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中医、西医,谁也不服谁,到底谁更有道理?

中医和西医的争论,似乎是一个争吵不完的话题,但是这么多年,吵来吵去,无非就三种观点。

第一种,“中医无用论”,这部分人认为,中医、中药就是在故弄玄虚,糊弄人的,即使有的病中医治好了,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吗,甚至不吃药都能好。

第二种,“中医博大精深,西医太幼稚”,这部分人是中医的支持者,他们认为,中医是几千年来的精华,非常高深,西医才几百年的历史,你们不懂。

第三种,“废医验药”,这些人相对客观一些,他们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理论,但是中药还是有些作用的,他们力挺以现代科学去研究中药,甚至进行分子改造。

针对这三种观点,小编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仅是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中医、西医,谁也不服谁,到底谁更有道理?

首先先谈一下小编对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理解。这要从古人和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说起,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基于现代科学,上到星际、天体,下到原子、分子。而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则是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阴阳五行。

而中医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他们的形成最初都是基于经验的积累,现代人摸索过程中是会结合分子理论进行分析,比如西方人发现柳树皮能退烧止痛,通过提取找到了水杨酸,最后又将其改造成了阿司匹林,这是现代医学,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是阴阳五行,那自然而然就想用阴阳五行来去解释,比如嗓子疼痛,认为这是“火”,而金银花治这种“火”,所以,金银花是“阴性”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通过这样一点点积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依据的中医也就形成了。

中医、西医,谁也不服谁,到底谁更有道理?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之一-绿原酸

此时咱们再看看前面说的三种观点

1.“中医无用论”,这是一种极其偏见的理解。而且,这些中医黑怎么也没想到,打他们脸的反而是现代科学,比如,中医治病时经常用到的黄连,现代的天然药物化学从黄连中提取出了小檗碱,而小檗碱具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可能你仍会觉得这只是巧合,那再举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例子,五味子,中医的医书中这样记载,“此药有南北之分,必以北者为佳,南者不可用”。而现代药学的提取与之不谋而合,北五味子含有丰富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和五味子乙素,有非常广泛的药理作用,而南五味子则不含。这就说明,中医理论确实是实打实积累出来的,并非一拍脑门就出来的。

中医、西医,谁也不服谁,到底谁更有道理?

2.“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西医太幼稚”,事实上,随着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中医尽管有很多可取的经验,但由于对有效成分缺乏认知,也闹出了很多笑话。比如,中药里很多有效成分是多糖,而熬药的方式,往往就把多糖破坏掉了,还有一些挥发油,加热后也会挥发掉而失去作用。

我们熟知的青蒿素,屠呦呦最初参考传统中药的熬制方法,怎么也提取不出来,后来参考《肘后备急方》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知道,青蒿不能高温提取。

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如果能借助天然药物化学对药物成分的各种理化性质的认识,可能会让中药更好的发挥药效。

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学者在这么做。比如,现在医学治疗哮喘,会用到平奇-孟鲁司特钠,通过抑制白三烯这种炎性介质而控制哮喘。参考了这个原理,有些中药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一些治疗哮喘的中药药材,比如黄芩、麻黄,他们也是作用于白三烯这种炎性介质而治疗哮喘,这对于中医的用药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中医、西医,谁也不服谁,到底谁更有道理?

孟鲁司特钠(平奇)-目前唯一可以用于哮喘长期治疗的口服药物

3.“废医验药”,中医理论真的就一点价值没有吗?显然也不是,以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来说,中医认为发病与否取决于正气和邪气,正气来自体内,邪气来自体外,当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正气不足,邪气就会入侵。

早期在现代医学眼中,中医这一套就是无稽之谈,但是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一次次被刷新,从最早的过敏原入侵,到后来发现是免疫球蛋白-E(IgE)捣的鬼,最后发现,原来根源是是人体免疫平衡失调产生IgE。

总结一下就是,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以Th1和Th2为主,还有少量Th3,人体受到某些因素影响,Th1/Th2平衡失调,Th2通路上调,过敏原入侵时就会Ⅰ型超敏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

中医、西医,谁也不服谁,到底谁更有道理?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Th1/Th2平衡是不是与中医理论的阴阳平衡有些相似?免疫平衡失调后,过敏原入侵是不是与正气不足,邪气入侵也很相似。他们只不过是对世界的认知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倘若现代医学的研究人员,能借鉴一些中医的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能也会受到非常多的启发。

最后,总结一下,小编个人认为,中医被现代医学取代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归根到底其实是阴阳五行的道家思想被现代科学取代。但现阶段,无论是中医,还是中药,对现代医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