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馮玉祥為何要殺民族英雄徐樹錚?

來不及說再見


馮玉祥殺徐樹錚的理由很簡單:徐樹錚殺了馮玉祥的恩人陸建章,處處擠兌馮玉祥。失勢後亦不知道收斂,直接導致自身死亡。

陸建章何許人也?

陸建章是北洋的老人了,深受袁世凱的器重。在民國初期,與段祺瑞的資格不相上下。但這人就是跟段祺瑞不對付,而徐樹錚又是段祺瑞的手下。陸建章在西北剿匪的時候,對馮玉祥有知遇之恩,還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馮玉祥。南北分裂的時候,陸建章勸馮玉祥與南方通電和平。因此就得罪了段祺瑞,徐樹錚將陸建章騙到司令部,一槍把陸建章給斃了。馮玉祥哪怕再二,也不會不發誓為陸建章報仇。

徐樹錚操縱國會,張揚跋扈

徐樹錚這人有功不假。民國初期,在頂層當權的,哪一個還沒個功勳呢?唯獨徐樹錚此人最為張狂,以自己的“安福系”操縱國會,取得兩院的控制權後,就猖狂得沒法說了。徐樹錚聲言:“我就是要讓總統聽我的話,就是要把總理放我口袋裡!方今天下的督軍們,聽我話的就留下,不聽我話的就滾蛋。以後都得聽我的,唯我馬首是瞻!”

徐樹錚賣國媚外

直皖兩繫有一些摩擦,直系發表文章,說直系對皖系(段祺瑞)沒有任何惡意,全因徐樹錚的安福系太過囂張跋扈,搞腐敗,搞私利,搞亂中國政治。並把矛頭對準徐樹錚,說徐樹錚“禍國殃民、賣國媚外、把持政權、破壞統一、以下弒上、以奴欺主”

這些罪狀,說實在的,都是有的。以徐樹錚等人賣國媚外為例,日本趁著中國內亂要求出兵,他們則請求向日本借款,簽訂《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這個文件,實際上就是滿足日本人在中國出兵、中國軍隊運送軍需交由日方負責等條件。又在西伯利亞共同出兵時,中國需聽從日本軍官指揮等等。

其他的就不多說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是日本順利入主東三省“合法”的依據,日本得以十分順利地在日後佔領東三省。

徐樹錚意欲殺死張作霖

徐樹錚這人太狂,喜歡整人和殺人,愛越權辦事,不把人放眼裡,連段祺瑞都覺得他這樣不對,他也因此成了輿論口誅筆伐的人物。徐樹錚還曾想殺掉張作霖,擺下宴席準備下手。席間,段祺瑞覺得這樣十分不妥,不停給張作霖做眼色,張作霖藉口如廁跑掉(就和鴻門宴一樣)。於是,張作霖也極度憎恨徐樹錚。徐樹錚的一系列行為,直接導致皖系失利。

徐樹錚和靳雲鵬、吳佩孚鬧翻

靳雲鵬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和徐樹錚是同事。徐樹錚想讓靳雲鵬聽他的話,靳雲鵬不理他,他就與靳雲鵬鬧翻。徐樹錚在朝把持朝政,讓曹錕和吳佩孚(直系)南下作戰。大家都不想打仗,想南北和談,徐樹錚不讓。於是吳佩孚發電,大罵徐樹錚“堅持武力,得隴望蜀”。全國範圍內都不想打仗,都想南北和解統一,大總統徐世昌上任以後也下達了和平令,徐樹錚很生氣,於是被支去日本“觀操”。

徐樹錚未經審判和問詢即將陸建章殺死,段祺瑞出錢道歉

陸建章和馮玉祥商議與南方和談,得罪了徐樹錚,理應先問詢和審判,然後交由司法執行。但他卻繞過這一切,直接將人殺死,且所殺之人是北洋元勳,就不得不令人震驚了。段祺瑞為了安撫陸家,給了陸家五千塊大洋,但這依然無法抵消徐樹錚殺人所帶給人們的影響。徐樹錚殺死陸建章以後,依舊處處刁難馮玉祥。

之前說過,皖系正因徐樹錚而失勢,直皖戰爭後段祺瑞下臺。

皖系失去了京津地區的控制權,改由馮玉祥和張作霖爭纏。徐樹錚這時候準備從上海坐船從天津上岸,到北京給段祺瑞彙報工作。由於徐樹錚既是馮玉祥的死敵,又曾想殺死張作霖,段祺瑞勸徐樹錚趕緊走,否則會死很慘。然而等徐樹錚準備走時,有人在段祺瑞的辦公桌上放了一個紙條,寫著“又錚萬不可南去,去必死”,段祺瑞趕緊讓把紙條給徐樹錚看。徐樹錚看了以後,笑了:“誰敢攔我?”

於是他的火車就被馮玉祥攔住了,火車走到廊坊時被請出,遭遇槍斃。


借問一句:

徐樹錚這個“民族英雄”是誰封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對馮玉祥將軍,中國近現代史給他的歷史定位是愛國民主將領。這是根據他全部的歷史經歷而做出的。

馮玉祥派人槍殺徐樹錚一事,發生於1925年12月30日,在廊坊火車站。

馮玉祥殺徐樹錚主要因為兩件事,第一,七年前,徐樹錚槍殺了陸建章,而陸建章不僅是馮玉祥的老上級,也是他妻子的親叔;第二,1925年,徐樹錚想勸說張作霖,孫傳芳和皖系聯合,共同對付有"赤化"嫌疑的馮玉祥。這是主要原因。

在整個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很難分誰對誰錯。馮玉祥和陸建章屬於袁世凱的直隸軍閥,徐樹錚屬於段琪瑞的皖系軍閥。在南北戰爭時,段琪瑞極力主張武力統一,而陸建章與段琪瑞唱反調,所以段琪瑞指使徐樹錚殺了陸建章。

徐樹錚是皖系軍閥段琪瑞的最得力的助手。段琪瑞任陸軍總長時,他任次長。段琪瑞任國務院總理,他任秘書長。段琪瑞任總司令時,他任副總司令。段琪瑞在近現代史上,只能算是一箇中性人物。徐樹錚也差不多。但有一件事,使徐樹錚曾獲得孫中山先生的稱讚。

辛亥革命時,外蒙古在俄羅斯屁護下獨立。後又取消獨立,改為自治。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外蒙古的王公和喇嘛害怕了,遂產生了撤銷自治迴歸中國之心。但因利益牽扯,一時沒有解決。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並組建了邊防軍。徐樹錚於1919年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總理的住,處,出示他擬定的8項撤治條件,逼其簽字,並以武力相威脅。外蒙總理第二天召集首腦會議,擬出撤治呈文,交徐樹錚送北京。11月22日,大總統徐世昌批准了呈文。至此,蒙古全境重新歸於中國。1920 年,徐世昌免去徐樹錚西北籌邊使之職。一年之後,外蒙在蘇俄支將下,又獨立建國了。

在這件事上,徐樹錚是有功於國家和民族的,(儘管人們對這件事有不同看法)。但因此就說他是民族英雄,似乎有些過譽。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民國直皖軍閥大戰,直軍逼近北京。皖系的徐樹錚開始逃跑,他哇哇哇衝出家門,衝進銀行取款,又哇哇哇衝進書店,還欠老闆書錢。書店老闆大驚,說:都這節骨眼上了,你不說快點逃命,還來還錢?徐樹錚笑曰:現在不還,怕以後沒機會了。說完轉身哇哇哇逃跑…這就是某些舊軍人的風骨---

【九姓家奴】

馮玉祥一生背主求榮,倒戈八次:

1.灤州起義 倒滿清 2. 護國運動 倒袁世凱 3.武穴停兵 倒段祺瑞 4. 北京政變 倒吳佩孚 5. 反奉戰爭 倒張作霖 6五原誓師 倒北洋 7 國共分裂 倒共產黨 8 中原大戰 倒蔣介石 三國呂布人謂之三姓農奴與之相比差遠矣 ​​​。

【史冊留名】

段祺瑞獲悉馮玉祥驅趕溥儀出宮,立即拍電報制止:“這優待清室條件,乃是當時清朝答應和平退位的條件,白紙黑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們中華民國號稱文明立國,應該信守合同,不能做這樣背信棄義的事情!”馮玉祥回電:“我姓馮的此次入京,就是要做大事的。目前卻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還沒做一件,我只好驅逐溥儀耍耍。否則,我不就白來啦?!”


長江一口


徐樹錚是北洋軍閥名將。1919年,他被段祺瑞任命為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總司令。當時,外蒙正在鬧獨立,當年11月,徐樹錚揮師外蒙。外蒙偽政權嚇住了,不敢抵抗,徐樹錚因此兵不血刃逼迫外蒙偽政權放棄自治,回到中華民國的懷抱。接著,徐樹錚坐鎮外蒙,在這裡廣修公路,興辦教育。

不過,1920年,直皖戰爭戰爭爆發,徐樹錚只得返回北京,參與這場軍閥混戰。結果外蒙又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於1924年最終實現自治了。所以,有人認為徐樹錚是“民族英雄”。

(徐樹錚舊照)

這麼一位“民族英雄”,同樣愛國的馮玉祥,為什麼要殺他呢?

馮玉祥之所以要殺死徐樹錚,直接導火索是徐樹錚殺了陸建章。

陸建章是北洋政府元老,曾擔任袁世凱的軍政執法處處長,是北洋政府特務機構的創始人。他在任期間,大肆捕殺革命黨和進步人士,曾被人稱作“陸屠伯”。

據說陸建章要殺人時,往往會恭敬地給被殺之人送上宴請的請柬,在來人酒飽飯足離席之時,他就從背後開槍。因此,陸建章的請柬,又被成為“閻王帖子”。

後來,陸建章調任陝西督軍,血腥鎮壓起義軍,四處搜捕革命人士,製造白色恐怖。還肆意收刮民脂民膏,大發橫財,中飽私囊。

當地百姓及進步人士不堪忍受其暴力治理,密謀發動起義,結果消息洩漏,遭到陸建章的無情報復,製造了空前慘案。

陸建章確實該死,不過。徐樹錚殺他,並非上述原因。

1917年,面對南北分裂的局面,段祺瑞和馮國璋展開了戰與和的“府院之爭”。徐樹錚作為段祺瑞的心腹大臣,自然站在了段祺瑞這邊,立主武統。

(段祺瑞舊照)

陸建章與段祺瑞淵源頗深,都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都曾是袁世凱的得力助手。但兩人為權力明爭暗鬥,早已不睦。

陸建章也算是北洋軍閥中的老人,與各省軍閥都有聯繫。雖說在陝西任職督軍時被逐了出來,但他也正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東山再起。恰逢“府院之爭”時,陸建章便遊說於各省軍閥之間,旗幟鮮明地反對段祺瑞,主張和平統一。

段祺瑞在徐樹錚的攛掇下,派兵攻打南方軍隊,徵調馮玉祥部馳援福建。但馮玉祥在陸建章的勸說下,率部來到武穴後就按兵不動,任憑段祺瑞多次催促,馮玉祥不但置若罔聞,還通電全國,主張罷兵並舉行南北議和。

馮玉祥為何如此聽命於陸建章呢?

原來,辛亥革命爆發後,馮玉祥發動了灤州起義,但不幸失敗,陸建章曾伸出援手,救了馮玉祥一命。陸建章也非常欣賞馮玉祥的才幹,將自己的外甥女嫁給了馮玉祥。後來,馮玉祥為報陸建章的知遇之恩,率領部下入陝投奔陸建章,陸建章將他提拔成了旅長。所以說,陸建章對馮玉祥有再造之恩。

段祺瑞對馮玉祥的表現很是不滿,徐樹錚為了替段祺瑞出頭,密謀了在奉軍司令部宴請陸建章,乘機殺掉陸建章的計劃。

雖然陸建章早已聽聞徐樹錚強悍的性格,但他自持德高望重,徐樹錚還不至於如此膽大妄為,敢公然殺他,於是爽快赴約。但他顯然低估了徐樹錚,結果有去無回。

事後,徐樹錚對外公佈槍殺陸建章的原因是他“勾結土匪,煽動謀反”。

(馮玉祥舊照)

馮玉祥在聽聞消息後,發誓要替陸建章討回公道。

1925年12月,徐樹錚從國外回來後,立即到北京面見段祺瑞。此時的馮玉祥已將北京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中,和段祺瑞的矛盾也日趨激烈。

段祺瑞急忙派人告訴徐樹錚,此時不可入京,謹防馮玉祥對他下手。

但徐樹錚認為,馮玉祥根本不敢把他怎樣,於是大搖大擺地來到了北京,自投羅網。

12月30日,徐樹錚在向段祺瑞彙報完畢後,踏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車,馮玉祥的部下張之江師長在廊坊車站截住了徐樹錚,當場將其槍殺。

馮玉祥殺死徐樹錚,除了報仇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要除去段祺瑞的這個得力助手,徹底擊敗段祺瑞,剪除威脅。

由此可見,馮玉祥殺徐樹錚,是利益爭奪,沒有考慮他是“民族英雄”這一點。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起徐樹錚,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此人,但是在北洋軍閥風雲混戰時期,徐樹錚絕對是不亞於諸葛亮的存在,徐樹錚依靠自己的過人才識和能力,多次使得北洋軍閥勢力發生逆轉。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是徐樹錚用鐵腕手段,一舉將所謂的外蒙自治給鎮壓,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當年外蒙在蘇聯的支持下,硬是選擇了走分裂這一條道路,當時所有的軍閥都是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一直是進行所謂的交涉談判。徐樹錚被任命為西北邊防軍總司令之後,直接是帶兵去鎮壓了分裂實力,按照徐樹錚的說法,那就是必須用武力來結束亂局和分裂,必須用武力統一各個軍閥。

由於徐樹錚曾經派人刺殺了陸建章,原因似乎是陸建章是妥協派,而徐樹錚平生最恨的就是明哲保身之輩。在1924年底,也就是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徐樹錚不得不選擇去國外避難,因為直奉戰爭使得馮玉祥崛起。而陸建章是馮玉祥的姑父,加上之前徐樹錚多次諷刺、挖苦過馮玉祥,使得馮玉祥懷恨在心。

但是當時段祺瑞雖然是名義上的總理,卻依舊是使得馮玉祥十分不安,畢竟段祺瑞手下還有一個徐樹錚,於是馮玉祥一直找機會要敲掉徐樹錚。而徐樹錚在1925年,僅僅出國一年之後,又選擇了回到上海,不顧勸阻的又開始為在北京的段祺瑞說服其他軍閥,旨在鞏固段祺瑞的地位,然而這卻讓馮玉祥大為惱火。

於是在1925年12月29日馮玉祥誘騙徐樹錚回北京見段祺瑞,在路上安排刺客將其刺殺。而事前曾有不少人勸阻徐樹錚不要前往,然而徐樹錚卻只是說自己相信馮玉祥還是識大體的,並且徐樹錚非常傷感的說,若是馮玉祥真的想殺自己,那麼自己一定要赴死,否則段祺瑞必定永無在崛起之日。不過徐樹錚沒有想到的是,他被刺殺之後,段祺瑞多次請求下野。據段祺瑞身邊人回憶,段祺瑞在厚葬徐樹錚之後,徹底表達了自己想要卸甲歸田之心。


小司馬遷論史


徐樹錚是誰?

徐樹錚出生在清朝光緒年間,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毅然投筆從戎,本想投奔袁世凱的徐樹錚,卻意外得到了段祺瑞的賞識,在段的幫助下徐樹錚赴日留學。

在中國近代史上,徐樹錚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他是皖系軍閥的代表人物,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

徐樹錚都幹過什麼

作為段祺瑞的肱骨之臣,段祺瑞的“三造共和”都有徐樹錚在後運籌帷幄。

組織併發起“安福俱樂部”操縱國會選舉,借張作霖奉軍進行武力統一,都是徐樹錚在政壇的“代表作”。

維護國家統一

徐樹錚一生的高光時刻就是他用強硬手段逼迫外蒙撤銷自制,重歸中央政府的管轄,但是由於國內局勢的混亂,徐樹錚在局勢沒有穩定的情況下被調離。撤銷自制一年後,外蒙便獨立建國。


與馮玉祥結仇

這件事最早還得從馮玉祥老婆的叔叔陸建章說起。

在北洋將領中,陸建章是個臭名昭著的人物,在任期間,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並且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徐樹錚殺他雖然為民除害,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政治鬥爭。也正是因為此事和馮玉祥結仇。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之後,徐樹錚曾秘密串聯,武力倒馮,新仇舊恨讓馮玉祥對徐樹錚痛下殺手。



一點點歷史


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出發點應該是說他1919年兵不血刃,收服外蒙,當時孫中山將他比作當世班超、功比陳湯,評價不可謂不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但是民國亂世,能看好中原的一畝三分地,已屬難得,更不要說邊遠之地外蒙古,徐樹錚利用外蒙貴族與沙俄的矛盾,趕走了沙俄,歸附了中國,但一年後外蒙貴族就用同樣的辦法,請來了蘇俄,不但趕走了沙俄,而且還敢走了一直徐樹錚留下的軍隊。

中國的各路軍閥,忙著爭權奪利已經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閒工夫關心外蒙古,徐樹錚的死,就與內部的紛爭密切相關。

馮玉祥要殺徐樹錚,並不與徐樹錚本人是不是民族英雄有多大關係,完全出於派系鬥爭,因此大可不必將馮玉祥歸為誅殺民族英雄的罪人,即使他有錯,恐怕也不止這一條,不能簡單的以此概括,以偏概全。

馮玉祥這個人善變,已不是什麼舊聞,他喜歡借刀殺人,並不喜歡自己操刀。在徐樹錚這件事上,他也是玩的同一套路,先是指示心腹鹿鍾麟,務必截殺徐樹錚於京津地區,當時的京津地區是馮玉祥的勢力範圍,出了京津,馮玉祥就鞭長莫及了。

為什麼要“務必”截殺呢?因為徐樹錚通過1925年初的歐美日考察,不但散了心,還聚了勢,據說與法國以及墨索里尼時代的意大利都簽有軍火援助協議,而徐樹錚的目的只有一個。


幫助被馮玉祥掌握在手中,淪為傀儡的段祺瑞重新掌權,徐樹錚還建議張作霖、孫傳芳冰釋前嫌,聯手搞掉馮玉祥,馮玉祥自不肯坐以待斃。

徐樹錚這個人也很自負,考察回國後非要到馮玉祥控制的京津地區,面見段祺瑞,把自己的計劃向段祺瑞請示,他的這種明目張膽的挖牆腳行為,自然逃不過馮玉祥的眼睛。

來了自然就不可能輕易地讓他走,加上1918年徐樹錚斷然處決馮玉祥的老上級陸建章,新仇舊恨,這就有了馮玉祥的“務必”截殺。

鹿鍾麟也不是酒囊飯袋,徐樹錚是大任務,殺他1就得有替罪羊,因此他把這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又交給了駐紮廊坊一帶的第五師師長張之江。

張之江倒沒有太多顧慮,在廊坊截住徐樹錚專列,幾十個人架著徐樹錚下車,到了曠野地帶,伴隨著幾聲槍響,就結束了徐樹錚的人生。

前面說了馮玉祥最喜借刀殺人,徐樹錚在他的地盤上死了,自然需要有人背鍋,馮玉祥便把鍋帥給了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

關鍵陸承武雖然想報殺父之仇,但卻不想替馮玉祥背鍋,沒幾天,各大報紙對於徐樹錚的死亡真相進行了爭相報道。


歷史三日談


徐樹錚堪稱民國曆史上一個傳奇人物,是段祺瑞最信任倚重的四大金剛之一,常自比諸葛亮,綽號“小扇子”。在北洋政府時期,官居要職,顯赫一時。當然,徐樹錚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莫過於1919年六月親率大軍收復外蒙古領土,維護了國家統一。就連與北洋政府水火不容的孫中山先生,對此都大加讚譽,稱徐樹錚為當代班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維護國家統一,做出過貢獻的人物,卻在1925年12月30日凌晨,在河北廊坊車站,被一群士兵拉下火車,押到站外,直接槍殺,時年45歲。殺人者正是大名鼎鼎的馮玉祥 。

那麼馮玉祥為何要置徐樹錚於死地呢,究竟是情殺、仇殺、還是政治謀殺?馮玉祥給予一個合乎情理的說法:仇殺。

原來,數年前,徐樹錚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也就是馮玉祥的舅舅。陸建章曾是袁世凱軍政執法處長,民國特務機構的開山鼻祖。而袁世凱不喜歡徐樹錚的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幾次想撤他的職。徐樹錚認為袁世凱是誤聽陸建章的讒言,才會如此對待自己,便懷恨在心。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當上了國務總理,徐樹錚一時大權在握,就把陸建章抓起來,不經審判便處死了。

陸建章死的冤不冤,真的一點都不冤。他在任執法處長時,心狠手辣,殺人無數,人稱“屠夫”。比如,陸建章看一個人不順眼,就會下帖請人家到飯店吃飯,在吃飯過程中,他的屬下就會拿著槍從背後把人家打死。所以,陸建章的請帖被叫做“死亡請柬”,當時的人們無不談之色變,不知啥時候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陸建章樹敵太多,即使徐樹錚不殺他,無數的仇家一樣饒不過他。但徐樹錚卻因此為自己埋下殺身之禍。


殺了馮玉祥的舅舅,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因為馮玉祥當時就是手握重兵地方實力派,他豈能善罷甘休!所以,當徐樹錚的專列經過馮玉祥的防區時,馮玉祥命令手下大將張之江執行槍殺徐樹錚。為了把戲演的更逼真,馮玉祥特命陸建章之子陸承武火速趕往廊坊,為父報仇。可是,當陸承武感到廊坊時,徐樹錚已經死去六個小時了。

當然,以上只是馮玉祥一家之言。後來有學者推測說:馮玉祥殺徐樹錚,名義上是報殺舅之仇,實則是砍掉段祺瑞的左膀右臂,為自己再次入主北京城鋪路搭橋。事實證明:馮玉祥此舉對段祺瑞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段祺瑞聞聽徐樹錚遇害,失聲痛哭,大呼:斷我股肱,斷我股肱!不久,段祺瑞辭去國務總理,離京南返,從此遠離政治。

段祺瑞走了,崛起的卻是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


洛水清風




話說在北洋軍閥混戰時期,不管哪一派戰敗,只要通電下野,都不會對高級將領下死手,點到為止,以盡同門之誼。

凡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徐樹錚殺死了陸建章,過了些年他又被馮玉祥殺死,又過了幾十年,馮玉祥在坐船經由蘇聯回國時被大火燒死。

孫傳芳在山東作戰時,殺死了施從濱。後來孫傳芳在天津租界皈依佛門,結果在拜佛時被施從濱的女兒施劍翹槍殺。

佛曰無色無相,無我無他,世俗輪迴,報應不爽。民國的這段歷史,差不多就印證了確確實實是世俗輪迴報應。

那麼馮玉祥為什麼會殺死徐樹錚呢?



這件事的導火索就是因為徐樹錚殺死了陸建章,而陸建章又是馮玉祥的大恩人。

當袁世凱還活著的時候,他命令陸建章幫他訓練五個營的御林軍,馮玉祥就被提拔為第二營營長。當陸建章被任命為陝西督軍時,馮玉祥被任命為第16混成旅旅長。

陸建章因為是北伐軍中的老人,在各派中間名聲比較好,所以他在各方之間奔走,希望直系和皖系之間不要發生內戰。

徐樹錚嫌他礙事,就把他騙到天津,當場處決。這個情節在電視劇《少帥》中,就有相關的情節。

後來徐樹錚到國外訪問回國的時候,在途經河北廊坊火車站,被馮玉祥的部下強行拉下火車,在荒郊野外被槍殺。



陸建章是馮玉祥原配妻子的姑父,更是他的恩人。所以從私人關係上來說,馮玉祥是應該替他報仇的。

然而馮玉祥殺死徐樹錚背後另有深意,並不是表面的仇殺。

馮玉祥殺死徐樹錚的時候,馮玉祥已經是實力相當的一個軍閥,並且馮玉祥當時在思想上左傾的比較嚴重,和共產黨走得比較近。

段祺瑞和徐樹錚非常擔心馮玉祥被赤化,然後再轉過身來攻打北洋系軍閥,所以他們有除掉馮玉祥的計劃。



徐樹錚到歐美去進行軍事考察只是表面上的幌子,實際上是去國外尋找貸款,幫助段祺瑞東山再起。

馮玉祥知道段祺瑞和徐樹錚要除掉自己的計劃,更知道徐樹錚這次回來可能會組建一支更強大的軍隊,這對馮玉祥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段祺瑞和張作霖聯手的話,那麼馮玉祥將腹背受敵,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處在這樣的情況下,馮玉祥自然明白一句老話:你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在徐樹錚還沒有回到北京的時候,就直接在半路上由張之江的部隊動手除掉了他。


新知傳習閣




殺一個人一定需要理由,或情殺,或仇殺……

顯然,馮玉祥殺徐樹錚是仇殺,那麼,到底有什麼仇恨,能讓馮玉祥下此殺手?

徐樹錚殺了陸建章,此仇可謂“不共戴天”



徐樹錚膽子很大,是段祺瑞的主要幫手,為段祺瑞鞍前馬後,做了不少事。

其一生,做得最漂亮的事,就是在其影響下,讓“維持自治的外蒙古”重新投入了中華民國的懷抱(1946年又獨立出去了),這一年,是1919。此舉受到了孫中山、段祺瑞等的大力肯定。

殺了陸建章,算是徐做得最差的事之一,為什麼要殺陸建章?



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在袁世凱麾下時,年輕氣盛的徐樹錚與陸建章多有摩擦;二是政見不同,1918年,段祺瑞主張用兵南方,而陸建章則不希望對南方用兵,作為段祺瑞的小弟,徐樹錚一百個不樂意。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1918年的6月14日,徐樹錚假意讓陸建章來密室談話,實際上,安排警衛在半路上殺了陸建章。

事後,徐樹錚供認不諱,這讓一個人非常不爽,這個人就是馮玉祥。馮玉祥為什麼不爽呢?

因為陸建章是馮玉祥妻子的姑父(也有說是舅舅,事實上應該是姑父)、是提拔馮玉祥的大恩人。

這還了得?從此之後,徐樹錚就上了馮玉祥的“仇人榜”,成為了馮玉祥“惦記的人”,當然,最惦記的是徐的腦袋。

徐樹錚處心積慮,想解決了馮玉祥的隊伍




徐樹錚和段祺瑞“穿一條褲子”,都是主張武力統一全國。而直系等人則是主和,包括早期在直系的將領馮玉祥,曾經也是主和。

政見的不同,讓徐樹錚和馮玉祥成了政敵。

1924年9月,馮玉祥背叛直系,加入了孫中山的國民軍。彼時,段祺瑞、張作霖、孫中山形成了一個三角聯盟。



雖說是三角聯盟,但並不穩定。特別是,1925年3月,孫中山去世後,馮玉祥做為國民軍的一部分(後來又改名叫西北軍),逐漸和共產黨聯繫緊密,並且日漸強大,感覺有被“嚴重赤化”的傾向。

段祺瑞和徐樹錚,害怕馮玉祥實力過於龐大,對自己方造成重大影響,於是開始私下商議滅馮大計。

徐樹錚於1925年12 月11日出外考察結束,回到上海,期間與孫傳芳會晤,商議直、奉、皖三系聯合對抗馮玉祥和準備北伐的國民軍,雙方相談甚歡。

知道此事後,,馮玉祥明白,如果不能滅了徐樹錚等人,便會被徐樹錚們滅了,於是,馮玉祥把徐樹錚的位置,在仇人榜裡又提了一格,列入了“仇人榜裡的數一數二的紅人”。

終於,在1925年12月29日,下屬抓來徐樹錚時,家仇、公恨統統爆發了,次日,徐樹錚就被送到了閻王殿。






萬事皆有因,馮玉祥殺徐樹錚,主要是陸建章之事,深埋仇恨;政見不同和派系鬥爭問題,也是殺徐樹錚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