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龐大集團又賣店了

8月10日,龐大集團發佈公告稱,將向中升集團出售龐大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的下屬九家子公司,包含旗下:北京雷薩、濟南奧迪、濟南大眾、濟南雙龍、濟南斯巴魯、石家莊廣順廣豐、瀋陽廣豐、石家莊弘豐廣豐及青島公司9家子公司100%股權,轉讓價格目前擬定為109315.76萬元(超10億元)。

作者 | 李二白

出處 | AC汽車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早在今年五月,龐大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洛陽奔馳與廣匯汽車簽署《收購協議》,擬轉讓公司及洛陽奔馳合計直接或間接持有的5家奔馳4S店100%股權,轉讓價格擬定為12.53億元。當時龐大集團公告稱,交易目的在於回籠資金,增加公司利潤,當時的交易預計為其帶來的收益為6.16億元。

截至2017年末,龐大集團在中國28個省、市、自治區及蒙古國擁有1035家經營網點,包括834家專賣店(其中4S店705家)和132家汽車超市和69家綜合市場,賣掉幾家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

但公告顯示,今年五月轉讓的5家奔馳4S店2017年的累計淨利潤為1.1億元。而據龐大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過去一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也僅僅只有2.12億元。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對此解釋稱,此次出售也是計劃好的,不影響本身發展。也並非是拋售行為,而是價格合適完成的轉讓。

龐大集團又賣店了

  • 龐大為什麼“又”賣店了?

“賣店事件”直接導致“龐大沒錢”的傳聞在坊間甚囂塵上,龐慶華甚至親自出面解釋,稱是正常的企業資產買賣,賣幾家店不能說明龐大陷入資金困難。他還透露自己剛剛在北京亦莊耗資超過6000萬收購了新的門店,以此宣告龐大集團在資金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但一位汽車經銷商集團高管告訴AC汽車:“2017年證券欺詐事件,龐大集團被多數金融機構停止授信。”據他推測,銀行停止授信,直接導致資金流動性不足,這可能是龐大不斷賣資產的主要原因。

2017年4月,證監會因龐大集團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該公司進行立案調查。今年五月,證監會為龐大集團下發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下文簡稱告知書),告知書顯示,龐大集團、龐慶華、武成、劉中英等,因未如實披露權益變動情況、未按規定披露關聯建議、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調查等事實,被處以金額不等的罰款。

證監會擬決定對龐慶華作為“未如實披露權益變動情況和遺漏披露相關融資安排”的違法主體,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對龐慶華作為龐大集團涉案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罰款 。兩項合計,對龐慶華給予警告,並處以90萬元的罰款。此外,證監會擬決定對龐大集團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武成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罰款;對劉中英給予警告,並處以15萬元罰款。

而賣好車CEO李研珠早在2016年底就曾判斷:“汽車是大工業生產,只要是大工業生產,最怕的是庫存週轉不靈,商品週轉停滯就意味著資金週轉停滯,主機廠就憋住了。因此‘提車’是經銷商最重要的功能。主機廠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來鼓勵和限制經銷商提車,包括提什麼車、提多少、什麼時間提、提了之後會有什麼優惠等等。因此,4S本質上說,是主機廠流通體系的最後一個環節,最大的作用是金融緩衝,其次是銷售和服務。”

監證會事件讓金融緩衝池的水少了,龐慶華也曾對媒體坦言:“2017年被中國證監會調查的事件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融資困難、資金緊張制約了公司的正常經營,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據2017年財報顯示,龐大集團資產負債率為77.5%,整體負債為465億元。截至2017年末,龐大集團流動負債為466億元,非流動負債共計35億元。在所有經銷商集團裡,龐大並不是負債最嚴重的,但金融機構停止授信帶來的連鎖反應是猛烈的。

龐大集團又賣店了

  • 欠薪、讓股初現端倪

2017年8月,龐大旗下一家豐田4S店出現了欠薪事件。

“從去年七八月份開始,(門店)整體工作處於盲目中,工資不發,走了好多人。今年四月份,我就辭職了。”一位龐大4S離職員工告訴AC汽車,好在當時補發了離職員工最後的薪水。

而另一方面,今年以來龐大集團開始通過各種方式補充資金鍊。

根據龐大集團公告顯示:2018年1月22日,2月6日,2月13日,龐慶華分別將其持有的龐大集團133,335,000股、100,000,000 股、86,000,000股無限售條件股份(分別佔本公司總股本的2.00%、1.50%、1.29%)質押給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

而後,龐慶華又將其持有的龐大集團548,015,386股無限售條件股份(佔本公司總股本的8.21%)和241,984,614股無限售條件股份(佔本公司總股本的3.63%)質押給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

截至7月4日,龐慶華持有龐大集團1,362,900,000股無限售條件股份,佔其公司總股本的20.42%;其中累計質押龐大集團股份1,362,563,000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 99.98%。

5月23日,龐大集團的境外全資子公司擬在中國境外發行不超過3億美元(含本數)等值債券,並由公司為發行人履行全部債務本金及利息的償還義務提供無條件及不可撤銷的跨境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調整債務結構。

8月7日,龐大集團發佈公告稱,為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李紹豔、郭文義、裴文會、楊家慶、李墨會等5名自然人股東將其合計持有的佔公司總股本5.51%的367494079股股份,以協議轉讓方式轉讓給天津五八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種種跡象都在昭示了一個問題:龐大集團需要錢。而上述經銷商集團高管猜測,龐大可能還得繼續賣。

  • 創新策略短期能否見到明顯回報?

一位曾任某經銷商集團的CEO認為,龐大集團近幾年在經營本身可能也存在三個問題:

  1. 資產過度擴張;
  2. 戰略不聚焦;
  3. 經營管理差。

資產過度擴張指的是建店投資過於頻繁,尤其是2014年之前,龐大集團與廣彙集團持續了近兩年的經銷商集團“榜首之爭”,最終以龐大集團暫停擴張結束了這場戰爭。後續帶來的影響是龐大持之以恆的“轉型升級”。

而“轉型升級”帶來的問題是戰略不聚焦,龐大集團連續多年佈局新業務,這些新業務可能為集團帶來了很大困難,在短期內很難見到明顯的回報情況。

據AC汽車瞭解,2013年龐大集團上線了自主開發的O2O網絡平臺——龐大汽車電子商城,線上商城以龐大集團近千家4S店為依託,主營整車銷售、精品養護服務,汽車金融、保險、延保、會員等增值服務。

龐大還建立了平行進口超市,通過買斷車的方式進行綜合展廳形式的銷售。同時,集團持續性的整合業務網點、調整品牌結構,根據市場環境合併、撤銷了部分傳統汽車經營網點,增加了部分新能源汽車網點和汽車超市。

而在2016年,龐大又先後佈局了網約車業務和上門保養業務。在出行方面龐大集團還針對私人用車和公務用車兩個市場,推出了小蜻蜓分時租賃和Ready Go新能源汽車租賃平臺,後者還聯合了北汽新能源公司聯手開拓市場。

龐慶華認為,龐大集團推出龐大上門保養,是將傳統行業中的“互聯網+”模式與傳統技術相結合。龐大汽車保養上門服務的核心是建立在一個多品牌4S店網絡之上的專業維修保養技術的升級版服務平臺,是 “移動的4S店”。

時至2018年,第一家正式宣告整體盈利的上門保養公司攜車網才剛剛抬頭。上門保養公司攜車網與保險公司、銀行等行業大客戶簽訂銷售合同,大客戶為其自有車輛或其客戶車輛採購攜車網的服務,在服務完成後,由大客戶與攜車網進行統一結算。

2016年正值網約車補貼大戰,龐慶華當時殺進網約車行業的邏輯是“買車是龐大提供的,賣車也是龐大提供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認為這應該也是我們做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網約車的行業。”

截至2017年年底,龐大集團旗下的叮叮約車項目在全國的重慶、瀋陽、三亞、南京等 11 座城市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證。

不管是上門保養、網約車還是分時租賃項目,都是資本傾力投入的項目,而龐大集團依靠自身先後孵化如此多的項目,每個項目都需要資金孵化。攤子過大、戰線過多而導致的資金壓力早已牢牢壓在了龐大集團的肩膀上。

  • 焦慮的經銷商不能停下步伐

“戰略不聚焦”可能源於龐慶華自身的問題,這位經過20餘年打拼,讓龐大集團一度站到過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峰頂的元帥,在互聯網大潮下“焦慮”了。

“互聯網企業要想重新囂張它得落地,經銷商要想繼續囂張就得擁抱互聯網。”2016年,龐慶華站在上海(浦東)車聯網峰會暨中國汽車互聯網+大會上,他坦言:互聯網來勢兇猛,很多互聯網企業提出來顛覆性的改革,尤其是汽車,包括整車、零配件等,這曾讓自己感到非常的焦慮。

上個世紀末,4S體系剛剛進入中國,經銷商拿到品牌代理就等於拿到了錢。當年龐慶華還是河北灤縣物資局一名普通的業務員,斗轉星移,如今他打拼創業的年代變了。

經過近30年的紮根生長,中國汽車銷售市場開始進入微增長時代,而對應的問題是,在市場飽和的大背景下,4S的單店產值開始下降,利潤率開始下滑,成本出現增長,德勤在去年的一期報告中指出,中國乘用車市場正從五年前24%的增速高位下落,中國汽車經銷商正面臨著從過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益化管理模式轉變的挑戰。

早在2015年,龐大集團也在一次管理層分析中直言:“依靠單純的汽車銷售已經很難盈利,經銷商紛紛轉變觀念、轉型升級,積極拓展生存空間,謀求利潤的多元化。”

對於集團提倡的轉型升級,終端門店的焦慮則以保守策略體現在日常經營上。

“倒貼返利、價格倒掛。單靠賣車基本是虧錢,市場行情不太好的時候,還是要靠廠商的貼補來回血。”一位大眾4S店總經理告訴AC汽車,在互聯網大潮下,4S體系並不願意輕易嘗試創新,不說互聯網優勢有多大,如果創新並沒有帶來足夠的利潤,不倫不類反倒不好。

“不做等於少錯”終端門店的職業經理人不敢輕易嘗試創新,尤其是以互聯網為大旗的創業公司潮起潮落,生者寥寥無幾更為職業經理人敲響了警鐘。

但以龐大為首的4S集團已經走到了緊急的改革難關,因為不管是否要創新,經銷商向前的步伐永不能停歇。因為本就競爭殘酷的車市,腥風血雨只會更加濃烈。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