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歷史上陳友諒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我看來,陳友諒就是一個梟雄,他狠辣、冷靜、無情,但也因為他的這些性格造就當時他可以擁兵六十多萬,可以盤踞長江上游,盡收地理優勢。但凡歷史上能夠開創偉業之人,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出身,他們都會有一個共同東西:野心。

歷史上陳友諒是一個怎樣的人?

很多人問窮人缺什麼、落魄之人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缺野心。所以回頭看陳友諒、朱元璋、劉邦、劉秀、趙匡胤這些人,哪個不是野心慾望無限大,因為有了野心才會強迫自己做一些不可能會發生的事。

但野心的背後總會有很多的付出,而陳友諒付出的是自我性格的轉變,他成了一個“成也無情、敗也無情之人”。

為何無情

陳友諒從生下來就被烙上貧民的身份,當時的漁民生活很苦,一輩子只能跟魚打交道,並且被世人看不起。沒有文化、生活貧窮,長期的打漁生涯讓他們的身上充滿了讓人噁心的魚腥味,因此幼年時候的他一直都在嘲笑、冷漠、孤僻中度過,世人的態度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歷史上陳友諒是一個怎樣的人?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他的性格無疑造就了無比大的野心。

如何無情

陳友諒一生中或許唯一能相信的人只有張定邊了吧。他的無情不是對某個人,而是對所有人,所有人都是他的棋子、都是他通往至高權利路上的工具,所以任何阻礙他、影響他的人都必須死在他的屠刀下。倪文俊,這個一手將陳友諒提拔上來的人,落魄之時來投靠陳友諒,但陳友諒並不念及舊情,反而擔心此人會影響自己的權利,二話不說直接殺了。

趙普勝,徐壽輝手下四大將之一,此人對徐壽輝忠心耿耿,且戰力出眾。如果能收為部下也是實力擔當,但趙普勝只是不滿陳友諒獲取權力,也將他殺了,並未對他有過多的收容。

歷史上陳友諒是一個怎樣的人?

徐壽輝,一個將他提拔、一個是他舊主,倪文俊和徐壽輝對陳友諒可是有著知遇之恩,這種恩情最為難忘。而在徐壽輝把權力讓給了陳友諒了,但還是無情殺之。作為一個梟雄的基本條件好像就必須心狠手辣,陳友諒在未定鼎天下時候殺的人不少,而朱元璋在戰爭其卻對手下十分愛戴,這就是成了朱元璋身邊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這些文臣武將、而陳友諒身邊只有一個張定邊,所以心狠手辣並不是成為梟雄的唯一條件。但他跟朱元璋相比確實差的很遠,後人沒有把朱元璋成為梟雄,因為他雖然在建國後殺的功臣不少,但在治理國家方面卻是很有一套方法。而陳友諒的性格,就算他得了天下也必定不會是明君,並且以他的性格註定不會是開國之君。

歷史上陳友諒是一個怎樣的人?

歷史是勝利者譜寫的,陳友諒的個人經歷不多,在史書上的記載也就不多,而民間的他的評價也不好,於是到今天為止有關陳友諒的記載少之又少。而對於這樣一個剛愎自用、冷酷無情的人來說朱元璋也不會給他一個好形象,相反的張士誠的性格反而更受到百姓的傳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