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泉州環灣新城聚集的規劃思考

泉州環灣新城聚集的規劃思考

引 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泉州以連續17年全省經濟總量第一,是全省經濟領跑者,為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先產業,後城市”的發展道路,使城市建設遺留了諸多問題和短板,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前全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正在由外生動力轉向為內生動力,經濟發展模式由粗放型轉向為集約型、創新型;城市發展模式由急劇增長型轉向為內涵增長型,規劃建設亦由大拆大建型轉向為逐步更新型。在大形勢大背景下,泉州如何以更新的姿態、更好的狀態、更美形態融入這場轉型,保持繼續領跑是當前規劃工作者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1.泉州環灣、向灣發展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來,泉州市近五年來連續開展“環灣規劃建設年”活動,城市發展建設步伐已經從“鯉魚城”的沿江板塊時代邁入了980平方公里的環灣面海時代。城市的規模、品味、環境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泉州過去的新城建設,一般是在遠離城市中心區的空地上快速拔地而起,這與經濟需求的快速擴張密切相關。伴隨國內轉型升級的強烈推動與需求,新城這種粗放快速擴張模式已漸漸成為過去,新城發展開始進入一種新模式演繹,更加強調區域聯繫,更加註重內生動力培育,更加關注存量改造提升和品質提升,已期實現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可持續的發展。

2.環灣區域現狀特徵

2.1現狀特徵

泉州環灣新城即泉州市環泉州灣區域,新城範圍具體為泉州東海片區、城東片區、臺商片區、石獅的蚶江片區、晉江的濱江商務區和西濱片區這環灣六大區塊,是2008年版泉州市總體規劃所確定的泉州市第一圈層。陸地範圍約200平方公里。

泉州環灣新城山水條件優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一灣一湖四水多山,有洛陽古橋、真武廟、法石古碼頭、蟳埔古漁村、百崎回族鄉、六勝塔、蚶江港、後渚港等等,是四水歸灣,紫氣東來之福地。

2.2現狀環灣聚集難點

目前泉州環灣區域現狀情況有如下七方面問題:一是行政區劃受限制,未形成統一的規劃建設管理體系和協調機制。新城區域內包含泉州、晉江、石獅三市的四鎮、兩組團、一鄉、一街道,管理機制較為複雜、二是道路交通設施建設不完善,大運量的公共交通系統未建立,“行路難”、“停車難”等城市病還比較突出,“馬路拉鍊”時有發生,片區之間聯繫通道少、等級低,難以支撐環灣一體化發展。三是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跟進力度不足,未形成完整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群眾“上好學”,“就好醫”等需求迫切,除東海行政中心已基本形成外,其它環灣中心均未形成。四是城市人居環境有待提升,生態環境未較好融入城市建設。特別是“兩江一灣”沿岸景觀展示面需進一步提升。五是老城區域人口密度較大,新城人氣不足。老城區域人口增長已經超過城市總體規劃預測,各項基礎設施壓力較大,有必要研究引導老城區域人口向環灣新城集聚。六是城建項目實施及比重不均衡,項目比較分散,向灣環灣力度不足。缺乏一批城市亮點、片區集聚爆發點,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不足的項目。七是旅遊業發展相對滯後。有效投資不足,品牌效應彰顯不夠,文化內核生產力不足,產業融合嫁接不夠,服務品質有待提升。這些現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五個泉州”的實現,制約著中心城區環灣、向灣的大格局。

3.發展模式探索

3.1發展模式

為更好的引導城市規劃建設發展以環灣、向灣聚集,推動城市從先產後城向產城融合轉變,解決群眾“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的問題,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建設理念,環灣、向灣區域應進一步加強“四輪驅動、兩擎引領、環灣一體”的發展模式,“四輪”即產業、旅遊、交通、宜居;“兩擎”即管理體制、人才政策。其中,產業、旅遊、交通和宜居為硬件設施內容,推動城市向灣、環灣集聚發展;而管理體制和人才政策則為軟件環境內容,為城市向灣、環灣發展提供動力保障。採用“自上而下”的開發模式,統籌安排產業轉型升級工程、綜合交通發展工程、文化旅遊發展工程、生態景觀提升工程、公共配套完善工程的項目實施,實現城市建設管理方式從分散向聚合、從粗放向集約、從規模擴張向功能完善和質量提升的重大改變,“讓規劃從牆上落到地上”。

3.2發展重點與方向

環灣新城區域以新型城鎮化、“一帶一路”和海絲先行區建設為背景,以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發展區域旅遊品牌、提高區域宜居品質和完善區域交通系統為發展重點,通過整合並激發各類資源要素活力,聚焦新城建設發展,將環灣新城逐步建設成區域影響力強、產業創新發展、文化多元開放、生態環境優美、城鄉服務均衡、社會管理高效的“海絲新城”示範區。

3.2.1優化區域產業結構

針對環灣新城區域產業資源“被虹吸”現象明顯,“優二進三”步伐不快,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產業發展水平不相匹配等問題,應加快產業與城市動能融合、空間整合,推動城市功能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有機統一,做到“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重點發展新城第三產業,並從引進新型產業、產業提質、優二進三等三大方面對環灣新城的產業集聚進行深入研究。

3.2.2 發展區域旅遊品牌

針對環灣新城區域旅遊景點“不知道、不方便、不好玩”問題,從遊客的角度研究出發,應加大旅遊景點宣傳力度,完善交通、標識等配套設施,提升旅遊景點內涵,構建“一灣四水多點”的旅遊體系。重點打造文化體驗旅遊、濱海度假旅遊、工業與會展旅遊和生態休閒旅遊四大旅遊主題產品,精心培育海絲遺蹟體驗遊、民俗文化體驗遊、節慶文化體驗遊、濱海休閒度假遊、遊船遊艇度假遊、特色工業體驗遊、專業會展觀光遊、生態休閒遊八大特色專項旅遊品牌,同時完善旅遊標識、遊客中心等配套設施,全面提升環灣新城區域旅遊景點的知名度和品牌競爭力。

3.2.3提高新城宜居品質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為推進公共服務資源的擴容、優化、整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示範推廣,促進向灣、環灣人口集聚,應加快新城區域養老、教育、文體、醫療等各類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環灣區域的宜居品質,實現“幸福泉州”。重點推動教育醫療服務設施建設。

為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觀,提高城市宜居環境,應加快完善新城區域“山、江、海、城”生態景觀系統建設,重點推動城市門戶、道路景觀提升工程和重點片區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實現“美麗泉州”。

環灣新城要在東海、城東、百崎湖及其周邊等有條件的片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完善片區排水防澇市政設施,構建城市雨水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的綜合管控體系,增強抗洪澇風險能力,確保防澇與雨水資源化利用相協調,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蓄、自然淨化”海綿城市。

3.2.4完善新城交通體系

為解決“行路難”、“停車難”、“馬路拉鍊”等城市問題,應加快建立新城區域公共交通體系,完善快速路、主幹道和支路網系統,打造特色旅遊通道,打通城市交通節點、瓶頸路,同時堅持交通市政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建設,做到高起點、高標準等硬性要求,做好城市交通組織微循環研究,促進城市組團間有機融合。

4.體制跟進與實施保障

4.1管理體制的建立

管理體制是新城集聚的軟件環境建設內容,為人才聚集、產業發展和宜居環境提升等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包括規劃管控和配套政策兩大部分內容,其核心是為實現人才聚集。

4.1.1規劃管控

在市規委會下設立環灣新城規劃委員會,明確新城規委會運作機制和管理體制,加快構建“你牽頭我配合、我牽頭你配合”的部門協同機制,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規劃管控體系。規劃管控體系包括管控措施、管控內容和管控抓手三部分內容。

管控措施。一是加強新城的空間整合和相關規劃的銜接與協調,規劃區域內的控規統一報泉州市政府審批;二是總結臺商區規劃審批備案制度經驗,在新城區域內全面推廣實行規劃審批備案制度;三是推進“多規合一”工作,建立全市統一的管理平臺,加快成果運用,實現信息共享,並提高審批效率;四是出臺新城規劃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制定城市建設必須要嚴格遵循的控制底線;五是強化規劃督察員工作,與省政府規劃督察員聯動,不定期對環灣規劃管理和實施情況進行督察,保障規劃實施。

管控內容。一是梳理出新城的生態本底,進行水安全格局和生物安全格局識別,通過“多規合一”,落實生態控制線;二是在立體交通系統+幹道及以上道路系統網絡+公共交通體系+交通廊道與節點設施等方面進行預留和控制;三是均衡化配置公共服務設施,管控公共空間體系,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四是預留控制公共市政廊道和重要市政設施用地,提升城市運營能力和防災水平;五是採用總體控制+分區特色+節點控制的方式,通過地域文化特色的傳承與創新,推動古港復興,打造文都泉州。

管控抓手,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選取幾個關鍵節點、組團連線、重點片區進行攻堅突破,集中資源推進新城“點線面”建設提升,加快塑造城市嶄新形象。

4.1.2配套政策

人才政策,在新常態經濟社會背景下,為實現環灣一體化發展,新城不僅要有科技研發、文化創新、金融服務等白領,也要結合實施“泉州製造2025”,培育引進一大批會開智能機器的高級藍領,通過創新“引才機制”、完善“育才機制”、健全“留才機制”等措施,加快實現海絲新城人才、人口、人氣集聚。

就業政策。通過提出“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提供免費就業創業培訓、提供免費就業對接服務、扶持企業吸納和促進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具體措施,實現就業優先戰略政策。

宜居政策。從住房保障、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資金籌集使用、完善徵遷管理配套、土地開發利用等多個方面形成動態良性循環,落實宜居政策。

4.2實施保障的措施

泉州環灣新城聚集的規劃思考

(圖片引自泉州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

4.2.1組織領導

環灣新城規劃委員會領導新城區域規劃建設發展的全面工作。統籌協調規劃建設、資金籌集、規範化管理、政策制定等重大工作,研究提出產業、要素、人才、人口向新城聚集的有效措施,提出“點、線、面”重點開發方案和重大支撐項目,建立由政府主導、牽頭部門專抓、相關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的一套健全工作體系,為新城集聚規劃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4.2.2平臺建設

設計平臺。以本地規劃設計院為基礎,聯合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其他規劃設計單位,負責環灣新城區域總體規劃、分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重點地段城市設計等編制設計工作;聘請國內外著名規劃、建築、景觀和交通專家作為設計團隊的專家顧問。

城建項目策劃平臺。根據城市發展目標,研究分析發展情況,理清發展重點,系統性地策劃生成城市規劃建設項目,並開展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根據城市近遠期的發展需求,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統籌安排城市規劃建設年度項目;按照上述研究成果,建立項目庫,並明確建設時序,擇機進行建設或招商。

融資平臺。一是發揮國企平臺作用。依託國投公司,設立城市發展基金等方式募集城市建設資金,或承擔城建項目;二是適當增加PPP、BOT模式融資比例;三是鼓勵銀行業完善金融服務,加大對環灣建設項目貸款支持力度;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商會、海外鄉賢力量,提高參與泉州家鄉建設的熱情。

運營管理平臺。成立環灣新城區域整體運營實體公司,並把它作為新城集聚規劃建設項目的業主單位,按照既定規劃與方案,負責今後新城集聚重點支撐項目建設、籌資融資、經營管理等日常具體工作。

5.結 語

泉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發展工作思路經歷了由模糊到清楚、由發散到聚集的變化和整理過程。規劃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針對環灣、向灣這一主導思想,以空間管制為核心、以景觀資源、生態及環境的可持續利用為重點,提出了“四輪驅動、兩擎引領、環灣一體”的規劃技術路線,旨在新型城鎮化、“一帶一路”、城市群佈局和“五個泉州”的大背景下,引導泉州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有序進行,旨在進一步找準泉州城市的目標定位,明確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打造集空間、職能、形象、交通、生態等一體系發展的“海絲”新城。

(作者:泉州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