸講究因時制宜,晚上艾灸容易失眠!上午11點到下午3點,人體陽氣盛,艾灸效果好。晚上9到11點不可以艾灸,這是因為人體到了晚上氣血內斂、陽氣內收以適宜睡眠,如果此時再艾灸,氣血外溢、血管擴張,容易使中樞神經興奮從而睡不著。

更重要的是,進行艾灸前應辨識體質。若選用不當,非但沒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適合寒性體質的人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醫師成傑輝指出,艾灸對怕風畏寒、手足不溫、渴不喜飲或喜熱飲、大便溏稀等體質虛寒的人群較為適合。

而陰虛火旺或體質偏溼熱之人則不適宜。比如經常口乾咽燥、反覆口瘡長痘、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大便秘結、小便黃赤等人。此外,婦女經期、孕婦的腹部或十分勞累,以及過飽、過餓、醉酒、出汗、情緒波動者應忌灸。

此外,艾灸時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千萬別做錯了!

居家艾灸選隔姜灸

艾灸的具體手法有很多,如果像芊芊那樣選擇居家艾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主任莊禮興建議,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灸法,如艾條灸或隔姜灸。

艾條灸即用點燃的艾條,在穴位上方隔空灸。艾灸時,灸處潮紅、有溫熱感即可;隔姜灸則是在穴位上敷上一片姜,將艾炷放上點燃即可。注意薑片要稍微大一點,避免燙傷皮膚。如果需要更加專業的艾灸,則建議到正規醫院。

施灸順序先上後下

施灸的順序常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身,後灸四肢,先灸陽經,後灸陰經。這是因為,身體裡的陰陽之氣運行自有其規律,一般是從陽氣較足的部位流向陽氣較弱的部位。如果艾灸順序不當,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艾灸部位不能過燙

艾灸以火燻灸,施灸不注意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因此,一般每個部位灸10分鐘,要保持合適的溫度,以受灸者感覺舒適為佳,並以施灸部位皮膚出現紅暈為度。灸灼過度、離皮膚過近都會導致水泡。

艾灸後別立刻洗澡

艾灸後一般半小時內不要洗澡。艾灸後身體的經絡和毛孔都是打開的,此時洗澡會給身體帶進寒氣,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人也容易受涼感冒。艾炙休息調整後可以熱水洗澡,要注意關窗,不要吹風。在艾灸期間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食要清淡。


健康時報客戶端


艾灸也是一種藉助陽氣來調理身體疾病的療法,但是在一年當中陰陽之氣是有變化的,所以有冬冷夏熱的季節變化;一天當中也是由陰陽之氣變化的,所以有日夜間的氣溫變化。


根據文王十二月卦氣圖所示,十二個月份當中呢,從農曆十一月(復月)起為一陽生,陽氣開始增加,隨著月份的遞增,陽氣越來越盛,到了農曆四月(巳月)達到了一個陽氣的極值;然後從農曆五月(午月)開始,陰氣開始增加,隨著月份的增加,到了農曆十月份(亥月)達到了陰氣的極值,這時候陽氣最弱。

艾灸要結合天地間的陽氣進行艾灸,所以建議多在陽氣比較盛隆的月份進行艾灸,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這個表同樣也可以用在一天之內的時辰上,如子時(23點~1點)是一天之內陽氣開始增加的開始,到了巳時達到了陽氣的極值;以此類推,到了午時(11點到13點)是一天之內陰增陽消的開始,到了亥時到了陰氣的極值。

所以在一天之內也要做好正確的選擇。


還有不懂的可以留言。


王老師談中醫養生


什麼時間艾灸最好?那要看小主你是在什麼環境、什麼工作狀態,以及什麼需求和目標。離開環境、工作、需求和目標的前提下談艾灸的時間,就是耍流氓。因為說了時間壓根也不可能做得到。


目前在艾灸路上探索了整整一年,試驗過馬氏溫灸罐、蘄春艾條、熱敏灸以及雷火灸,把自己作為小白鼠進行試驗,花了上萬塊,入過很多坑,所以還算有點發言權。

艾灸講究按照療程來。一個療程就是兩個月,兩個月裡面基本上以隔天一次的頻率來做艾灸。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一個上班族,怎麼做到隔天一次的頻率做艾灸?早上起床匆匆忙忙上班,晚上加班回來八九點,請問什麼時間可以做艾灸?不說早上9-11點這麼精確了,就算是保證一個完整做艾灸的時間都有困難。七八點回來吃飯,做艾灸這麼晚,晚上也不好睡覺,所以說起時間都是尷尬的。如果是一週艾灸一次兩週艾灸一次,那我們也就是當做小保養,別談什麼艾灸的時間了。


所以最佳的時間相對於工作時間固定,無法自己在家灸,只求保養不求治療效果的目標來講到底意義在哪裡?是要好好想一想呢


天真派楊小洋


我們先來看一天中什麼時間多艾灸最好。

大家都知道中午的時候是人體陽氣和自然環境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而艾灸屬於中醫,中醫最講究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規律,所這個時候是一天中最適合艾灸的時間,具體為午時,也就是11:00-13:00。

午時之後,人體和自然界的陽氣逐漸減退,如果艾灸時間過晚,甚至還會因為陽不入陰,而引起失眠,所以一天之中,在午時前後艾灸,可以達到最佳效果。

接著我們再來看一年之中,哪個季節艾灸最好。

上面說到了,人體和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午時是一天中最適合艾灸的時間,同理,一年四季中陽氣最盛的是夏季,自然夏季是最適合艾灸的季節。

應該很多灸友都聽過“冬病夏治”這個說法,艾灸的作用是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而夏天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季節,兩者剛好能夠互補,起到最佳效果,所以一年之中,夏季是艾灸最好的季節。

三伏灸

我們接著再重點看看三伏灸,對於三伏灸,應該很多灸友都或多或少有所瞭解,其具體做法是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進行艾灸。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定,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按照古代醫書記載,伏日必是庚,庚屬金,所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一般10天,個別年份可能有不同。

按照推算,陽曆2018年7與17日(農曆六月初五)為初伏日,7月27日為中伏日(農曆六月十五),8月16日為末伏日(農曆七月初六)。


中醫艾灸


中醫認為,天地萬物皆由陰陽二氣構成。那什麼是陰陽呢?最簡單的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而中醫調病養生尤其注重天人合一。所謂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體自身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所以,艾灸為溫補陽氣的方法,那麼白天太陽沒下山時艾灸是最好的。最好是上午9點到11點,此時太陽初升,為少陽,溫補陽氣循序漸進,效果最佳。避開正午,因為那個時候陽光太烈,陽氣太旺盛了,容易上火;其次是下午1點到5點,此時正陽已過,陽氣慢慢收斂,陰氣開始生髮,陰陽相對平衡,艾灸效果也很好。而夜晚因為陽氣收斂,陰氣升起,這個時候艾灸陰陽就容易衝突,會使艾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艾灸是雙向調節的方法,既可以安神助睡眠,在一定成都上也會陽氣上行,興奮導致睡不著。所以晚上不建議做艾灸。當然,並不是絕對的晚上不能做艾灸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晚間突發昏厥,亡陽證等情況,那就必須趕快艾灸了。因為對症,那麼這個時候艾灸的功效又可以體現出來了。僅僅作為養生來說,不建議晚上做艾灸。


九頭仙艾


正確艾灸的頻率、時間、穴位順序是什麼?這可能是很多想要艾灸的人最關心的話題。其實艾灸養生的關鍵就是掌握艾灸正確的頻率、時間、和穴位,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起來看看正確艾灸的頻率、時間、穴位順序是什麼吧!

一、艾灸順序

《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漸下,次後從頭向右漸下,先上後下。”施灸的順序,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 → 後下部;先灸背腰部 → 後灸胸腹部;先灸頭部 → 後灸四肢;先灸陽經穴位 → 後灸陰經穴位;施灸量先少 → 後逐步增加。如不按順序施灸,先灸下部,後灸頭部,患者可能會出現頭面烘熱,口乾咽燥等不適感。在施灸時還需結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泥。

二、艾灸頻率

平時身體沒有病痛的話,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鐘左右。如果有傷風感冒等病痛,或身體寒症較重,可以艾灸相應的穴位,時間可以長一點,5-15分鐘都可以。

注意:無病痛的情況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乾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三、艾灸時間

原則上一天任意時間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時間,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點後最好不好艾灸,晚上適宜養陰。

例外:如果是治療失眠症,臨睡前艾灸效果較好。四季中,夏季是除寒溼補陽氣冬病夏治的最好時節。

四、氣血問題

艾灸是調動你自身的氣血消滅體內的敵人,多少會損耗自身氣血,所以要注意補氣血。但堅持艾灸,體內陽氣終將勝於邪氣。

五、灸前灸後注意事項及調養

  1. 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同時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溫開水(水溫應高於體溫),艾灸時注意保暖,不要吹風,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調,容易受涼受寒。

  2. 一旦出現暈灸,應立即停止施灸,讓病人平臥休息,飲些溫開水,片刻即可恢復。

  3. 施灸過程中應不時地用手置於施灸部位,以感知病人局部的受熱程度,便於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避免燙傷,尤其是兒童艾灸時。


  4. 艾灸過程中會通過皮膚蒸發一部分水分,灸後適當多飲水(水溫燙嘴皮子為宜)或多食稀粥,有助器官排洩體內毒素。

  5. 有灸後身體不適者,如身熱、頭昏、煩躁等,讓患者適當活動,飲少量溫開水。

  6. 施灸後可能會出現上火、皮膚瘙癢等,有的會出現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的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湧泉穴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狀就會消失。

  7. 灸後要保持心情平靜,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煩惱,這樣才有利於使艾灸達到更好的療效。

  8. 艾灸後不可以馬上洗澡,一般情況下,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9. 灸後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飲酒、不吸菸,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多食蛋白。不可飲食過飽,但可以少吃多餐。

  10. 灸後部分人會出現大便乾的情況,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進行調理。

  11. 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節制,睡眠要充足。

  12. 不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減少每天上網、看電視的時間。

  13. 運動是最好的一種調養方式。灸後的運動可以散步、打太極拳、練瑜伽等為主,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14. 一些慢性病症應在常規用藥的前提下結合艾灸療法,一些急性病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積極就醫的同時,結合艾灸做輔療。


尚醫健康艾灸


首先,瞭解下艾灸的原理。艾灸主要依靠兩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通過艾灸葉的燃燒,產生紅外線即熱,另一方面是艾灸本身具有經絡通絡的能力,這是許多中醫研究多年的結論。現代研究也證實和肯定了艾灸的作用。

  1. 按照中醫原理,夏天是人體陽氣最旺的季節,因此艾灸的時間應該最好在夏天,以使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的陽氣有利結合。

  2. 同樣的原理,一天之中,中午時人體的陽氣最旺,這個時間點也是最佳的艾灸時刻。因此要選擇夏天的中午選擇艾灸。

  3. 雖然選在夏天中午,但也要注意具體時間和環境,要選擇溫度適合的室內,不能太熱,也儘量不要開空調。有些人白天沒有時間,只能晚上,通常來說,越晚越不宜艾灸,如果太晚,艾灸的陽氣會沖淡人體網上入陰時間,引起失眠。

  4. 另外,艾灸不應在飯後,運動過後,或者酒後,經期及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而應保持順暢的心境,平靜自然,效果最好。

  5. 每次艾灸剛開始以半小時左右為宜,越往後時間可以稍長些。每個療程通常幾天或者十幾天,這些都要因人而異。

注意事項
  • 具體療法,需遵醫囑。
  • 艾灸是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平和。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隨著人們養生保健意識的增強,中醫中藥的保健養生備受人們青睞,特別是專業的艾灸館,成了很多白領一族消遣養生的場所。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適當艾灸可以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一天中什麼時候做艾灸最好呢?古人養生艾灸時間非常有講究,順應自然規律,一天當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到中午午時最旺,而後逐漸減退,因此,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適合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

  不過現代醫學認為,艾灸的具體時間應該因人而異,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調理的症狀不同而定。比如調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點做;需要調理心臟功能,養心的話最好在中午11-1點做。如果艾灸只是用來做保健養生的話,其實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天之中任何時間段都可以,飯前不要太餓情況下可以艾灸,飯後1小時後也可以灸,太飽、太餓狀態下都不適合進行艾灸。

  不管什麼時候進行艾灸,一定要有閒暇,有心情來靜靜享受這段時光,人在徹底閒下來的時候,身心是非常放鬆的,這時艾灸效果才更加好。閒下來的時候,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如果匆匆忙忙,趕時間艾灸,艾灸調理完後還得繼續緊張的工作、顛簸,那艾灸的效果並不會很好。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其實關於時間方面,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什麼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後,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從節氣上來講,艾灸注重節氣灸,因為在節氣時候是人身體內陰陽交替的時間,這時艾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醫養生講冬病夏至,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是夏天落下的病,要從夏天開始調理。冬至是一年中“一陽升”的時候,最適合做艾灸來補充陽氣。
從季節上來講,冬季是人體寒氣最重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一個季節,此時若不注意調養,會因陽氣不足而引發很多病症,因此冬季艾灸針對寒性體質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總的來說,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用艾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以稍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