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隋煬帝真的“昏庸無道”嗎?

彭吉光


隋煬帝是亡國之君,他的生平事蹟都是由唐代人書寫。後朝為顯示得位的法理正統性,自然要對前朝最後一任君主使用春秋筆法,大肆貶低,不然你讓唐史官高調謳歌前隋嗎?

下面我們透過重重迷霧,來看看隋煬帝的平生大事。

一、修大運河。

從公元603年起,楊廣開始下令修鑿永濟渠,共計十餘年時間,整個長江三角洲和洛陽1700公里的河道全線貫通,揚州周邊的水運更是無比通達。從運河開通伊始,揚州從此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運河的開通對中央大一統的管理,南北物資互通,文化交流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說它的紅利,我們現在都還在享受。

二、開疆拓土。

楊廣還是世子時,統帥隋軍滅了陳國,完成了全國統一。平定土谷渾,通絲綢之路,北拒突厥,隋朝疆域之廣,遠超前代!

當然,三徵高句麗失敗是其敗亡的導火索。但高句麗不得不討伐,因為當時高句麗不光是佔據現在的朝鮮半島,而且擁有現在的遼東大部分,明面臣服,實際暗通突厥,實在是臥榻之側的猛虎,不得不除!

隋之後唐太宗唐高宗都幾度用兵,用了幾十年時間才根除了這一禍患。

三、開創科舉。

寒門士子開始有上升渠道的科舉,就是隋煬帝開創的!它的影響無比深遠,從此基層有了上升渠道,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大大緩和,對民眾的思想控制也大大加強,是一項了不起的制度發明。

你說,能做出這些皇帝是個只知道荒淫享樂的蠢貨嗎?

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探討一下隋煬帝敗亡的原因。

新人作者求關注求贊。

每日一答不間斷。


大白讀歷史


首先我要說的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當年李家為了造反成功,總要找些藉口收買人心,而且還要給自己一個合法的身份。至於是不是暴虐昏君我們從兩面看。

1.

開大運河是歷史上詬病最多的一件事,徵用淮北一百多萬人開通濟渠(唐時稱廣濟渠,宋稱汴河),由洛陽通到淮水。同年,又遣淮南十幾萬人開邗溝,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揚子(今江蘇揚州南)入江,又稱“山陽瀆”。前後一共花了六年,死傷無數。但是開鑿的大運河至今還在起作用,功在後代,這應該肯定。既然對於秦始皇修建長城沒有完全地否定,那麼對於楊廣開鑿大運河也應該給予肯定。

2.,剛二十歲的楊廣作為統帥領兵攻陳。滅掉陳後,進駐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殺掉了陳後主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最後將陳叔寶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此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說明他也是個能馬上治國的君王,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改革的方案未盡成熟及過急的推進,未能與建立民生順遂、團結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結合起來,最終引發貴族大規模的叛變。所以我覺得他只是一個是激進的並且失敗的改革派。

李世民為什麼他後世讚譽多,其實我覺得在一定的基礎上,隋煬帝起了鋪墊的作用!在唐朝的建設中吸取並且改進了隋煬帝的方案!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愚見!歡迎留言斧正!喜歡我請加我關注!


胖胖看微小世界


《劍橋中國史》裡是這樣評價隋煬帝的:“儒家修史者對隋煬帝道義上的評價是極其苛刻的,因為他們把他描繪成了令人生畏的典型‘末代昏君’,在民間傳說、戲曲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觀眾隨性所欲地狂想大大歪曲了。”

這段評價,筆者還是比較認可的。

事實上,隋煬帝不僅“美姿儀”還“少敏慧”,頗具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開皇年間,年僅13歲的楊廣,授封晉王,統帥幷州兵馬,20歲時,楊廣拜隋朝兵馬招討大元帥,弛馬援弓,統帥大軍,突破長江天塹,一舉滅陳,統一了全國。他對南朝百姓“秋毫無犯”天下皆稱其為賢。

《隋書》中更是稱讚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隋煬帝還是一個天才詩人,其名作《飲馬長城窟》:“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如今讀來,還能感受到其中輝煌壯麗,氣吞山河。正如《劍橋中國史》所言:“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

大業三年,隋煬帝下詔:“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於是影響中國歷史接近1400年的科舉制誕生了,而誕生之初的隋煬帝頒佈的這十種選拔人才的標準,比後世八股取士卻要高明許多。

但頗具才幹的隋煬帝在執政14年後亡國,使得隋朝成為著名的短命王朝。後代學者往往將隋亡歸因於徵高麗,修運河,甚至歸咎於楊廣本人錦帆珠翠、大修宮苑的高消費。其實老百姓對封建天子的消費水平,本身就有相當的容忍度。乾隆下江南,奢華消費比之楊廣更甚,可卻不曾引起民變蜂起,國家動盪。

隋朝的滅亡,並不是隋煬帝一個人的責任,隋朝的問題,本身就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一種政治生態的延續。即過度追求國家財富,而使得人民負擔太重。往往有人據隋朝驚人的倉儲糧食來證明隋朝的強大和富裕,隋朝留下來的糧食居然能吃到唐貞觀年間。

可是卻沒有人思索,這樣的糧食真的就是正常的稅收麼?

隋朝的賦稅繁重,是四百年動亂以來的一種延續,彼時為了應付頻繁的戰爭,南北之間的政權,只有加強國家財富,以此來保障國家政權的延續。而隋朝也繼續延續了這種政策,從它建立起那一刻開始,從世家大族手中奪戶口,開啟人口普查增加更多的稅收,隋朝還未建立時,人口大致在2000多萬的樣子,到了隋朝大業時期,已經有5000萬了,這種人口增長,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從世家大族中奪來的隱戶。

因此,隋朝對山東士族、江南士族的打擊,以及後來對關隴集團的打擊,才是真正導致其滅亡的原因,隋朝的扯旗造反的農民軍,其實並沒有什麼實力,而真正有勢力的各方諸侯,身後都有這三大集團的身影。

隋煬帝並不算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具有極強的政治才能,也有幹一番大事業的野心,但就是這種野心最終害了他自己,亡了隋朝,隋朝的制度其實還是南北朝的延續,並不太適用於大統一王朝,畢竟王朝統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重點在內政,對世家大族的打擊以求穩為主,而非為了積累財富而急切地跟士族們開戰。


江畔初見月


如果是看《隋史》評讚的話,的確是的,甚至在史官寫的帝王評贊裡用了“荒淫無度”“鋤誅骨肉”之類的話。總結起來大概是個虛偽、殘暴、狡猾、虐民、殺害忠良都幹過了,還隱隱的暗示了他調戲父親的妃子,並謀殺隋文帝。應該和紂王有一拼的混蛋皇帝。

但如果從一些歷史夾縫裡看,可能還是有別的東西。我覺得楊廣可能被黑了,李唐畢竟是舉兵造反,又立了恭帝為皇帝,然後又接受禪讓自己當皇帝。不黑黑前朝,自己的政權合理性就差點。

楊廣其實不是隻有“煬”這一個諡號的,他的諡號有三個,一個是王世充擁立的楊桐上的諡號“明”,一個是河北竇建德上的諡號“閔”,而“煬”這個諡號是唐朝建立以後李淵上的,也就是說“煬”這個諡號是最晚的。有趣的是這三個諡號,一個美諡,一個平諡,一個惡諡,隨著時間井然排序的。我覺得隋朝自己上的美諡固然不可信,唐朝給的惡諡似乎也不那麼靠譜。倒是竇建德這個無關痛癢的第三方,可能更代表當時對楊廣的態度,所謂“閔”,其實就是憫,也就是說楊廣在當時可能受到某種程度的同情的。

當然,歷史是個講證據的東西,上面只是老朽的一孔拙見,確實不值一哂。那就從史書裡翻找點東西出來。我們看《隋史》會發現,楊廣其實是個神經病,因為他一邊發詔書說:

朕嗣膺寶曆,撫育黎獻,夙夜戰兢,若臨川穀。雖則聿遵先緒,弗敢失墜,永言政術,多有缺然。況以四海之遠,兆民之眾,未獲親臨,問其疾苦。每慮幽仄莫舉,冤屈不申,一物失所,乃傷和氣,萬方有罪,責在朕躬,所以寤寐增嘆,而夕惕載懷者也。

另一邊,發民夫百萬開通濟渠,並造龍舟、鳳甗、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如果沒點神經病誰幹得出來這麼抽自己臉的事情?然後一邊嚴厲的下行旨告誡官吏:

其民下有知州縣官人政治苛刻,侵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於民者,宜聽詣朝堂封奏,庶乎四聰以達,天下無冤。

另一邊,在顯仁宮採海內奇禽異獸、花草樹木之類的填充園林。所以我覺得楊廣很可能是有精神分裂或者嚴重的健忘症,否則無法解釋他這種反覆抽自己耳光的行為。而這樣的矛盾記載在整部《隋史》裡其實比比皆是。

其實如果我們沒有先入為主的情緒,又不去看史官的評贊,單單只是看楊廣的生平。就會覺得這是個不恤民力的暴君,但遠算不上個昏君,他在很多事情上是有所作為的。比如開鑿運河,通濟南北;開科舉,打破世家知識壟斷;平定吐谷渾,開疆拓土;制定《大業律》,完善司法。如果對古人最高的評價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話,那楊廣可以說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歷史吐槽機


歷來人們都對隋煬帝楊廣充滿爭議,史書大都以貶低為主,稱之為“暴虐昏君”,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他是千古一帝,到底應該怎麼看待他呢?其實可以這麼說,對當時隋朝的百姓來說,隋煬帝是暴虐昏君,對後世的中國人來說,他就是千古一帝。


任重而道不遠啦


不請自來。首先暴虐和昏君不是一個範疇,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有商紂王,周厲王,手段殘忍,迫害忠臣。而昏君則是昏昏碌碌,毫無作為,是非不分,比較著名的有漢靈帝,晉惠帝。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隋煬帝的一生。

一、平定南陳 登上帝位

隋煬帝在隋文帝登基後被封為晉王,後率軍橫掃南陳,俘虜陳後主,為隋朝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楊廣並不滿足於此,他想做最高統治者,那就只有一條路,當上太子,順利接班,但問題是楊廣有個哥哥叫楊勇,按照古代的嫡長子制度,太子和接班人非楊勇莫屬。於是楊廣充分展現了自己作為優秀演員的天分,穿著樸素,時常孝敬父皇母后,重金收買人心替自己說好話,最終他的哥哥楊勇越來越失寵,楊廣順利登上太子之位,並在將來弒殺隋文帝登上皇帝寶座。

二、修開大運河 三徵高句麗

也許楊廣修大運河的目的 並不純,可能是為了自己出遊方便,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只為自己享樂,但後世的積極影響確是楊廣始料未及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到了當代依然發揮著積極影響。三徵高句麗,也是隋煬帝被人痛罵的緣由,徵調大量士兵民夫征討,卻敗於遼東城。百姓苦役,天下思亂,各地農民起義軍蜂擁而起,最後楊廣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殺,身死國滅。

三、開科取士

一般來說,科舉制是隋文帝時期設立,隋煬帝時期設進士科,這也就是後來千百年來國家選取人才的雛形。它打破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門閥壟斷政治的情形。使得貧苦出身的學子能通過讀書施展自身才華進而改變命運,為國家選取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一點應該是值得肯定的。

總結來說,小編認為隋煬帝暴躁卻不昏庸,能力強性格卻有缺陷,每一項都是百年大計,但放在一起實施未免操之過急,弄得民不聊生,最後身死國滅,令人唏噓。至於說隋煬帝弒父淫母,這一點的確是他的汙點,但唐太宗弒兄屠弟,霸佔弟媳為何卻能成為千古一帝?只能自待後人評說。


亮仔學史


隋煬帝楊廣,給現代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荒淫無度,暴虐成性,難道他天生就是這樣的嗎?其實並不是的,這個人其實是一個胸有大志,但步子邁的太大了,胸中的抱負未實現,卻硬生生的拖垮了整個國家。從他的生平來看,還未當皇帝之前的事蹟,就能滅南陳,就說明他絕不是不通政務的皇帝,但他當上皇帝之後,實行類似於秦的暴政,強徵民夫修修東都,大運河,之後就是最傷國本的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的所作所為,從他自己的角度出發都是比較合理的事情。

但這些事情原本是需要2-3代人時間去慢慢完成的。隋煬帝卻希望自己一步到位,結果自然會適得其反。他的晚年可謂是異常悽慘。不僅曾被突厥人圍困在邊境小城裡等死,也有面對全國局勢失控的無奈。最後因為身邊人的不服而慘遭絞殺。這對於一個有著遠大志向的人來說,是特別殘酷而諷刺的。

至於為什麼我會說這些看似暴政的事,是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呢,就需要題主去翻翻歷史書了,篇幅太長,這裡無法介紹了,對每一件事都有以皇帝視角的分析解釋。說這些,絕不是為楊廣開脫,我也沒那個本事。


玩dota的老菜鳥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兩個二世而就亡的大一統王朝,其中一個是秦朝,另一個是隋朝,兩個朝代雖然都很短暫,卻在中國歷史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秦朝與隋朝在歷史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秦二世與隋二世卻有著天壤之別,一個玩出了帝國的下限,一個玩出了帝國的上限,最終卻都將父親建立的帝國玩的灰飛煙滅!其實,隋朝真的和秦王朝很像,都是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後二世而亡,都在王朝存在期間創立了很多政治經濟措施,但楊廣卻是比胡亥要厲害數百數千倍。

隋煬帝楊廣,人家真正的諡號並不是隋煬帝,而應該稱呼為隋明帝楊廣。隋煬帝是唐朝人給楊廣冠之的侮辱性的稱號,大概唐朝這些皇帝和大臣們都覺得楊廣不惜民力、好大喜功而又薄情寡義。可憐的楊廣怎麼也沒有想到他給陳後主諡號為“陳煬帝”,而自己去世後,唐朝人也給了自己“煬帝”的諡號。

楊廣登基後,就創建了科舉制,主要就是是建立了進士科,這為最底層人民提供了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也讓各階層人民都有了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可能。興辦學校,對遺落民間的書籍,加以保護,通過這些措施,對古代中國科教文化事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我覺得僅此一項就足以令楊廣笑傲帝王群雄了。然後就是修訂法律一上臺,楊廣就命令重修《大隋律》,首要是將隋文帝末年比較嚴格的法令進行了革新,並屢次大赦全國,可見楊廣並非是傳說中的暴君。

在經濟建設上,楊廣更是春風得意馬蹄急,現已連續四年大赦全國,屢次普免賦稅,但是財富依然滾滾而來,人員不斷高速增加。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唐朝貞觀11年,督查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現已死了33年,時刻曩昔55年,隋朝遺留下來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間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現已炭化的穀子50萬斤。

楊廣在位十四年期間,用了六年修通了京杭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至南方的餘杭,南北長達五千多里,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條很重要的水運大動脈,改善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經濟的發展,溝通了地域間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與社會的安定,試問有誰敢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要氣勢相同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但是為此付出的價值太大,如此浩大的工程誰建築都不巴結,誰建都會傷了國體。

世人皆知隋煬帝的罪過,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思考這背後所發生的事情,試問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帝王可以做出這種業績?所以歷史對楊廣還是很不公平的,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有意抹殺楊廣的歷史功績,他只是做了“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功過始終都要分開來說。


城市資訊社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編寫的,做為大隋繼承者的李唐王朝畢竟是通過造反來獲取了天下,這在古時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只有把前朝皇帝黑得不堪入目才能讓自己造反的行為看起來名正言順,不過隋煬帝確實好大喜功,這從他不顧國力民情堅持三徵高麗可見一般,沒有三徵高麗的大敗,大隋就不會失去他的精銳軍隊,那李淵是絕不敢反也絕沒有機會反的


酒後看歷史


準確的說是暴君,不是昏君。開科舉,辦學校,選拔人才。修運河,擊匈奴,要不是三次出兵高麗大敗而歸,估計隋朝不會亡。光修一條大運河就為整個國家的南北貿易,以及經濟繁榮打下了基礎!只不過太急於求成了!要是慢慢來估計也是一代明君!唐人修隋史說成昏君殘暴。實在值得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