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吴晓波罗振宇们的知识火锅

首先,这不是一篇你期待中的“黑稿”——其实我很不喜欢这种站在被评论者本位的“非粉即黑”说法,取其约定俗成好理解,而已。

之所以说“期待”,是吴、罗二人年终秀结束之后,的确有很多人吐槽、嘲讽,譬如“台上真敢说、台下真敢晒”、“知识的搬运工”甚至“年年有硬伤”云云。自古物极必反,刷屏这么多,自然会有人捧、有人骂,这才正常。

我想说的是,两大超级知识网红的演出秀商业上非常成功!因为其定位的成功、“出圈”、和先行效应,短期甚至中期(5-10年),我看不到有谁可以与之PK。

吴晓波罗振宇们的知识火锅

【知识演出“秀”】

站在知识产品经理的角度,我非常佩服吴晓波、罗振宇的操作,真正领悟到了这就是一场“年终秀”的本质。

秀是什么?词源是英语中的show,就是表演、展示给你看啊!你看看他俩,各大城市巡演(罗胖据传因为签了长约固定在深圳卫视)、卖票、黄牛,粉丝趋之若鹜、现场直播、在场刷屏,这和明星们的演出秀有什么区别?唯一区别在于这是知识:娱乐明星们刷屏的是歌曲舞蹈小品之类的片段,知识明星刷屏的是金句。PPT也都是巨幕,一个大图片、一个金句,设计本身就是要台下晒的。

吴晓波罗振宇们的知识火锅

演出,就要观赏、要热闹,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嗨一起共鸣。这和疯狂追逐鲜肉、女神的迷妹迷弟们没啥本质区别。有人痛骂观众是“脑残”,那我甚至可以抬杠说一句,天下粉丝皆脑残!对,包括我迷空前绝后的迈克杰克逊、张国荣也都是脑残,迷苹果谷歌这样人类商业史上梦幻般的公司也都算“脑残”!“脑残”其实就是一种彻底的喜爱和buy in。

即使外界再有批评议论,就像娱乐报道之于明星一样,都是助威、都是流量、都是加持。而且,任何领域大家永远只记得前几名,就像那个著名的段子:珠穆朗玛、K2之后的最高峰是谁?除了专家基本没人知道。后面有人再想搞性质类似的“知识演出秀”,就很难了,只能更垂直。

作为一个前所未见的新产品,“知识演出秀”市场极度需要且稀缺,一开始就已经赢了!

【三个非议】

对每一年岁末年初上演的两场知识秀,外界夸得很多,吐槽也不少。我粗略统计了一下,非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非议一,有人说“这俩大仙兄弟每年讲完啥也没记住,最多记住了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这已经足够了啊,多少领导讲话、多少大佬演讲,到最后你还不一定能记住啥呢!就像唯一一次在中国的维密大秀大家还只记得奚梦瑶摔倒了呢,要啥自行车啊。知识年终秀,信息太多了,太密集了,也很难有什么主次之分,最后只能是观众个人选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句。

非议二,也有人说“什么十大预测,其实是每个领域都预测”。这一点其实是很聪明的策略。我多次写过,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一种随机的布朗运动,即类似大自然中微小粒子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需要技术突破、商业成熟两个轮子驱动到了某个程度和节点才爆发的。过去五年,有谁能预测到信息流、直播、网红、带货当年最火?大佬们、专家们、媒体们都只好包围、大覆盖,你要说“正确的废话”也没办法。因为只有这样才最安全,不至于被“打脸”。所以我从不预测。

吴晓波罗振宇们的知识火锅

非议三,还有很多人说“吴晓波罗振宇充其量是知识的搬运工,拿别人的金句去装X”。坦率说,我倒觉得这不算批评,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侧面的肯定。中国传统的知识变现渠道很窄,拜伟大的移动互联网所赐,在线听课、支付、直播、社交传播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成熟,加上社会转型期的焦虑,才有了知识付费这一波红利。至于“搬运工”,不就是渠道为王?所谓“拿别人的金句”,只要注明了并且支付合理费用,有什么不好?

必须强调,对于年终秀中的个别所谓“硬伤”,无非是词语、数据等不正确,也无需为尊者讳。错了就是错了,承认和改了就行了,从这一点你也该明白这篇也不是啥吹文。

【“出圈+下沉”的精英降位】

如果你留心看一遍夸奖和批评,就会毫不惊奇地发现:吐槽的多在圈内,表扬的多在圈外。所以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大家一定要“出圈”啊!

这就是许多知识分子念兹在兹的“出圈”——即突破圈层,从小众走向大众。我前年就写过:所谓知识付费的这一波网红只有吴晓波、罗振宇他俩真正“出圈”了!包括吴声金错刀李善友等老师还是相对在圈子内。所以,两人搞得起面向全网、全国观众的年终知识秀,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和地位的市场体现。谁不想搞?我也想搞呢!但如果搞也只能局限在小圈子内啊。

还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力就是:知识下沉。行业公认,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主要增量红利其实主要来自下沉市场,也就是“北上广深”和白领们瞧不起的三四五线城市、乡镇结合部。现在,中国科技媒体和VC圈已经言必称下沉红利、小镇青年”……但注意,我的意思并不是听吴晓波、罗振宇年终知识秀的是所谓“五环外人群”,实际上其现场观众还是在中国社会中处于相对中高层的(否则打不起飞机、买不起票)。这个下沉,是指以往高大上的泛财经、泛科技知识,受众面急剧扩大,需求更大了。吴晓波、罗振宇的打法更下沉了、接地气了。

吴晓波罗振宇们的知识火锅

我的朋友资深媒体人魏寒枫如是评论“下沉”、“接地气”的社会意义:“技术的进步使得可以全民参与某种活动,而全民参与则必须降低品格。因为技术进步本身所意味的品格现代,使得大家可以接受传播的品格降位;而精英级流行人物因为要获取全民参与的市场,也从另一面合谋这种降位。”

所以,这是一场精英主动“降位”、从而完成知识“下沉”。这是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功,也是中国社会距离转型期的局部题中应有之义。

【结束语】

构思文章时我一直想,用什么比喻这两场秀最形象、最贴切?看到家宴上热气腾腾的火锅,我恍然大悟。吴晓波罗振宇们的“年终知识秀”本质上就是火锅!

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爱吃火锅?生活压力太大,群众需要重口味宣泄,口腹之欲满足感。而火锅其乐融融,边涮边扯,符合中国人爱热闹、爱群居的心理。最重要的是话题性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交方式,热气蒸腾就是持续高潮的氛围……用来对应什么领域都说、金句不断、又热气腾腾的“年终知识秀”,是不是丝丝入扣?

吴晓波罗振宇们的知识火锅

老外爱红酒,我们爱火锅,各人口味而已。甚至可以很严肃地说一句:这也是消费升级,这也是社会进步,甚至这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你看不爽也可以吐槽,“吐槽大会”不也很受欢迎嘛?

此处宜套用罗胖今年的金句收尾:做事的人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PS:最后似乎有必要交代一句很流行的作者利益相关:本人和吴晓波罗振宇挺熟,二人都曾为我新书《超级带货——吃住拼多多头条快手抖音小红书知乎红利》作序。但此文立场客观,且创作过程并无任何交流。

王冠雄,新经济观察家、意见领袖,首个竖屏科技脱口秀雄辩·科技show主讲人、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4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