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的那個惡少最後得到了什麼結果?

遊遊史語


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都是用屍骨堆起來的。韓信作為西漢的開國功臣,人稱戰神,可與白起孫臏位列軍事泰斗。但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韓信成功的道路並不順利。而且早年間,韓信還忍受屈辱蔑視,最令世人所知的就是早年被一地方惡霸欺辱,忍受了胯下之辱。在蕭何等人的幫助舉薦之下,韓信一躍之間成了左右歷史的人物。飛黃騰達之後的韓信,身為齊王,韓信又是如何對待當初那個欺辱自己的惡霸的呢?



韓信的幼年生活可以說是很可憐的,自幼失去了雙親。終日為衣食所累,可憐出身為貴族的韓信,又不屑於農業生產,吃不飽肚子就只能去河邊釣魚充飢,可是他也不是一個好的漁夫。有時候一天連一條魚都釣不到,只能餓的前胸貼後背。所有人都看不起,若是放在現在,韓信這樣人這樣的做法也會為人所不齒。但是古代,韓信這樣的人還是會有人賞識,尤其是他身邊佩戴的那把佩劍。要知道在那個時候,不是誰就可以隨便佩劍的。韓信的佩劍提高了他的身價,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有一次韓信又是餓著肚子回家,正巧在街上碰到了一個當地惡霸。惡霸對韓信說,看你平日裡總拿著一把刀,耀武揚威的,裝腔作勢給誰看呢。你不是手裡有劍嗎?我看你就是一個膽小鬼,有本事你把我殺了,要嘛你就乖乖從我褲襠低下鑽過去。否則你就別再帶著個劍礙眼了。韓信深知惡霸這是激將法,想讓他拔劍觸犯秦法。韓信自小心懷大志,若是此時跟這樣一個無賴糾纏的話,就會喪失自己的志向,更嚴重的會因此丟了性命。所以韓信不予理睬,哪知惡霸更加變本加厲,最後韓信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惡霸的褲襠底下鑽了過去。


之後,農民起義爆發,韓信起先參加了項羽的軍隊,無奈項羽目中無人不聽勸阻,韓信無法發揮他的特長。於是在蕭何的引薦之下,投入了劉邦賬下。很快被劉邦拜將封侯封王。衣錦還鄉後,韓信召見了曾經羞辱自己的惡少,令人不解的是,韓信非但沒有殺惡霸,反而將他升為中尉。韓信事後對人說,若我此時殺了他,我的胯下之辱也不會消失,我自己也不會揚名,換個角度想,正是他當初的羞辱成全了我。我應該感恩。韓信不愧為真丈夫,心胸寬廣如此,實所罕見。


木劍溫不勝


韓信的做法很耐人尋味,這也證明了人性是複雜的。

韓信微時的經歷和范雎差不多,一個曾忍受胯下之辱,一個曾忍受撒尿之辱,後來都建功立業,位極人臣。

范雎成名後,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仇必報。他羞辱了陷害他的須賈,追殺鞭笞他並讓賓客在他身上撒尿的魏齊。而舉薦曾幫助他來到秦國的王稽和鄭安平。范雎可以說是恩怨分明瞭,那麼,成名之後的韓信,又是怎麼對待微時幫助他和羞辱他的人呢?

下鄉南昌亭亭長

韓信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閒,既沒錢做不了小官吏,又沒有謀生手段,做不了生意,天天晃過來晃過去無所事事,吃飯也要靠別人接濟。

當時,下鄉南昌亭亭長很看中韓信,覺得韓信不是一般人,所以常常讓韓信來家中吃飯,接連數月,亭長妻子受不了了,韓信站著不比別人矮,躺著不比別人佔地小,要力氣有力氣,卻什麼也不幹,見天吃白飯,讓誰誰也不樂意。

就按現在社會來說誰家也不缺這點飯,但也沒人願意天天招待這種遊手好閒之輩。

於是亭長妻子早上很早就做好飯了,在床上就都吃掉了,韓信照常飯點晃到了亭長家,一看沒給他準備飯,怒了,一氣之下離開了,再也不去了。

漂母

韓信跑到城下釣魚,一釣釣一天,餓的肚子咕咕叫,有幾個老大娘天天在這裡漂洗衣物,其中有一個老大娘看不下去,就帶飯給韓信吃,數十日不曾間斷,韓信好感動,激動的對老大娘說:“等我發達了,我一定重重的報答您!”

老大娘一聽不高興的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食物吃,哪裡是要你報答了。”

估計老大娘心裡想的是:這麼結實的一個小夥子,咋就正事不幹,整天佩著一柄劍,到處晃悠,等到他發達了,說不定我早入土為安了。

屠中少年

韓信的家鄉是淮陰,當地有一個仗勢欺人做屠戶的少年,早看韓信不順眼了,這一天又看著韓信佩著劍晃盪,就攔下了他,說:“你雖然長得高大,還佩著劍,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不過我覺得你很膽小。”少年看了看圍上來的人群,叫囂道:“你要是敢死,就拿劍來刺我,你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說完露出了輕蔑的笑。

韓信陷入了沉思,刺還是不刺,這是個問題。要是刺了,麻煩就大了,這條小命就難保了,要是不刺,從他胯下爬過去,就成了一個窩囊廢。算了,活著最重要,我還要尋找機會建功立業呢。

一番思量後,韓信從少年胯下爬了過去,周圍的人鬨堂大笑。韓信覺得羞愧難當,此仇不報非君子。


轉眼,天下大亂,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韓信先是到了項羽軍中,但未受重用,後來又跑到劉邦軍中,仍舊不得重用,韓信再次想要離開,只是這次,蕭何覺得他是個將才,把他追了回來,又引薦給劉邦,韓信這批千里馬才開始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施展他的軍事才能。

最終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後來韓信成為楚王,建都下邳,然後他想起了他微時的舊人。

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史記·淮陰侯列傳》

也就是說:

韓信覺得那個漂母是真的幫助過自己,所以賞賜千金;

而給了下鄉南昌亭亭長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

輪到屠中少年,好心讓他做了中尉,並說:“這是位壯士,當年他侮辱我時,我沒有殺他是因為殺他完全沒有意義。”

這就耐人尋味了。韓信的做法完全將人性演義的淋漓盡致。

讓少年做官這件事,你可以認為是以德報怨,也可以理解為好心想要羞辱少年,各種真情怕只有韓信自己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絕不是好心說出口的理由。

至於韓信對待曾經的恩人的做法,可以用一個成語來解釋: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現在更流行的一種說法是:

如果你每天給一個人一塊糖,突然有一天你不給了,他會恨你。或者你突然有一天給了另一個人兩塊糖,他也會恨你。


蕭曉四姑娘


韓信當上楚王之後,回到淮陰,就把那惡少請來喝茶,惡少知道自己今天恐怕是過不去了,一身傲骨竟油然而生,昂著頭,口稱:“臣少時有辱大王,知今日必死,大王要殺便殺吧!”

韓信笑道:“寡人豈小丈夫之所為,怨怨相報?今日恕你無罪!”說著命那惡少起身,並讓他做了一箇中尉(掌管巡城捕盜)的武官。

那惡少帶著滿臉不可置信的神色,感激涕零,連連叩謝而退。

韓信起身也要回宮,卻見左右個個呆若木雞彷彿石化,於是笑著解釋道:“此壯士也!當其辱我之時,我豈不能拼死一搏?但念死得無名,是以暫時忍辱,方能得有今日。寡人所以賜其官職,豈徒然哉!”左右乃服。

這句話就說的不夠真誠了,韓信心中何嘗不恨那惡少入骨,但時過境遷,他已經不是當年的韓信了,今天的韓信,乃是高高在上的楚王,楚王是不會跟這種小人物計較的,他不夠格。


千古名將英雄夢


當年讓韓信忍胯下之辱的那個少年,韓信被封王以後,韓信會怎麼對待那個少年?


當然是原諒他了。


1

史書上記載韓信落魄時,有三個人對他或者幫助或者侮辱,韓信後來成了楚王,對著三個人有不同的態度。


韓信年輕時很窮,家裡沒有地,想老婆孩子熱炕頭大約不行,而且他還不會經商坐賈,當官也不行,史記上說他:


不能推擇為吏。


為了生活他想到自古就存在的一個偉大的職業,乞丐。


史書上寫他的生活狀態就是“寄食飲”通俗點講就是吃白食。


而且韓信吃白食的可不是吃一天吃兩天的,而是天天吃,月月吃吃,他選擇要去一戶人家家吃飯,卡著飯點就去了,很多人都被他吃過,吃怕了,到吃飯時看到韓信,都會互相傳話:那個吃白食的進村了。


然後關門閉戶,避之唯恐不及。


人多厭之者。


後來韓信又找到一個大戶,可以免費供他一日三餐(漢朝時可能是兩餐),這戶人家是當個小官吏,叫南昌亭長。


亭長就是類似村長之類的官職,劉邦也當過泗水亭長。

這位南昌亭長看著韓信衣食無著,好心管了韓信幾頓飯,後來韓信就黏上了南昌亭長,每到飯點必到,吃完飯抹嘴就走。


吃了多長時間呢?史書上寫:數月。


大約小半年時間在南昌亭長家吃飯。


秦朝末年,糧食產量不高,吃飯是個大問題,一個吃啥啥沒夠幹啥啥不行的人,在人家蹭吃小半年的白食,擱誰都得在心裡嘀咕:


我該你的?


亭長沒說啥,亭長妻子煩透了韓信了:


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


這天亭長妻子耍了個小花招,提前做飯,飯做好後,在臥室就把飯吃了,根本沒往外擺。韓信按點來吃飯時候,發現亭長一家在臥室吃完了,沒人理他,連吃飯的碗也沒給他準備,韓信知道這是夫妻倆想趕他走,韓信的表現是:


怒,竟絕去。


太不像話了,你們還知道尊重人嗎?早飯都不給我預備,太傷自尊。


這個仇也就就此結下了。


2

沒了吃飯的門路飯還得吃,一頓不吃餓的荒,無計可施的時候他想了個辦法,去河邊釣魚,每天吃條魚也能解決肚子餓的問題。


釣魚,需要用魚餌,韓信連自己吃飯都成問題,魚餌自然沒有,他只是期望著有一條傻魚,像守株待兔那隻傻兔子一樣能夠自動咬鉤,但是天下有那麼傻的魚嗎?


釣了兩天魚,韓信餓的兩眼發藍。

在河邊除了釣魚的韓信還有一群女人經常來洗衣服,其中有個女人心善,看他餓的打晃很可憐,怕他餓死,每天都給他帶點吃的,韓信發現了一個吃白食的新大陸,每天準時來釣魚,其實目的就是等著漂母給他帶吃的。


吃了多少天呢?


數十日。

有一天大約吃人家嘴短,韓信給漂母畫餅說:


吾必有以重報母。


漂母大怒說: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這話其實很有技巧,比哪位亭長妻子坐在被子裡吃飯高明多了。


這段話第一句是在責備韓信不自食其力,第二句說則是在誇韓信,說我可憐你這位貴公子,淪落到吃不飽飯的地步。說韓信是王孫,是在抬高他,同時消減了第一句責備的傷害值,大約聽在韓信耳中會想:


我本來就是個貴公子,因為秦王掃六合,導致了我淪落到不能自食的地步,這不能賴我,全是始皇帝嬴政的錯。


韓信祖上大約闊過,應該是貴族,秦始皇統一六國,導致很多貴族沒落,包括韓信家。這些沒落的貴族家的人怎麼生活?經商拉不下臉來,當官沒有資格,有的能靠祖輩的資產支撐,有的則混的比較慘,就像韓信這樣,過著乞討的日子。


但是他們心裡依舊住著一個貴族,依舊想著自己與眾不同,因為自己祖上闊過。為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們刻意在穿著上區別於平民。


比如韓信配劍。


配劍這事兒就像孔乙己穿長衫一樣,自己在心裡高人一頭,別人看在眼裡覺得你這是這是在裝X。


當韓信在長街上遇到惡少,惡少就很看不上韓信的裝,惡少挑釁他說:


你雖然長得高大,掛著寶劍,其實你就是個懦夫,你如果有種不是懦夫,就刺我一劍,如果沒種你不敢刺我,就從我胯下鑽過去。


然後,韓信想了想就從惡少的胯下鑽了過去,要知道古代男女穿的都是開襠褲,韓信從惡少胯下鑽過時,不知道會看到怎樣酸爽的畫面。

韓信畢竟不是楊志,他覺得自己是要做大事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


漂母管他吃了幾十天飯,還沒有對他討厭時,項梁的軍隊打過來了,韓信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果斷投軍。

3

十餘年後,當年吃百家飯,受胯下之辱的韓信,衣錦還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當年的白食小王子如今的身份是,大漢王朝的楚王。


對當年的南昌亭長,漂母,和讓他受胯下之辱的惡少,他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


他封惡少為中尉,並且當眾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


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這番話在當時樹立了韓信高大的形象,百姓知道了楚王韓信以德報怨大仁大義,後世韓信都成了忍辱負重的勵志典範。


至於那位中尉後來如何,誰會關心。反正他在韓信身邊,螻蟻般的存在,韓信隨時可以整治他,報當年胯下之辱的仇。

對於漂母和南昌亭長他的處理也很耐人尋味,管了他幾十天飯的漂母,他賞賜千金。


對於管了他半年飯的南昌亭長,韓信只給了他百錢,算是償還當年的飯錢,還附送了南昌亭長一句話:


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想起中國一句話古話叫:升米恩,鬥米仇。

=========================


薛白袍


韓信作為西漢開國功臣,在對待曾讓自己忍受胯下之辱的那個惡少時,可以說,事情辦的很局氣,並沒有像常人設想的那樣公報私仇,相反,那個人被封為了武將。

韓信早年的生活非常貧苦,他的母親去世以後,當時韓信窮的沒錢辦喪事。他又沒有經商謀生之道,經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

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認為韓信不是一般人,就有意收留韓信,韓信起初在亭長家裡吃閒飯也沒生事端,但是日子長了,亭長的妻子就開始嫌棄他了。每次開飯時,故意不給他準備碗筷。韓信明白他們的用意,便離開了亭長家,自尋活路。

圖上:韓信遭亭長夫人嗆話

有一天,他在街上擺攤賣草織品,恰巧碰到當地鎮子上的一個屠夫。

屠夫為人十分霸道,在街上攔住韓信並說道:“你每天佩戴劍,知道劍是做什麼用的嗎?我告訴你,劍是用來殺人的!”

屠夫又當眾侮辱他說:“要麼用你的劍來刺我,要麼你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圖上:屠夫威脅韓信

韓信當時恨不得拔出劍來刺死他,但是最後還是忍住氣,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滿街的人都在譏諷韓信,說他是個膽小鬼。


圖上:韓信忍受胯下之辱

漢朝建立以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封為楚王,回到了家鄉。

韓信任命那位屠夫當了武將,韓信對手下的人說:“此人是個壯士,就因為我忍受了他當年的侮辱,鍛鍊了自己的意志,才能有今天的功業。”

有的人能屈不能伸,懦弱無能、沒有主見;有的人能伸不能屈,執迷不悟、脆而不堅。真正的英雄是能屈能伸、胸懷大志,正是韓信的胸懷大志讓他選擇了忍受胯下之辱,一個人的性格與他夢想的舞臺有很大關係,功成名就,青史留名,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韓信感謝那個惡人,這種胸襟與度量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了,很局氣。(完)



小小嬴政




話說韓信年少時,國破家亡,什麼也不會,只能流浪街頭。

但韓信和一般年輕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讀過書,出身貴族。就算在大街上流浪,腰上依然系一把寶劍。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劍是 貴族身份的象徵,只有有貴族身份證的人才有資格掛寶劍。但到了秦朝消滅了貴族階層後,韓信這樣的人掛寶劍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有一天韓信依然裝逼象一個破落貴族,遊走在大街上,有幾個混混早看他不順眼,就衝他走了過來。

他們說,小子,系一把寶劍就了不起呀,有種,你刺我一劍,我算你是劍客;如果不敢,你就是慫貨屌絲,從我檔上鑽過去,不要再裝逼了。

這是考驗人的時候了,冷靜不冷靜,能不能做大事,就在這一瞬間決定了。



如果是楊志,就是抬手一劍,解決了你的狗命再說。然後沒有然後,就是上梁山,落草為寇。這一輩了的大好前程就毀滅了。

韓信在一瞬間,估計也曾有這樣的念頭,但也只是閃動了一下而已。

韓信明白,如果一劍下去,自己倒是解了氣。但依照秦律,註定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殺人償命。

韓家一門的血脈等他傳播,自己身懷絕學,功業未立,不能現在就去找死。


我忍,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於是韓信選擇了從這個惡少的檔下鑽了過去。

事後,韓信才明白,我堂堂一貴族後人,為什麼落到這種地步,和這些街頭混混為伍?這不是我要的生活。為什麼要求別人給東西吃,我是堂堂名士,自然要成一番功業。

於是韓信哈哈大笑,朝那個惡少遠去的方向拜了又拜,投奔反秦大軍去了。



當韓信幫助劉邦平定天下,被封為楚王。

當年的流浪漢,如今的楚王回家了,那些故人還在。

韓信碰上了當年給自己吃飯的洗衣服的大媽漂母時,給她千金;給經常給他東西吃的亭長一百文錢,斥責他是小人。

當嚇得不知所措的那個當年的惡少被送到韓信面前時,韓信把他扶了起來:當年多虧你的汙辱,讓我覺醒了,男子漢自然應當建功立業,做一番事業。否則我現在還在這個地方流浪呢。

於是韓信封那個惡少當了中尉。


新知傳習閣


恭喜、賀喜當年的惡少,沒被韓信所殺,做了漢朝的官員,光宗耀祖,衣襟還鄉,也是幸事。

當惡少被韓信帶走時,他是什麼樣的呢?

面子、尊嚴從古到今都是男人所看重的,在當今社會也被看的很重。韓信胯下之辱,當年鄉里有一個惡少,在街上碰到了韓信,就大聲對他說:“看你整天舞槍弄棒,像個有膽量的人。來來來,你敢拿劍刺我嗎?要是不敢,你就從我這胯下爬過去!”韓信沉默良久,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伏在地上,從那個惡少的胯下爬了過去。



韓信被封為楚王,回到故鄉,曾經侮辱過韓信的那個惡少卻嚇得直打哆嗦,韓信用手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你不必害怕,過去的事算了。”對左右的將士說:“這位將士從前羞辱過我,其實是激勵我上進啊!讓他做箇中尉吧!”

韓信對曾欺負過自己的人,在功成名就後沒有報復惡少,恰恰相反,加以原諒和提拔,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呢?

韓信的隱忍給當今社會的影響


傳統“忍”的價值觀,是褒義的,忍辱負重,知恥而後勇,是鼓勵、激勵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古人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吃苦耐勞、能忍別人所不能,那麼這個人一定能成大事。

韓信心裡是感激惡少的,是他激勵自己,成就自己,在眾人面前,就像沒有這件事一樣,說的隨意,重重獎賞當年的惡少。


中原一哥


結果相當不錯,韓信調任楚王后讓他當了楚中尉,相當於主管都城治安的公安局長。

按照韓信的標準,這個惡少小屠夫——和他一樣的不良少年,被歸為“壯士”之列。能叫服他也就能叫服別人,維持治安也算人盡其才,就像黑惡勢力插手的拆遷總是特別順利一樣。

不過韓信接下來一番忍辱負重的解釋有些蒼白,其實當時他是不敢殺人的——因為殺人犯法而且還有一街人看著。他也並不是一個隱忍、大度和講義氣的人:他提拔小屠夫的同時還羞辱了曾經長期讓他蹭飯的南昌亭長;無論在項羽還是劉邦那他感覺不爽就走人;為了巴結劉邦還逼死了好友鍾離眜。

好多人囿於韓信的軍事天賦而將他無限拔高,其實他除了打仗其他方面都很平庸,為人處世甚至低於常人——他最後被呂后和蕭何輕易算計是有自身原因的。他屬於那種特長特別突出的人,就像最強大腦,只有戰場能讓他像打了雞血般興奮。

也正是上述特點,以及發達之前“貧無行”的本性,決定了韓信實用至上的用人標準和人生哲學。侮辱過他的小屠夫對他有用他就用,接濟過他的南昌亭長沒用也就瞧不起。


路衛兵


早年的韓信是一個自視甚高、胸懷大志的人,但是懷才不遇,讓他非常鬱悶。他每天在大街上閒逛,對別人的態度非常高傲,現在的我們都知道韓信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兵仙,當時生在市井之中的韓信誰能懂他,於是對他的都是不屑一顧。

韓信平時喜歡帶一把佩劍,這天他和往常一樣,遊走在大街上。這時候,一群惡少攔住了韓信的去路,其中一個就對韓信說:"你整天帶著一把佩劍遊蕩,你敢用它來刺我嗎,不敢的話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自忖對方是來惹事的,而且人多勢眾,如果和他們私鬥,必然會帶來傷亡,於是忍住內心的怒火,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在場的人都嘲諷韓信,韓信卻不動聲色。


多年以後,韓信功成名就,被封為楚王。他派人尋找當年的那個侮辱他的惡少,惡少知道後情況後,準備自殺,但是沒有成功。被韓信找到後,非但沒有殺他,還封了他一個小官。據說多年以後,這個被韓信封了小官的惡少還被韓信提拔了官爵,當有人問高興為什麼這樣做時,韓信說他知道此人是有膽識的人,所以要重用他。


史徒行者


韓信這個人很不簡單,當年讓他鑽褲襠的那個惡少,如此的欺凌他。在韓信富貴之後,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發達而去報復惡少。

當然在韓信被封為楚王,衣錦還鄉後,他還是特意的去找了惡少。韓信找來惡少,並不是要殺他。而是要給他一個官做,讓他到軍中來當差。



這是惡少致死都不敢相信的事情,他沒想到當年被自己凌辱的那個窮小子竟然變成了楚王,變成楚王后,不但不殺自己,反而給了自己一個官來當。這在惡少看來當然是好事了。

但是,同時這也是危機。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錄惡少來到韓信軍中的後果是如何了,可是在軍中擔任職務,就有可能會犯錯。犯錯被殺頭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我若是韓信的話,想報當年的仇,我也會想韓信這樣,先讓他擔任一個職務,在他犯錯後,順勢把他給殺了。

這樣做比直接殺惡少要好很多,當然這都是我的推測。


那個惡少最終是不是被韓信所殺了,因為史料的缺乏,現在已經無得而知了。大家只知道韓信對他很好,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