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解厄鉴》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

《解厄鉴》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十四岁即因才华洋溢而获赐同进士出身。在朝为官五十多年。这部《解厄鉴》虽没有其诗词之华美,却句句真言,句句智慧。本书讲述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

​​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学》,在历史上是一部十分特殊的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晏殊的《解厄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它对世人的启发和助益是多方面的,是不可替代的。​其二:晏殊的官位和才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几近他所处时代的顶峰。他入仕之后,一路升迁,最后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他博学多才,享有盛名,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学者和词人之一。晏殊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并不是缘于上天护佑,而是他深通解厄脱困之道的缘故。由此可见,晏殊的《解厄学》不仅是一部理论专著,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济世之学,达到了理论与实用的高度统一,这在古代哲学论著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人们有时只知趋利避害,却不深察利与害的本意,这是舍本逐末之举,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只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人们始终困厄不断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晏殊的《解厄学》带给世人的最大启示。诚然,作为封建时代的人物,晏殊的见解和观点难免有失于片面和消极之处,这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不苛求于古人,不等于世人可以全盘接受,读者当以分析、鉴别的眼光审视之,摒弃糟粕,汲取养分,提高自己解厄脱困的能力,拥有美好的人生。

《解厄鉴》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

贤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名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显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露。

当权者招揽贤士,一待功成他们便会改变心志。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会骄傲气盛。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与下属就不能相互容纳了。

仁德的人不求有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勇敢的人不会争强斗狠,真正的勇敢是知道内敛。

人们的生活都充满了艰难,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

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运用智谋是有利的,玩弄智谋是有害的。暗中使用智谋有成效,公开卖弄智谋就毫无作用了。

不为自己谋划,这是君子的智慧。不使自己吃亏,这是小人的奸邪。不要抱怨缺少智慧,要担心道义的丧失。

上司强调忠诚,才能不是最主要的。下属注重实惠,权术是次要的。不明白人的心理,困厄就难以停止。

和愚笨的人谈论智谋,这是愚蠢的行为。和有智慧的人谈论智谋,这是招祸的行为。

戒欲卷三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

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欲望强烈的人不能把握住自己,心地宽广的人不会充满恨怨。喜欢什么不要过度,强求什么定有灾难。

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祸患。小人无所顾忌,是自寻死路。一个念头的失误,就会造成生与死的差别。

整治贪欲要严刑峻法,不要宽裕放纵。惩戒淫欲要使其受辱,不要加以隐瞒。讨伐恶欲要斩草除根,不要滥施仁慈。

制服欲望要求助于道德,不要依赖于教令。彻悟的人顺畅通达,迷惑的人困厄多难。

省身卷四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待己如人,大计不失。

智不及事,非察莫中。人多心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九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会身陷窘境的。看透世事的人是不会奢求的。

人有差异,其命运便会不一样。物有差别,其衰亡却是一样的。对待自己要像对待他人一样,就不会有致命的闪失。

一个人的智慧赶不上事情发展迅速,不深入观察就无法研判。人心容易发生改变,不深入思考就难以猜测。世俗不可以亲近,不严守礼法就不能生存。

担忧自身的人没有邪念,遵循正道才可以长久。担忧良心有失的人没有愧疚,心灵安宁才可谓吉祥。

求实卷五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人无贱者,惟自弃也。

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务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或,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能带来长远利益的是务实,只带来眼前好处的是虚名。对群众追捧的事要谨慎,对自己喜欢的事要敢为。

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就不会偏离事物的本意。不追求完美无缺,就不会有实际的损伤。人没有注定是卑贱的,除非自我放弃。

大的智慧没有奸诈,它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小的智计不讲仁德,它是违背人情的。见识少不要忧虑,忧虑的是不用心学习。

辛苦劳累却少有收获,这并不是求实的过错。清闲安逸却多有所得,这才是求实的宗旨。

慎言卷六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

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言论能给人带来灾祸,好话和坏话都可导致恶果。言语能给人带来害处,言语的取舍全在人为。

君子不说假话,说实话就会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小人不表露真心,伪装就会使人看不清真相。听其言可知其心意,其行为也可以判断了。

富贵之人应该自谦、不要自傲。卑微的人应该恭顺,不要放荡。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那么他的话是不能听从的。

不知晓机密就无法泄露了,这是最安全的。不回避亲人就会使秘密疏漏,这是大的祸患。

节情卷七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

纵亲见私,不容也。纵友见拙,不智也。纵怜见稚,不厚也。

天怒成灾,人怒成言。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

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有知识才能不为情感所左右。抑制天性才能不走歪路。

纵容亲情就会显露私心,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纵容友情就会显现笨拙,这不是聪明的做法。放纵同情就会显出幼稚,这不是忠厚的原意。

上天愤怒会造成灾难,人们愤怒会造成伤害。君子戒忌悲观,小人戒忌忧思。不肯割舍的情感,束缚着人的身心。

宠幸不能倚仗女色,荣显是由其德行决定的。情义不能倚仗献媚,信誉是由其和谐决定的。

向善卷八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

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言恶未弊恶,审其心也。名勿信,实勿怠。

君子亦怨,不误其事。小人亦友,不辍其争。利可求,遵可守。

恶惑愚不惑智也。善贵诚不贵法也。

吉祥有它的原因,幸福有它的源头。上天保佑善良的人,他们的头脑是醒悟的。

说好话的人不一定是君子,要观察他的行为。说坏话的人不一定是小人,要审视他的内心。虚名不要轻易相信,务实不要丝毫松懈。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小人也会有朋友,但不会停止争斗。利益可求取,遵义可以坚守。

邪恶能迷惑愚人,不能迷惑智者。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于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