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此地為楚霸王項羽的坐騎烏騅馬馬鞍落地而得名

馬鞍山這個城市名字來歷非比尋常,據說在楚漢爭霸時期,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圍困在垓下,四面楚歌,一路敗退至和縣烏江,在此地請求當地漁人把他的坐騎烏騅馬渡過烏江,然後自己感覺自己從江東帶來的子弟無一歸還,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而亡。而烏騅馬思念項羽,也自殺追隨項羽,馬鞍落地化作一座山,馬鞍山由此得名。位於市區西南翠螺山麓突兀江中的釆石磯,為長江“三磯”之首,一向是群雄爭戰之地,如今闢為市級公園。因唐代大詩人李白晚年在此流連,留下跳江捉月之美談,故太白樓名聞遐邇。另外還有當塗李白墓等新的旅遊景點。

此地為楚霸王項羽的坐騎烏騅馬馬鞍落地而得名

馬鞍山又稱“鋼城”馬鞍山市是因鋼設市,而安徽省最大的工業企業馬鋼集團總部就在馬鞍山,馬鋼是我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之一,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鞍山礦產資源豐富,遠近聞名的南山礦就在馬鞍山,馬鞍山有大部分人都是做鋼鐵礦產類行業的,除此之外一般都是做娛樂休閒行業了。

此地為楚霸王項羽的坐騎烏騅馬馬鞍落地而得名

在馬鞍山的淄河上游有一場著名的·戰役,馬鞍山保衛戰,發生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九日至十日,守山的八路軍傷病員及家屬只有30餘人,在一一五師一旅二團副團長王鳳麟同志的率領下,與對魯中根據地實行'大掃蕩'後,途徑淄河的一千多日寇、偽軍突然包圍了馬鞍山,在馬鞍山的我軍將士憑藉馬鞍山天險和與敵血戰到底,誓與馬鞍山共存亡的民族英雄氣概,用僅有的少量彈藥和胸牆、石塊頑強拼搏,進行了兩天一夜的激戰,擊斃敵師團參謀長一名及敵官兵一百餘人,我八路軍傷病員、家屬、王鳳麟等27名同志,流盡最後一滴血,壯烈犧牲。有的為了不當俘虜,縱身跳下懸崖,為國捐軀,此次戰鬥氣壯山河,威震敵膽,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表現了民族英勇不屈的崇高品德和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正如'馬鞍山抗日烈士贊'中寫的那樣'奇男兒守空山,頻將敵偽截斷,飛機大炮山可撼,壯士英風不變。深知軍械懸殊,浴血運石仍抗戰,拋頭顱使敵為驚服,這氣節教人民敬念,山或崩,石或爛,烈士精神終古煥。馬鞍山的歷史文化值得我們瞭解,在此向烈士致敬!

此地為楚霸王項羽的坐騎烏騅馬馬鞍落地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