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試論延平四賢稱謂演變及其文化內涵與影響力

一、延平四賢稱謂由來及演變

  (一)南劍三先生

  南劍州,古地名,其州治府所位於今南平市延平區,因晉代傳說“干將莫邪”在此“雙劍化龍”而得名劍州、劍津。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改劍州為南劍州,以別於蜀之劍州,領劍浦、將樂、尤溪、沙縣、順昌等5縣。

  宋代,南劍州出現一批理學大儒,也是當時的國家級思想家,以楊時、羅從彥、李侗尤為顯名,因他們都是南劍州人,故稱之“南劍三先生”。其中,楊時是南劍州將樂縣人, 羅從彥與李侗同屬劍浦縣(今延平區)人。南宋文獻學家、版本學家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卷五)一書中最早提到“南劍三先生”這個稱謂,他在著錄羅從彥《遵堯錄》時說:“延平羅從彥仲素撰。從彥師事楊時, 而李侗又師從彥, 所謂南劍三先生者也。”

  南劍三先生不僅出生在同一州郡,而且在學術傳承上也是一脈相承的師徒關係。他們先後致力於二程洛學的闡發和傳播,為其後繼者朱熹開創閩學、集理學之大成奠定了基礎,構築起“二程”洛學到朱子閩學之間的橋樑。

  (二)延平四賢

  延平四賢,又稱“閩學四賢”,是南劍三先生與朱熹的合稱,指兩宋時期崛起於福建南劍州道統相繼、學術思想一脈相承的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位理學家。因為南劍州自元代改稱延平路,明初又改為延平府,所以後人將上述四人稱為“延平四賢”。

  延平四賢這個名稱是由南劍三先生稱謂演化而來的。明代邱浚(1421~1495)在為延平府新建道南書院撰文《道南書院記》曰:“而朱子淵源定於是焉,是三先生者,皆劍產也。而朱子亦生劍之屬邑尤溪,夫以一郡之狹,四邑之小,二三百里之近,百年之中,乃有四賢並生於一時。上承下啟,以延千萬年道學之脈,其地蓋視東南之鄒魯也。”

  被稱為海南四大才子的邱浚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史學家, “朱子淵源定於是焉,是三先生者,皆劍產也。”他從道統論出發論述了南劍三先生與朱子的遞相授受關係;“上承下啟,以延千萬年道學之脈,其地蓋視東南之鄒魯也。”這位後任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對延平府人傑地靈大加稱讚,對延平四賢十分仰慕。“夫以一郡之狹,四邑之小,二三百里之近,百年之中,乃有四賢並生於一時”,從邱浚的記述中可見,既有“三先生”的表述,又有“四賢”這一稱謂的出現。然而,他並不是最早使用“延平四賢”這一概念的。

“延平四賢”這一名稱可考的要追溯到宋南劍州知州陳宓。陳宓字師復,號復齋,莆田人,乾道間丞相陳俊卿第四子。他在《申請延平書院賜額札》中所說的“皇朝之盛治,有濂溪周敦頤,明道程顥,伊川程頤相繼挺出,而孔孟之統以續,二程傳之楊時,楊時傳之羅從彥,羅從彥傳之李侗,李侗傳之朱文公熹。”又稱“楊時、羅從彥實本郡將樂人(注:羅系劍浦人);李侗,劍浦人;朱熹雖居鄰郡,亦生於本郡尤溪之寓舍。伏自漢唐以來,幾二千年而未有與道統之傳者,今以斗大之州,不數十年之內,出而宗主斯文者有四,豈惟一邦之創見,實皇朝之盛美也。”這位幼年時曾得到朱熹親授,而後從學於黃榦的理學後繼者,十分仰慕李侗的學識和人品,仿白鹿洞書院模式,倡建延平書院,書院建成後禮聘九江人蔡念成為堂長(校長),立學規,定教條,授經典,育人才。書院有禮殿祀先聖孔子,並建有祠堂以祀“二程”、“四賢”、黃榦諸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