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一次試駕引發的震憾

在飛馳的汽車上雙手離開方向盤去喝杯咖啡所帶來的震憾?

試駕過理想汽車你就會懂,那是一種嘗過就回不去的體驗。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SUV形態,純電驅動,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起初,鬆開油門、離開方向盤時,內心還是會忐忑這麼做的後果(飛速計算我大概要賠多少money),畢竟是在鬧市區下班高峰期以“失控”的方式試駕一輛陌生的電動汽車。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一眼望過去全是屏幕,幾乎把能取消的機械按鍵都取消了。

當車速飆升,開啟駕駛輔助系統,主駕屏幕上實時顯示車道、車輛前、左右出現的物體,精確且與實際相符,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系統根據設定的車速,當前車道線、前方車輛的加速情況自動加減速,第一次遇到前方車輛急剎車,我還是會下意識把腳放在剎車踏板上;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設定好時速,就可以開啟輔助駕駛功能,汽車會自動識別周圍的障礙物。

左右車輛強勢插入時,我也會下意識把手放在方向盤上,當然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系統見招拆招一一化解,雖然只是最初級(level2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給予我的震憾讓我徹底相信無人駕駛的時代即將來臨。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已知能夠反應出無人駕駛技術級別的最好定義。

還記得第一次被震憾,是1993年在一臺486DX2 66MHZ臺式電腦上播放了《True Lies》DVD碟片,那種遠超電視的清晰畫面(720P 1280*768)和定位精準的槍聲(dolby audio)深深的震憾了我的心靈,讓我相信未來電腦可以編輯有聲視頻。(電腦裝有聲霸卡、視頻卡、DVD-ROM、彩色CRT屏幕、2.0桌面音箱)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他的性能相當不錯,除了看DVD,甚至可以玩“3D”遊戲DOOM。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第一次在臺式電腦上聽到定位精準的槍炮聲音,實在震憾。

第二次被震憾,是1999年在裝有Voodoo 3d加速卡的臺式電腦玩3D遊戲。《NBA LIVE 99》中的人物細膩的面部貼圖(浮點運算精度)、逼真的扣籃動作(動作捕捉技術)以及球場變換的燈光(實時光影運算)著實震憾了我,讓我相信虛擬現實技術(VR)最終會實現,屆時VR不再需要藉助頭戴設備,電腦桌面不再是2D平面,而是3D空間中。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Voodoo顯卡使我們運行3D遊戲成為可能,電腦顯卡從此走向快車道。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NBA LIVE99》極具真實感和光影紋理的技術處理,甚至給玩家帶來了觀看電視直播的體驗。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NBA LIVE99》帶來了遊戲畫面上質的飛躍,在一段時間內統治籃球遊戲市場。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震憾越來越少,理想汽車讓我管中窺豹,感受到未來無人駕駛技術的能力與前景,引發我對未來汽車行業的無限聯想與思考。

無人駕駛技術是汽車行業的未來

理想汽車是全新的汽車形態,有別於傳統汽車,雙電機4輪驅動,純電池驅動模式,自帶1.2t發動機,僅能給電池預熱和充電,以適應國內目前的充電樁匱乏的現狀。自動駕駛技術的原理跟某品牌掃地機器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一臺掃地機器人擁有14種傳感器。

掃地機器人LDS激光全局規劃導航系統通過多個傳感器和無人車級SLAM算法進行動態路徑規劃,這樣機器人就可以提前規劃路線,避開障礙物,實時修正,並以最合理的路徑完成任務。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傳感器獲取數據,通過CPU運算,完成實時動態路徑規劃。

自動駕駛的原理如出一轍,不過是精度要求更高,複雜路況條件下,路況監控、路徑規劃、實時狀態調整、指揮車輛做出加減速等等,都需要高性能、極穩定的中央處理器、更高精度的傳感器、帶有學習功能的智能避障、路徑規劃算法以及高速互聯網雲端數據庫支持,這都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廠商面臨的瓶頸。但我堅信,隨著5G高速移動通信技術、量子計算機技術、高性能無刷電機技術、大容量高轉化率電池技術等廣泛應用,無人駕駛汽車形態一定會問世。

就像年輕的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130年間歷經無數次嘗試和突破,才有了今天汽車的模樣。

1885年,德國人卡爾·奔馳發明了世界第一臺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當時的人們還習慣於策馬奔騰,對性能柔弱,噪音巨大,問題不斷的汽車嗤之以鼻。然而正是這個當時被認為一無是處的monster,擴展了人類的生存範圍,改變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這種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東西是今天汽車的根源。

1895年,米其林工程師發明了首條轎車用充氣輪胎。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自行車輪胎像不像?

1930年,摩托羅拉推出了全球首款車載無線電收音機,售價高達130美元,而當時一輛福特Model A的售價僅540美元。摩托羅拉的名字由motor(汽車)和ola(西班牙語中的聲波)組成,從此,人們在駕車出行時也可以收聽電臺節目了。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今天汽車標配的收音機,在那個年代絕無僅有。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原來摩托羅拉名字的由來是車載收音機。

1939年,美國曾經的豪華汽車品牌帕卡德推出了全球首款配備空調系統的車型,該系統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車內乘員的駕乘舒適性。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想像一下沒有空調的汽車,駕駛起來是什麼感覺。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空調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1959年,沃爾沃推出了全球首款標配三點式安全帶的車型PV544,這種被動安全裝置是由時任沃爾沃首席安全工程師的尼爾斯·博林設計的。使用三點式安全帶,可以在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大大降低受傷幾率。因此從1963年起,沃爾沃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大面積推廣這種三點式安全帶。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為什麼一直說volve汽車代表安全,是有歷史的傳承。

1971年,福特率先將安全氣囊裝在試驗性質的車輛上,隨後在1973年,通用也開始為雪佛蘭試驗車配備安全氣囊,但當時的技術並不夠成熟。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現在習空見慣的安全措施,也是由人創造出來的。

到1974年時,凱迪拉克、別克、奧茲莫比爾的旗艦車型都已經可以選裝安全氣囊,而首款配備乘客安全氣囊的則是奧茲莫比爾Toronado。

1995年,奔馳率先為代號C140的S 600 Coupé配備了ESP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很多汽車品牌都有該系統,但各廠家的叫法不同。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這也許是最早出現的車輛駕駛輔助系統。

現在是中國汽車行業突破重圍登頂世界製造業之顛的最好時機

當今汽車製造業的掌上明珠是超跑發動機製造技術,這個領域只有法拉利、蘭博基尼、布加迪威龍(大眾)等極少數巨頭掌握核心技術,V12發動機艙的合金材料配比,動力匹配數據庫,專業調校技術,變速箱製造技術等等,高溫高轉速下穩定的氣缸活塞運動輸出動力,高性能變速箱匹配動力給前後輪胎,成就了百公里加速3-4秒的傳奇,這些技術很多都運用在大飛機引擎製造中,乃各國之絕密,以中國目前的基礎材料水平、機械製造精度,想從從機械設計製造上超越對手,短段時間內絕無可能。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法拉利的v12引擎,集世界最高設計製造技術於一身,幾乎是一件藝術品。

而無刷電機技術的問世,徹底打破了超跑巨頭的壟斷。無刷電機其實就是個三相交流電機,靠控制器把直流電轉換成三相交流電,並根據電機裡的傳感器霍爾元件進行換相使電機正常運轉。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無刷電機設計製造門檻較低,因為其傳動原理不同,性能完全可以媲美傳統發動機。

由於沒有傳統發動機加變速箱傳動結構的能量損耗,由控制電流來驅動電機,能量轉化效率極大提升,同時無刷電機的磨損主要是在軸承上了,從機械角度看,幾乎是一種免維護的電動機了,必要的時候,只需做一些除塵維護即可。無刷電機完全繞過傳統機械引擎製造的技術門檻,輕鬆超越傳統機械引擎和變速箱匹配的百公里加速成績,並且有極強的G加速特性(高扭矩)。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無刷電機技術的先進性,要跟有刷電機對比才看的明白。

高性能的無刷電機需要用電驅動,用電池替代油箱,大容量鋰電池技術就是徹底改變以油為動力源的傳統汽車的核心技術。中國的比亞迪公司作為老牌電池生產廠家,掌握核心技術,該公司生產的電動大巴車已經佔據英國純電動大巴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僅是歐洲市場,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也已經進入了美國、日本市場,在美國純電動巴士市場,比亞迪的市場佔有率高達80%。

理想足夠豐滿,現實不再骨感,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屬於我們

掌門人王傳福的遠見,為比亞迪公司贏得了先機。

細數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歷程,每一次技術革新、人口紅利、產業升級、金融熱點的出現都深刻改變汽車工業發展的格局,各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產業奇蹟。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奔馳、福特、通用等汽車公司相繼成立,汽車生產進入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變速器、四輪制動、獨立懸掛技術、壓減震器等技術不斷問世;二戰結束後,日本迅速崛起,至80年代,產量達到1100萬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流線車身,前輪獨立懸架、自動變速器、全輪驅動等技術層出不窮;20世紀70年代後,歐、美、日之間貿易摩擦不斷,韓國在激烈的競爭中崛起,成功實現了技術跨越,成為世界汽車生產一個重要基地,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噴油和點火、三元催化劑等技術應運而生。

21世紀的今天,中國擁有改變世界汽車行業格局的新技術,我們將創造出全新的汽車形態,無人駕駛技術不是終點,也許未來的汽車不再需要輪胎,道路不再是的2維座標,而是3維座標,屆時中國的汽車製造業一定會實現彎道超車,登頂世界汽車製造業之巔。

這裡是蝸牛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