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大寒

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经历了一个暖冬,好像冬天还没来得及感受,春天就来了。此时日光渐多,保暖之余,应适当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减少进补,适量配上轻散之品,如桂枝、肉桂等,有助于春天阳气的升发。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是冬天阴分最盛的顶点,冬至过后一阳生,阳气开始慢慢的升发。

大寒时节,在很多北方地区,其实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广东虽然经历了一个暖冬,我们仍需要保暖防寒,慎防偶见的降温,同时,也要顺应冬春的转换,开始助发阳气。

冬末春初,助发阳气的重要性:

✔ 赶走冬日残留的寒气,帮助身体化冰

走在街上,都是“美丽冻人”的女孩子,冬日受寒,会导致气血凝滞,就像河流受冻就会结冰、减缓流动一样。气血凝滞,会在身体上表现为“寒”、“瘀”、“痛”、“虚”等等。

✔ 寒湿体质普遍存在,需要疏通、导滞

常吹空调、晚睡、吃完不活动,导致我们的身体、脾胃长期处于“滞”的状态,不能舒展,就如被冰封住,气机滞留不舒展,在身体上就会表现为痛、郁。

此时,身体需要一些升发阳气的食材、药材,来往上、往外舒展,冲破这层“滞”。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阳气升发不足,会怎样?

阳气,就是人的生机。《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大地会黑暗不明,万物也不能生长。人体缺少了阳气,就如大地失去了太阳一样,会让人失去生机,容易出现以下症状: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足,就如大脑失去动力,便会出现头晕、头痛,甚至精神不振、精力不足等情况。

很多人出现非常严重的春困,其中一个原因便是阳气升发的不足,整个人都有气无力,就如同火车缺少了燃料一样。

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

阳气具有温养五脏六腑、维持生理功能和抵御外邪等作用,如同一个在我们周身巡视的士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不足,就如同短兵将,且阳气的升发都大部分集中在春天,这个时候出现问题,在接下来的这一年,都是相对容易生病的。

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玉颜祛风鱼头汤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示意图

川芎、白芷不仅可以活血行气、祛风通络、除湿止痛,它们气味浓烈、芳香、走窜,还可以帮助打破身体的“滞”,提升阳气,最适合大寒节气、冬末春初使用。此外,用脑过度、头晕头昏的人也适用。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做法:

川芎5克,白芷5克,豆腐100克,鱼头1个(500克),红枣3颗,生姜3片,枸杞适量。

做法:

1.鱼头洗净、过水;放入锅中油煎至稍有金黄;

2.川芎、白芷、红枣、生姜一同入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至小火煮10分钟;

3.加入鱼头,煮10-15分钟至汤变白,加入豆腐煮10-15分钟,最后加入枸杞、香菜,调味即可。

4.不喜欢浓重药材味的,川芎、白芷、红枣、生姜可与鱼头一起下锅,后面的步骤不变。

用法:

一周可用1次。冬春季最适用。

忌用:

✘体热者慎用;

✘阴虚火旺者慎用。

女性提醒:

✘孕期慎用;

✔经期可用;

✔增生、肌瘤、囊肿的女性可用。

阳气不足的头晕、头痛,还有这些小妙招

出差在外——用好吹风机

受寒、淋雨、吹风,打开吹风机的热风模式,风力大小根据个人习惯,对着自己双侧的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吹上3~5分钟,以局部红晕、向下透热为主,最好微微出汗。

注意吹风机的使用,避免烫伤以及触电。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太阳穴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风池穴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大椎穴

家中常备热敷包

可以选择粗盐制作的热敷包,也可以选择活血化瘀,或者行气活络的中药材做成的热敷包。每晚洗澡后热敷后背、脖子15分钟,加速肩颈部的血液循环,颈椎对脑部的供血会更加通畅。

艾灸可以帮助温经通络

取穴:大椎穴、双侧的风池穴、足三里。

详细的艾灸方法讲解,可点击: 。

今日大寒,体弱多病的女人这碗汤不可错过

足三里

阳气的养护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坏习惯的养成,只需要5分钟,而好习惯的养成,可能需要长期坚持。春困的预防,其实从冬至就要开始着手了。

今晚开始,更爱自己,放下手机,从好好睡个觉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