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厲害了我的賓川!“鄉村振興”點燃“水果之鄉”群眾夢想

厲害了我的賓川!“鄉村振興”點燃“水果之鄉”群眾夢想

以《2018年“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為主題的“鄉村振興”點燃“水果之鄉”群眾夢想集中採訪活動於6月26日至27日開展。今天已是最後四站,小編也將告別美麗的“中國水果之鄉”~賓川!四站帶大家回顧完今日賓川之行!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第一站 菜甸村宏源合作社

賓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天然溫室”、“熱區寶地”的美稱,是“中國柑桔之鄉”、“中國葡萄之鄉”也是“中國水果之鄉”。這些美稱的確是名副其實,今天第一站小編就來到賓川菜甸村宏源合作社,先帶大家感受一下“葡萄之鄉”的風采!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四新”發展添動能

一是採用葡萄單幅連棚降密提質促早熟新技術。

二是採用合作農場的新模式。

三是採用一、高效節水、信息技術新設施。

四是開創葡萄生態酒莊、農業莊園的新業態。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有身份證的葡萄

為了進一步提高葡萄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價值,合作社嚴格按照被批准為雲南省地方農業規範的《賓川鮮食葡萄生產技術綜合規程》組織生產,認真製作《葡萄生產檔案》並錄入賓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代化管理平臺,實行“宏源佳品、身份有證”打碼銷售,切實做到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第二站 柳家灣華僑社區

金牛鎮柳家灣社區始建於1958年1月,原名太和華僑農場,1960年接納第一批歸國印尼華僑,1960年10月至1979年,農場先後共接納歸難僑3949人,有印度尼西亞、印度、緬甸、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老撾等國的歸僑僑眷。金牛鎮柳家灣社區,緊緊結合新農村建設僑鄉異國風情特色,至今還有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各國文字、語言。僑鄉文藝演出,為建設幸福、安康、和諧、文明家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進一步體現了僑鄉的“洋氣”。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小編來到68歲的印尼歸僑賴國來家中,老人1960年回國,現如今家中已經四世同堂,兒媳是越南歸僑。老人和我們說自己已適應了賓川當地的生活,現在年紀大了,除了血壓有點高外身體還是很硬朗的,在家中栽栽花草、家門口空地種些小菜瓜果,生活十分愜意自得。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第三站 喬甸大椿樹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賓川縣喬甸鎮大椿樹村是一個典型的冷涼山區村民小組。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村黨支部針對群眾自身發展與公益事業建設之間存在的人力、時間等矛盾和問題,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全面實行清工結賬制度,即:對村內公共事務、公益事業出工、投勞等進行貨幣量化,年終以現金形式進行結算、平衡找補。這一制度的制定並推行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積極性,有效解決了集體事業參加人員少、工作部署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有效推動了全村各項公益事業長足發展,受到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村落乾淨整潔,因為村子環境也有著嚴格責任劃分區。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村民李克聰家中花草滿院,花種都是他在山間尋得。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第四站 烏龍壩

烏龍壩村委會是賓川縣23個貧特困村委會之一,轄大箐、老村、新村、李子園、上龍潭、下龍潭6個自然村,有農戶608戶2497人。烏龍壩村易地扶貧搬遷點雙塘新村佔地37.23畝,搬遷安置群眾50戶211人,其中建檔立卡21戶81人。項目概算總投資1220萬元,其中安居房建設650萬元(每戶13萬元,80.2㎡),配套基礎設施建設570萬元。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目前50戶群眾安居房已全部建成並搬遷入住,水、電、路及網絡已接通到戶,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村民熊建寶16年從老村搬過來,12月份就已脫貧,一家三口人,現在平時在家賣些饅頭花捲,還開了自己的小賣部,他說現在生活好過了,未來想蓋幾間供遊客住宿的房間,再增加一份經濟收入。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大理電視臺 施曉倩 劉林靈 報道

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厉害了我的宾川!“乡村振兴”点燃“水果之乡”群众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