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20年的春天,從關注法律圈運營人的成長開始|2月榜單

2020年的春天,從關注法律圈運營人的成長開始|2月榜單

“我是文晴。之前是一直在互聯網法律行業,這一塊有5年的工作經驗,給自己的定位標籤是新型未來法律人。目前在法蟬擔任運營總監以及首席運營官,也是之前法蟬新媒體的運營負責人。

之所以定《2020年的春天,從關注法律圈運營人的成長開始》這個主題,主要第一個是基於我自己是從智善走出去的,特別感謝在智善的成長時光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第二點的話,本身自己是做法律圈運營背景出身。”

開篇語:

律所想要找尋優秀的應屆法科生、年輕的律師尋求心儀的律所,最後找來找去發現其實都是因為資源信息的不對稱。這種情況也反映在當下法律行業的運營圈中。

如果你正好,

  • 在法律服務行業(如律所、團隊、法律科技公司、法律服務創新機構等)

    從事相關運營工作;

  • 對法律圈運營感興趣並打算入坑(律所行政人員、法科應屆畢業生、其他專業背景比如中文、新聞的同學);

  • 是負責律師團隊運營的各位律師;

  • 有這方面嘗試打算的年輕律師;

我們可以聊聊這下面的三個話題。

法律圈運營人的現存困境。

其實特別是在近幾年,與圈子裡面認識的一些正在從事法律運營工作的小夥伴們聊,大家都表示對未來存在難點和不確定性,比如新媒體小編閱讀量慘淡、組織活動是搬磚、社群運營是客服等,可能就會出現一個迷茫的狀態。這些群體都想著改變,但是很多時候要麼是資源不夠、要麼是想法和領導的不合,要麼是能力不夠,各種情況導致很多事兒沒辦法落地。 運營的崗位本身是從互聯網公司裡面撥出來,因法律圈這幾年開始有這方面的需求和意識,導致法律類的運營崗位開始在法律行業裡面出現。明明在互聯網公司運營是一個萬能選手,為什麼到了律師的行業裡面卻變成了“打雜”的這種角色?在我的成長的過程當中,也遇到過這些困境;即使走到現在我也會一直思考: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據我所瞭解的,很多決定到法律圈做運營的會是這樣的群體

  • 法考沒有通過、公務員沒考上、實際上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但是又想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所以就先找個“近水樓臺”的工作先“混混”;

  • 基於興趣,本身是覺得挺高端的一個事兒,但進來之後發現都是靠自學也挺孤獨;

  • 自己想做但負責人不同意,大家都似乎不太懂,不確定性也很大,於是在錯的路上漸行漸遠。

他們或許還在考慮,不如再繼續考公務員、或者努力的把法考考過然後去做律師......但是我會有這樣一個勸告:醒醒吧,同學!運營圈子不要這樣玩。為什麼?首先是5年過去之後,我現階段已經比較看好這個群體以及法律運營的行業,特別是今年出現這樣觸不及防的疫情。每一個新鮮的事物進入到某行業,都需要前一段時間的培育、發展、變革,所以14年、15年在做這份工作的朋友會迷茫不知道方向。但目前大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律所及團隊已經開始重視創新和改變,運營人需要考慮接下來能夠做什麼,哪些未來的發展和機會是可以抓到的。

個人定位。

大家是否想過自己的定位?又是否真的清楚法律行業?對職業和未來的規劃,仔細地想清楚再上路也不遲。

我想用兩個對比來體現一下定位的意義。

新媒體運營和內容運營。現階段的新媒體運營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短期內將賬號做大、流量做起來;但內容運營不同,它需要基於團隊本身的定位、目的和品牌戰略發展,屬於長期性投入。新媒體本身是一個工具並不是目的,具備這個工具後,我們需要藉助它完成向內容運營方向上的過渡。社群運營和用戶運營。其實很多團隊負責人或者是整體的戰略規劃,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區別。社群只是手段和方式,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用戶。用戶運營才能夠把客戶跟自己產生更好的聯繫、帶來實際的流量變現。 在運營人的這條發展路線上,在不同的時期給自己不同的定位會是打造自己全方位的運營思維的不錯方法。比如從新媒體運營到內容運營需要過渡時期,好的活動運營到社群運營往後面延續是為了更有效的用戶運營,這就要求大家在不同時間去精進各個部分,沉澱出屬於自己的方法論。 對於法律行業的運營,我有

三點認知:特別講究實操、經驗和落地。這些就要求大家能夠更多的去執行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凡是都往前邊想一步,深耕一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專注。所以需要給自己一些短期的目標,同時也設置一些長期的目標。 做過與沒做過、用心與不用心完全是兩個樣子。運營其實都是在做一些細節活,考驗人的耐心和邏輯感,只做過一次到第二次的時候能夠hold住全場,想擁有這樣的能力只需要你在做第一次的流程當中把各種方法沉澱下來。很多事情行業裡面沒有人可以指導,既然沒有人可以指導那就自己活成一家公司吧!用公司的管理戰略去規劃、經營自己運營的這條路。 另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覆盤,覆盤,覆盤。早在16、17年的時候,智善就在把新媒體運營所有的工作內容形成SOP流程。當年在做這個的時候,其實我沒有任何感知,包括我們的小夥伴都會認為很麻煩,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用處,但後續確實證明這個做法是正確的。

未來發展。

再堅持一會兒,曙光就要來了。

2019年法律行業裡邊,像大魚、新則、海蜂法務,他們開始在行業裡面講運營對律師團隊、對整個法律行業變革的重要性。前輩們在做這些事情讓我很感慨,好像是突然有人就來了和你站到同一條線上。 大環境的變化導致大家都有線上的動作,可能說2020年的下半年,很多團隊會開始做更多線上的嘗試。我從來不認為線上和線下是分開的,而是互相引導助力團隊的發展,給行業帶來更多的變化。應對大環境,我們需要做什麼?找到自己的定位、優勢,讓自己具備行業所要求的全方位運營能力,其次拓展其它的邊界能力,這樣下來運營的生命週期會更強;

不要固步自封。很多行業是比較傳統的行業,信息比較閉塞,也導致我們在運營的過程當中其實是看周邊的人怎麼做我們再怎麼做。律師行業裡面目前沒有絕對的參照物和標準,大家需要走出去,走出去的第一點就是緊跟趨勢與創新。 為了應對未來更多的玩法和聲音、現象,呼籲大家向全棧運營力的方向去發展。如果哪天你真的不願意在法律圈裡“玩”了,真的掌握了這些能力之後實際上你去做

跨界人才也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哪天你不想做運營想轉型去做律師,或者去律所做相關的運營管理者,這也是一條路,希望大家能夠拓寬這樣的思路。

結語: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有跨界能力的人。比如現在很多律師因為團隊發展的需要想做運營,或者因團隊發展需要而被迫去做運營,其實大家也是在嘗試擁有跨界能力。不管是做運營還是其他,我覺得這個很重要,現在正在做運營的小夥伴,跨行業、跨群體、跨資源其實都可以理解為跨界能力。

前五年,法律行業的運營走到了今天,現在很多團隊也意識到了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我希望、也相信接下來的五年,一定是法律行業精細化運營階段的到來。

2020年的春天,从关注法律圈运营人的成长开始|2月榜单
2020年的春天,从关注法律圈运营人的成长开始|2月榜单

下期榜單,再會。

終審|偉 娜

2020年的春天,从关注法律圈运营人的成长开始|2月榜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