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从无到有,“中国制造”名片享誉全球

从无到有,“中国制造”名片享誉全球

图为成就展上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模型。通过电磁力可实现列车悬浮、导向、牵引和离地10厘米无接触抱轨高速运行。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郭丁源报道

“快看,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览“屹立东方”部分,成渝铁路大型浮雕吸引了观众驻足观看、合影留念。浮雕上,手持鲜花的人们围着一辆火车欢呼庆祝,巨大的火车头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一周年,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

1952年7月,成渝铁路(成都-重庆)建成通车,线路全长504公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筑路难,难于上青天。”在现场讲解员的指引下,沿着“时光隧道”继续前行,参观者们见到了迄今最振奋的大国重器——中国高铁,十年磨砺,终成大器。2017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行。9月,“复兴号”在全世界率先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截至201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3.2万公里,其中高铁3.0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中国动车组技术处于世界领跑地位。

见今思古,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运输条件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经过70年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综合交通网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轨道交通强国,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正在开启。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高铁从“零”起步,已成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世界“典范”。70年来,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铁路密织成网,高铁贴地飞驰,3万吨重载货运列车横空出世,中国铁路实现了由“追赶”到“引领”的角色转换。

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国家高度重视铁路的先行引领作用。70年砥砺奋进,中国已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既有铁路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截至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以上,较1949年增长5倍;“四纵四横”高铁网建成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高铁营业总里程2.9万公里以上,是2008年的44.5倍,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

“岁月如梭历风霜,苦尽甘来化春风。”从“天堑”到“通途”,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苦于出行”化作“乐享其中”,中国铁路用70年走过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路,中国高铁更是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提速超越的壮丽史诗。世界银行今年9月9日发布的《中国高铁发展报告》评价说,中国已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施工、装备制造和运营管理技术,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在高铁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得到集中展现。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联合签署了《中国高铁自主创新合作协议联合行动计划》。该计划汇集了6家大型央企、25所重点大学、11家一流科研机构、51家国家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由68名院士、500名教授和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队伍,联合攻关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

连贯实施的规划政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简称《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

目前,中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已提前建成运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高铁连片成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实现高铁互联互通。面向未来,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铁路不断改写着中国的时空格局,也提供了助力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加快,与各国人民一道书写互利共赢、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中国方案”叩开了欧洲市场大门。目前,中欧班列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国协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机制。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和俄罗斯7国铁路公司签署了《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经由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和欧亚大陆桥等跨境铁路通道,中欧班列从2011年的17列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6300列。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1.7万列,年均增长133%;国内开行城市达62个,境外到达16个国家的53个城市。班列开行质量也显著提升,今年1月至8月,去程重箱率达99%,回程重箱率达85%。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以其发展成果,服务了城市,便利了大众。以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1号线试运营为肇始,中国地铁运营已届五十载。50年来,中国城轨交通从无到有、由小及大。从无人驾驶的燕房线开始,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沿。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围绕9个重点制造业领域,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化项目,重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国正在完成从追赶者到超越者的转变,甚至站在领跑者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