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驻村工作进行时」“第一书记”张贺英的扶贫“秘诀”

“村里来了个有办法的扶贫干部”,村里人都这么评价库伦镇团结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贺英。

「驻村工作进行时」“第一书记”张贺英的扶贫“秘诀”

民情日记记出了人文情怀。自3月份驻村以来张贺英早出晚归,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到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百姓“唠家常”,把每个贫困户家庭的信息记录下来,在他的1.5万字“民情日记”中,记录了浓浓的与民同甘共苦的情怀。不到一个月,张贺英将团结村家家户户走了个遍,对当地的村情村貌也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对19户贫困户,认真梳理致贫原因和制约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思考的深入,心中逐渐勾勒出了一条符合团结村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

「驻村工作进行时」“第一书记”张贺英的扶贫“秘诀”

产业脱贫找到了根本出路。要想脱贫光靠那“一亩三分地”不行,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确定了“党建+小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采取“1+N”产业脱贫措施,把团结村一分为二,南部以养殖牛和羊为发展方向,北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发展笤帚苗等特色小产业;以女性致富带头人吴学敏为引领,组织带动全村和周边地区的妇女一起做“来料加工产业”项目,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驻村工作进行时」“第一书记”张贺英的扶贫“秘诀”

项目引进引来了致富良方。能张罗的张贺英与通辽市女企业家联合会、国网蒙东检修公司、市交通设计院等单位密切联系。将室内纸上种植黑小麦苗项目引到团结村,为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技术指导并提供32组展架和种子,所有产出的黑小麦苗以每市斤2元的价格全部回收,每月160元到500元不等的收入让贫困户又多了一个来钱道。创新“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引进北京油鸡和采摘园种植油桃项目,发展旅游经济。同时,签订引进蚯蚓养殖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驻村工作进行时」“第一书记”张贺英的扶贫“秘诀”

干群牵手牵出了脱贫信心。为拔出贫困户“病根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部分都是因病致贫又不能离开家治疗的实际,他联系通辽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吕氏中医第三代传承人吕会志走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因户进行免费义诊和治疗,减轻了因病致贫家庭的经济负担。积极探索了“村村共建、村企联建、干群牵手”新模式,动员社会力量捐赠慰问金及爱心礼包、爱心毛线、儿童科普墙等物资(7万余元)赠予贫困户;为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组织召开了市旗两级妇联组织“四进农家”助力精准脱贫暨最美家庭表彰会,选树了5个巾帼典型人物进行手工技能培训,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贫困户一起走上致富路。

「驻村工作进行时」“第一书记”张贺英的扶贫“秘诀”

张贺英及其工作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自治区领导和市里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赞许,“脱贫增收有创新,小型产业来助力”的做法被各地学习借鉴,下一步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工作,带领团结村的百姓在全面小康路上昂首阔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