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山东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达到51.13% 贡献省属企业近3

今年山东大力实施国企“倒计时”改革,其中资产证券化是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手段。记者从12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加上12月19日过会的中泰证券,省属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38家,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1.13%(不含财金集团),贡献省属企业近3/4的净利润,在推动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38家省属企业上市公司,有股票45只(A股26只、B股2只、H股13只、纽交所N股1只、澳大利亚AX股2只、德国法兰克福F股1只),总股本875亿股。截至12月20日,省属企业的上市公司收盘价均值较年初上升24.13%,其中有10家上市公司市值过百亿。

前三季度,省属企业的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266.74亿元,占省属企业净利润的73.54%,以股东价值最大化推动国有资产价值提升成效显著。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不含部分境外企业),2018年度省属上市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59.82亿元,较高的分红意识和较强的分红能力赢得市场信赖和广泛认同。

截至12月20日,省属上市公司收盘价均值较年初上升24.13%,平均市盈率达到99.35倍(市属上市公司为34.19倍,全省上市公司为63.25倍)、平均市净率为2.43(市属上市公司为2.00),企业资产负债率水平更趋合理、股票价格更稳、市场韧性更强、投资者信心更高。

推动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我省主要采取梯队培育办法,持续充实上市资源,目前基本形成“培育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格局。据介绍,结合科创板的设立,今年我省又筛选了6户企业充实上市公司资源后备库,截止目前重点推进的省属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已近30户。

上市平台之外,我省还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种渠道方式推进资产证券化。今年以来,围绕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十强”产业需要,省属企业先后并购控股派思股份、兴业太阳能、兴业新材料3家A股上市公司;省发展投取得山东华鹏实际控制权,相关工作基本完成;鲁商发展、山东黄金通过资产注入实现上市公司转型发展、主业做大做强;山东重工基本完成对交工集团和中国重汽集团的重组整合,实现潍柴动力、中通客车和中国重汽等商用车资源板块的整合,有力提升了我省汽车工业品牌和实力;结合地矿集团整合重组,基本实现兖矿集团对地矿股份重组,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完成山东国惠对鲁银投资重组,突出盐业主业,资产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