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讓青春在農村天地裡閃光——記延長縣母生村扶貧工作隊長呼新

今年29歲的呼新,是共青團延長縣委少先隊總輔導員,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開朗外向、落落大方、做風乾練、敢於擔當。2016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呼新來到了延長縣張家灘鎮母生村,滿懷憧憬地挑起了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的重擔,期待在廣闊的農村天地裡大幹一場,使這裡的群眾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的生活。

讓青春在農村天地裡閃光——記延長縣母生村扶貧工作隊長呼新

呼新(右)傳達縣上脫貧攻堅會議精神。

呼新進村第一天,個別村民議論:一個城裡來的丫頭片子,還來當駐村工作隊隊長,小胳膊小腿的,能頂什麼用?村民的話將她的一腔熱情澆涼了一大截。在鄉親們質疑的眼神中,呼新硬著頭皮走進村委會。那一刻她更加懂得,扶貧工作不能空喊口號,需要認認真真地做,實實在在地幹。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精心思考一整套的扶貧方法,以工作成效來撐起母生村這片天地。

呼新憑藉自己在法院兩年的工作經驗,三年的紀檢工作經歷,先後組織全體村民進行了法律知識宣傳,進行了紀檢知識培訓,讓老百姓學法懂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參與到村裡的民主管理之中來。兩次培訓宣傳,讓村民開始認可了這位思維活躍、思路清晰,口齒伶俐,能說會道的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

讓青春在農村天地裡閃光——記延長縣母生村扶貧工作隊長呼新

深入果園查看果樹受災情況。

開展精準識別工作期間,呼新對母生村的所有群眾無論路程遠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充分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放棄休假,帶領工作隊員深入村農戶開展精準識別入戶評估工作,真正做到評估不漏一戶、識別不少一人,順利完成各階段工作。

去年7月3日,呼新要去蘇家嶺村為劉志德家送明白卡,由於蘇家嶺自然村至郝家窯科自然村尚有道路沒有硬化,前幾天的大雨把土路徹底沖塌了,汽車沒有辦法進村,她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一起先坐三輪、又坐摩托,然後步行,才進村把明白卡送到了劉志德手上。

讓青春在農村天地裡閃光——記延長縣母生村扶貧工作隊長呼新

入戶瞭解貧困戶生活情況。

在入戶工作中,呼新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母生村郝玉勝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唯一的兒子在延安打工,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住的是土窯洞,因年代久遠導致房屋受損。瞭解到他家情況後,呼新登門解決問題,由於郝玉勝妻子有精神病,呼新不止一次被她扔來的東西砸著,轟出門外。

呼新把郝玉勝妻子看作母親一樣來對待,以一個女兒的身份善待她、引導她、親近她。終於有了收穫,郝玉勝妻子接納了呼新。瞭解到郝玉勝他們家的真正需求,呼新及時向張家灘鎮政府領導彙報,並依據有關規定為郝玉勝申請了分散自建指標,使郝玉勝一家終於有了一個新家。

呼新每次到郝玉勝家跟蹤走訪情況時,郝玉勝總是要激動地拉住她的手,說什麼也要留呼新在他們家吃了飯再走。郝玉勝逢人便動情地說:“是這個女娃娃給了我一個家,沒有她我們全家現在還要窩在塌了半邊的泥瓦房。”

讓青春在農村天地裡閃光——記延長縣母生村扶貧工作隊長呼新

給貧困戶宣傳脫貧政策。

面對陌生的環境,呼新對母生村的脫貧發展思考起來:村子到底為啥貧困?該怎麼幫村民們脫貧?經過分析,呼新認為,母生村以發展蘋果產業為主,全村共有果園面積果園1505畝,其中已掛果1280畝,幼園225畝。果園面積大,基礎條件好,但管理粗放、效益不高是影響村民經濟收入的一大制約因素。

為了幫助村民的果園提質增效,呼新把精準扶貧與貧困戶的“小扶貧”相結合,堅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一是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產業扶貧工作。通過產業技術培訓、農資肥料支持、請進來走出去等形式積極助力貧困戶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實現增收致富。二是因戶制宜,切實拓展貧困戶增收渠道。對個別貧困戶因自身身體原因(因病或因殘),無法承擔農田繁重體力工作,卻又無其他經濟收入,而造成生活貧困的,呼新採取黨員帶頭、幹部緊跟、群眾參與,幫助貧困戶管理果園,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副業,增收創收。

為了方便村民的出行,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呼新和村三委會班子成員又做起了基礎扶貧這篇“大扶貧”文章:促成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示範村建設項目落戶母生村,完成巷道硬化和路燈安裝項目,修建了村集體活動廣場;協調解決了鄭家嶺和橋頭兩個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問題;實施水上源項目,解決了郝家窯科、橋頭、鄭家嶺、蘇家嶺4個自然村“吃水難”問題。

讓青春在農村天地裡閃光——記延長縣母生村扶貧工作隊長呼新

對母生村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的呼新。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完成巷道硬化千米以上,安裝路燈60餘盞,修建了300餘平米的村集體活動廣場;修建人飲蓄水池2個,4個自然村130餘戶群眾的“吃水難”問題得到解決;鄭家嶺和橋頭兩個自然村5公里的通村道路全面硬化。目前,母生全村基礎設施配套等基本完成,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徹底改善。

現在,正是陝北酷暑炎熱的夏季,呼新依然堅守在母生村的扶貧工作崗位上,又開始為今年秋季的蘋果銷售“大戰”做著各種準備,以便使所有貧困戶和全村的蘋果賣上好價錢。 (來源《陝西農村報》 李文化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