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从打工妹到“触屏女王”,中国女首富周群飞做对了什么?

据说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有一半的屏幕来自她的生产线。她就是中国优秀女企业家周群飞,从一个打工妹晋升到首富,2015年凭借500亿元身家,登顶“胡润女富豪榜”,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性”。

从打工妹到“触屏女王”,中国女首富周群飞做对了什么?

打工之旅,学习成长

周群飞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一片绵延山区里的湘妹子,家境微寒,5岁因为意外失去了母亲,父亲喜欢搞点小发明,却在一次事故中,炸掉2根手指,双目几乎失明,后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先后拜过八位师傅,就为学点简单手艺赚钱贴补家用。

辍学打工,是因为家里实在太难了。她偶然在广播中听说了深圳的改革开放,似乎机会很多,于是托外出的同乡打听招工的工厂,唯一的要求是能靠着学校,希望在工作之余,可以继续学习,毕竟,自己初二就辍学了。

1985年一天雨夜,在深圳大学附近,有一个小女孩背着被子提着水桶,东街西巷找了很久,才终于送达她要去的地方。那是个连门牌号都没有小工厂,很破,小女孩是要去那里打工的,这一年,她刚满15岁。

从打工妹到“触屏女王”,中国女首富周群飞做对了什么?

在这家工厂,周群飞掌握了制玻璃的简单工艺,切割、仿形、抛光……四年后,周群飞觉得在这里已经学不到太多东西,就向厂长提出了辞职。老板有感于小姑娘能力突出,好学上进,收到离职信后不但没让她辞职,居然还给她就地升了职,让她去组建了一个全新的部门,由于觉得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周群飞选择了留下。

19岁的她将这个部门带的风生水起,老板干脆把部门单列出来成立了一个工厂,让周群飞直接负责,而也因为这个,她学到了行业内当时的核心工艺技术、了解了工厂的运作、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知识。

从打工妹到“触屏女王”,中国女首富周群飞做对了什么?

初出茅庐,进展缓慢

她本想另寻一处好去处,可堂姐一句话,很快便将周群飞的“打工思维”转换成“雇主思维”,或者说,将“穷人思维”转换成了“富人思维”。1993年3月18日,周群飞带着她的姐姐、姐夫、哥哥、嫂子、3个堂姐妹,8个人在深圳宝安区租了套三室一厅的农民房。靠2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1994年,郑俊龙加入,他负责买材料、接单、送货;我哥哥帮忙做工装夹具;姐夫负责镀膜;姐姐负责包装和成品检验;堂妹分工丝印和质量检验。大家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慢慢地,周群飞的家庭作坊虽进展缓慢,却也站稳了脚跟。

19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因为有些客户付不起货款以及代工费,就用一些旧的设备来抵债,然后周群飞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手表玻璃生产线。

转折源于2001年的一次聚餐。当时一家公司老板接到了TCL一批翻盖手机面板的订单。兴奋之余,那家公司老板叫来周群飞等几个朋友聚餐。餐桌上,他将这笔生意进行分工,周群飞负责加工手机面板。这笔买卖让她尝到了大订单的甜头,也促成了她从手表玻璃向手机玻璃的转变。

到了2003年,周群飞以技术和设备入股与人合伙,在深圳成立蓝思科技公司,专注手机防护视窗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第一年辛苦摸索,市场前景却并不明朗,效益也不理想。1年后,合伙人将200万投资全部撤回。

从打工妹到“触屏女王”,中国女首富周群飞做对了什么?

被逼出来的市场

正巧此时,一家国际品牌摩托罗拉找上了门。巨头提出当下业界最高的要求,这笔订单的技术压力、资金压力、产能压力随时都有可能压的周群飞喘不过气来,不会说英语的周群飞,没有提任何要求,她壮着胆子硬是生吞了这个机遇。

随后,她下到一线与技术人员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反复实验,终于做出了让客户满意的样品。周群飞的玻璃原料,当时由一家小规模的日本企业供应,而这家日本企业与蓝思科技的竞争对手私交甚好,“他们两家想联手卡我。”于是日本原料商百般刁难,提出很多无厘头要求,比如要求周群飞先打全款再发货,结果又耍无赖,就不发货。眼看着交货期临近,而原料还没着落,周群飞急了,追到香港找日本客商“救急”。

最终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周群飞团队各种辗转,终于发现了另一种从瑞士进口的玻璃原料,可以替代订单中所要求使用的面板材料。

至于如何能揽入巨头苹果做客户,周群飞说,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周群飞在深圳建厂已有一段时间,形成一定规模,而当时苹果的订单也都是给其他代工厂做,但那一次代工厂做不出苹果要求的产品,而周群飞却做出来了,之后苹果就与周群飞签订了长期合同,之后订单越来越多,如今,苹果的订单占到蓝思科技总销售约八成。

从南下的打工妹到中国女首富,周群飞的创富故事充满了曲折,挫折,看起来激荡人心。总之,一路走来,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进步,我想这就是成功的钥匙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