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充電樁也能賺錢?“共享”充電樁快來了

直補退坡後,中國新能源汽車或將進入補貼充電樁時代。誰來買單?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多位專家呼籲通過商業化、技術手段讓充電樁賺錢。聽上去更像大號的“共享”充電樁計劃。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主任張帆建議,“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營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在2025年之前能夠持續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予以補貼和獎勵,鼓勵充電設施發展,同時落實地方補貼轉向補貼充電的政策。”

快速增長電動汽車和電網之間的矛盾已經初步顯現。由於電動車發展過快,部分地區電網配套明顯跟不上。尤其在一些老的居民小區裡,電動汽車快速增長,充電無序後,配電網的壓力加大,影響到居民正常用電。另一方面,電動車主經常碰到急需充電時,四外找不到充電樁;好不容易找到充電樁,卻發現是個壞充電樁。據公安部統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相關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的公共充電樁數量比達到8.7:1。

充電樁也能賺錢?“共享”充電樁快來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建議,“加強充換電的總體佈局,讓科學互聯、有序互聯構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圈。從上到下,做好納入城網的充電(佈局)規劃。以市場化手段,聯合運營商,能夠使充電設備能夠互聯互通,提高體驗感。”

上海市率先推出了“萬電齊發”計劃,鼓勵各方參與,在分享充電業大蛋糕的同時,降低巨大的投資成本。在電動汽車百人會上,上海市電力需求響應中心主任鄭慶榮表示,“發電廠的投資非常大,每一個千瓦大約要投入6000元,100萬千瓦規模要(投資)6000億左右。如果加上電網配網的投資,(將)達到1.1萬億。如果(通過提高)虛擬電廠的調節能力,可以(降低電網投資成本)實現多方共贏。”這建立在合理規劃和補償機制的基礎上。第一,公交車、出租車主要充電時間基本集中在晚上。如果分析充電樁的具體運行時間,合理規劃,將有助於實現電力供應的削谷平峰。第二,結合儲能設備助力錯峰充電、高峰放電,建設智慧的充電體系。第三,建立完善的補償機制,類似誰得益誰花錢的原則,讓受益方(電力集團、政府等)拿出一部分錢,補貼給新的電力提供方(負荷集成商、用戶)。

鄭慶榮介紹,2020年,上海將把電動汽車的充電樁納入虛擬電廠的調控資源中,開展試點應用。目前,上海充電樁資源約3萬多個,充電需求較大。” 數據顯示,至2019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30萬輛。鄭慶榮指出,“上海的充電樁主要是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的充電服務公司、特來電、星星充電,共運營了充電站2363座,充電樁17000多臺,充電設施的總功率可以達到50萬千瓦,月充電量大概在1762萬千瓦時左右。預計30%的充電樁可以參與到電網的互動調度體系中。”這並不是上海第一個試驗。5年前(2014年),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開始打造(電力)需求響應,目前已經推行了商業樓宇的虛擬電廠體系,已聚集150棟樓宇,整體發電能力(負荷調節能力)5萬千瓦左右,取得了較大反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