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油膩青年2


批判性思考是一種幫助我們思考的技巧,是一種思維武器。有了這個武器,我們就不會被各種天花亂墜的忽悠欺騙,同時我們在表達見解的時候,也會較少犯邏輯錯誤。因此,批判性思維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該如在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呢?


首先要明白,對一件事情為什麼有的人持肯定意見也有的持否定意見呢?另外,即使是同一件事情同一個人也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這就是哲學上的辨證思想了。

辯證法這個概念已經蘊含著否定的含義,即通過否定達到肯定。我們對周邊發生的事情或者現象能提出自己批判性見解那代表著我們還在理性的思考,即使這種批判帶著個人主義色彩,畢竟那也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想法。


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就在於人能理性的思考。同時我覺得辯證思考是一種尊重客觀事實的思維方式,是關於社會和自然的對抗的普遍解釋原則。當然,作為普遍解釋原則的辯證法決不停留在對錶層的解釋上,而是要求對現實的內在聯繫作以批判性反思。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實我們可以從多角度去思考原因,發現問題的本質,不在侷限於一點或者兩點。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工具,工具就是拿來使用的,需要不斷的練習,有效的去利用這種工具為我們服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刻意反駁或者凡事都批判”。但其實,批判性思維指的是一種謹慎地運用推理,去斷定一個斷言是否為真的能力。它使得一個人能夠始終保持獨立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全盤接受。

批判性思維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因為我們需要批判性思維幫助我們在面對互聯網、新媒體上各種亦真亦假的信息時仍然保持清醒,作出理智的判斷;

也因為我們太容易陷入一些邏輯陷阱裡:

1. 急於下結論

有時候我們在看到一個現象時,如果有一個看起來說得通的解釋,我們就很容易欣然接受、甚至深信不疑。

比如,一個朋友在你感冒時向你推薦一款感冒藥,說“上次我感冒時吃了它就好轉了。”你第一反應可能會覺得很合理,但其實,你的朋友康復不一定是這個藥的作用,還有可能是感冒在經歷過一個週期後自行好轉。

因而,在我們得到一個解釋後,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還有另一種替代解釋呢?

2. 把“相關關係”誤當“因果關係”

比如,“專家說,多吃燕窩讓人皮膚更好”,這句話會讓人誤以為是吃燕窩讓人皮膚變好,但實際上,“吃燕窩”和“皮膚好”之間僅僅是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有可能是會吃燕窩的人本身就注重皮膚的保養,花心思在護膚品、美容上,所以才皮膚好。

3. 訴諸人身

因為一個人的個人品質、興趣愛好或者過往經歷而攻擊他的觀點。比如,“那個科學家曾經婚內出軌,別相信他說的。”但其實,持論者的個人品質與其論證的質量並無關係。

4. 因人納言

對一個人或某個組織的積極評價直接轉移到對他觀點和論證的評價上。比如:“他成績那麼好,他說得肯定都是對的。”

5. “共識”即是正確

“大多數人”這樣的字眼也常常出現在斷言和論證中。但其實,認為多數人支持或者相信的觀點就是正確的,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假設。這就像一個謠言可以被廣泛傳播,並讓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但並不代表它就是真的。

那麼,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呢?

1. 學會提問

首先,要培養批判性思維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學會提問。當我們看到到一個信息時,不要僅僅是被動接受,而是要提出批判性的問題——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有什麼證據支撐嗎?證據的來源可靠嗎?

比如,當我們在網絡上看到“吃菠菜補鐵,吃豬蹄豐胸”的言論時,就需要問自己,“這話是誰說的?是來自科學機構還是個人?有研究證實了這些嗎?”

2. 要學會質疑“想當然”的假設

“想當然”的假設就是那些我們基於自己或他人的經驗,習以為常認為是“事實”的事,對於這種事我們很少費力思考,也鮮少存疑。例如,“晚上應該睡夠8小時”、“女生比男生更多愁善感”等等。從這些”想當然“已久的假設開始申思,能幫助我們養成在日常生活中理性思考的習慣。

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方法看起來不難,但在實際生活中,去應用和思考是很難的,希望未來你在聽到他人的論斷時,能多跳脫出來想一想,多問一個為什麼。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Browne, M. N., & Keeley, S. M. (2007).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Pearson Education, Inc.

Moore, B. N., Parker, R., & Rosenstand, N. (2011). Critical thinking. McGraw-Hill Education.


知我心理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的學校紛紛颳起了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旋風。簡單來說,培養批判性思維就是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的過程。

當你聽到批判性思維的說法,可能會對其中的“批判”二字特別敏感,批判性思維就是消極的批評嗎?我們先來看看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英文解釋: “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s to form a judgment”(通過對事實的客觀分析,進而形成更好的決策和判斷)。

比如,當我們帶孩子來書店挑選要買的書時,自然思維的孩子會通過第一印象決定要買的書。可能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他喜歡的樂高玩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會打開這本書,試著讀上幾頁,看看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書,自己是不是可以理解故事的內容,進而做出判斷買哪一本書。所以批判性思維是摒棄表象,通過分析和評估,看清事情本質的過程。

美國的學校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美國的共同核心課程標準(Common Core Standard)提出的七項思維方式,排在首位的就是:批判性思維。那麼,美國學校和家長會從哪些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塑造這種思維方式呢?

區分事實和觀點

美國的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區分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這是批判性思維的基礎。記得今年剛開學時,小媛老師的學生Susan紅著眼眶跑過來說:“他們說我不懂得分享!” 這是個極佳的傳達批判性思維的機會。我告訴Susan, 他們的話只是他們的觀點,你可以用事實證明給他們你是個懂得分享的朋友。於是,Susan回到座位,分享自己的彩色筆給她的朋友們。

別說是小朋友,就是我們大人也常常被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所影響。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懂得那些所謂的“看法”都是別人的觀點,我們要用有力的事實來反駁這些人的主觀臆斷。這麼說來,學習觀點和事實也幫助孩子塑造自己的高情商了!

在課堂上,美國老師會用這樣的教學海報,來給學生直觀的展示觀點和事實的區別:

  事實:就是可以反覆證明的東西。關鍵詞有:科學概念,數字,日期,歷史事件,信息文等。

  觀點:是一個人的感受或者想法。關鍵詞有:我覺得,我想,我相信,最...等等。

  接下來,拿冰激凌舉個例子。

  關於冰激凌的事實:冰激凌很涼;吃完一個冰激凌,要吃大約50口;用牛奶可以做冰激凌。

  關於冰激凌的觀點: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最好吃;每個人都喜歡吃冰激凌

  現在,該小朋友動動腦了,把下面這些表達事實或者觀點的陳述進行討論,並分類哪些是表達觀點的句子,哪些是表達事實的句子。分好類寫在練習紙上。

  (文末附加模板免費下載方式)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美國課堂很常用的“I have, Who has"的遊戲,翻譯成中文是”我有...誰有..."。

  怎麼樣來玩呢?老師打印出來下面的卡片,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張。每個卡片上有兩個句子:

  1. “我有..." 2. "誰有...?"

  怎麼玩呢?第一個學生說:“誰有一個關於巧克力蛋糕的事實?”,拿著我有“巧克力蛋糕是巧克力色的”卡片的同學,舉起卡片,讀出“我有”的句子,然後問“誰有一個關於小鳥的觀點?”。

  接下來,拿著小鳥觀點的同學舉手說:“我有藍色的小鳥很漂亮!”,“誰有一個關於自行車的觀點?”。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學生讀完卡片上的句子。這個遊戲很受孩子們的喜歡,一方面孩子們有很強的參與感,另外也鍛鍊了他們的聆聽能力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文

  不盲從、有主見的表達是孩子批判性思維的外在體現。學會了區分觀點和事實,下一步就是教給孩子如何用批判性思維,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了。

  美國的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寫觀點作文(opinion writing),先提出觀點,然後通過有效的論據和事實,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上方的教學海報清晰的表明了觀點性作文的定義和組成元素。如何讓孩子在寫作時具有批判精神呢?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進行頭腦風暴,用質疑的精神探討要寫的主題。在頭腦風暴時,有的孩子會說:“這個主題太難寫了”,有的說“我沒有很多的事實論據來支持這個主題!”。可見,小朋友們一邊討論,一邊在動腦筋,用批判性思維思考著自己最想寫的主題:

  圖片來自網絡)

  然後,我們要教給孩子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換位思考,往往看的更客觀更全面。

  比如,讓小朋友從不同人(學生、校長、老師、家長) 的立場,來分析“學生是不是應該有家庭作業?”

  接下里,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用充足的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這個論據可能來自書本,也可能是我們的生活經驗。同時,我們要考慮到我們的讀者,什麼樣子論據能讓他們產生共鳴,有共鳴的文章更能讓人信服!

  有了觀點和論據,如何將這些信息有邏輯的組織在一起呢,在之前的公眾號分享中,我們曾提到用“奧利奧餅乾“寫觀點性作文。

  文末附奧利奧餅乾寫作模板下載方式)

  奧利奧OREO餅乾的四個字母分別代表:

  O: Opinion (觀點)

  R: Reasons (論據)

  E: Examples (舉例)

  O: Opnion (觀點)

  其中的幾個原因可以是並列關係,也可以是遞進關係。

  最後,為了使寫出的句子更具思辨力,小朋友們還要學習觀點性作文的句式, 不要總是"I think..."了,這裡有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句式:

  思維方式培養不是一日之功。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為大家拋磚引玉:鍛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從教給孩子區分“觀點”和“事實”開始吧!

求關注!


你好蟲蟲老師


這個提問 不準確。 思維的高級水平 應該是辯證思維! 而批判性思維詞語容易誤導自己 思維走向處處敵對、否定、偏離理性。

由此,給家長普及思維的發展不同階段:根據不同階段思維特點去 促進訓練孩子,才是對孩子思維能力的正確培養:

1,嬰兒思維是最最低級的 是感知運動階段。 意思說是 通過 嬰兒各種感知覺去認識和判斷人和事,通過運動動作 去認識判斷人和事。 所以 嬰兒 喜歡 用嘴,用手,各類感知覺去探索世界。

此階段,家長多提供孩子的感覺 知覺的刺激,各類的玩具 也要重點是 對孩子的各類感知覺的刺激培養,讓孩子在動手、動腳、甚至嘴咬 啃等 刺激孩子感知覺高速發展,就是促進孩子此階段思維的高速發育。

2、幼兒園階段,孩子思維是前運算階段。 孩子開始對自己有認識了,自己有了很大的情感體會了,開始根據自己的這些感受來判斷人和事了。但此階段孩子 沒有抽象思維,僅僅在具體形象思維範圍的思維水平。

由此,家長講道理,孩子只會復讀式的背誦複述,無法理解真正涵義。既不理解抽象的概念言語,更不會自己抽象思維去考慮事情。

所以,此階段 家長訓練培養孩子的思維,必須要根據具體形象進行。就是:要利用跟孩子游戲機會,利用跟孩子看卡通故事影片機會,利用繪本故事 機會,跟孩子灌輸 行為規則,傳遞給孩子善惡美醜的分辨。 在具體形象配合下,孩子才能理解到位。才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進一步快速 走向更高階段。

3、小學階段,思維是具體運算階段。 開始有了初級的抽象思維,但此時的抽象思維還是依靠具體形象的。所以,低年級小學的應用題永遠有小紅小明,就是必須在具體形象依託下,孩子才能夠進行思考。小學的數學題 就是對孩子的思維水平的訓練培養。家長的人生道理給孩子傳遞過程中,一定多結合生活實際,更要在孩子的行為細節中,及時準確指出孩子的 好行為 和需要改正的不良習慣。有了具體實際的配合,孩子才能通過抽象思維進行 掌握領悟透徹。

4、中學階段 是成年前的過渡階段。也就是 成年人思維水平的 起步初級階段。 叫做:形式運算階段的低級水平。

初中 高中,各種理科的學習,就是針對形式運算階段思維的培養訓練。 即 邏輯推理能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等 。這些能力在不斷培養訓練中,得以提高進步。

形式運算階段的 低級水平 表現為 非黑即白的二元次特點。

孩子對 人和事的判斷,就會習慣非黑即白。例如 孩子成績好 就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不聽任何缺點提醒的 盲目狂枉樂觀;成績一次考砸,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前途,毫無希望等消極極端。 家長引導孩子 減少非黑即白思維,學會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 類似做題生活的 證明題,公式推算練習等,都是刻意培養孩子的思維 有非黑即白 想著辯證思維高水平發育。

這裡有個誤區:成年人年紀大 不代表思維就是高級水平。如果成年人思維僅僅停留在中學階段的非黑即白,那麼 他的思維水平就是形式運算的低級階段,不人為刻意的去訓練,很難提高思維進入高級辯證思維能力。

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鼓勵孩子刻苦學習中學的 數理化的公式推倒和證明題;另一方面 自己思維水平的辯證,就會薰染孩子思考分析問題的辯證習慣。一件事,從多角度思維,多換位思考,多討論一件事的不同觀點看法,杜絕評價,多些分享想法與建議。這是辯證思維的培養。

家長習慣評價、扣帽子、貼標籤 給孩子,孩子思維就會被固定在 非黑即白的低級形式運算階段了。


鈴蘭王強老師


直接先看圖:【希望大家慢慢一個字一個字讀】

一邊思考事物【第一層思維】,

一邊對自己思考事物的思維進行思考【第二層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第二層思維,屬於元認知。

對第一層的思維的結果和過程進行重新思維

即對第一層思維進行評估、監控、改善。

缺乏批判性思維會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症狀

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觀點】,
然後就把這個觀點當作事實了


我認為這件事情他是針對我,
然後把這個觀點當作事實了,
認知即是事實,不能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檢查。

任何信念、觀點都要視作假設

把你的想法、觀點、信念,都視作假設,

即使你很喜歡它,

都要去懷疑它、否證它

找事實、論據去做否證,

幹掉你的寵兒【心智中持有的假設】

一個簡單的思維方法來使用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讓思維變得可操作

批判性思維要想辦法能在實際的工作與生活中運用起來,更重要的要形成一套自己的使用批判性思維的【思維方法】。

就算有時你能明白批判性思維,但在實操過程中常常因為缺乏有效又簡單的思維方法,讓批判性思維只是停留在語言層次。看圖

批判性思維的理念要懂,

批判性思維的方法也更要懂,

需要一定的思維方法來駕馭【批判性思維】,

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思考。

這是培養自己批判性思維的比較能接地氣的方式。

舉個例子:


認知框架


真心爸媽是兩孩爸媽,致力於家庭教育研究,出版有自己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我們從育兒實踐的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認為,

批判性思維,從本質上說,是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就是說,孩子能自己思考問題,做出分析、判斷、得出自己的看法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培養。有幾個方法:

1、從小引導孩子自己想問題

和孩子聊天時,多問孩子“你怎麼看”,少給跟孩子說:“別胡思亂想”。

很多父母是在孩子小時候不鼓勵孩子獨立想問題,等到孩子大了之後,又批評孩子遇到事情不會自己動腦筋。自己動腦的能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孩子從小到大一點點養成的。

2、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一些父母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經常認為孩子的想法幼稚、沒有道理,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且批評孩子想得不對、不好。這樣的孩子,沒有辦法發展出批判性思維。

3、不灌輸、不洗腦

一些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把父母的所知、所想,都傳遞給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灌輸”的方式給孩子解釋問題、講道理,有的父母,甚至用強力“洗腦”的方式來“塑造”孩子。這樣的做法很可怕,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比較典型的做法是從小給孩子“講書”,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自己還不識字時,爸爸媽媽會給孩子講,講童話,講繪本,在畫面和文字之外,加上大人的理解、大人想要孩子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東西。

“看,這是小老鼠的媽媽,她多愛小老鼠啊,小老鼠多乖啊,小老鼠要聽爸爸媽媽話啊。”“白雪公主的後媽真壞,是不是?”

“看,漁夫這麼貪心,要這要那的,最後什麼都沒有了吧?所以,做人不要貪得無厭是不是?”

這種講法,等於是用成人的思考,代替了孩子的思考,長此以往,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會被束縛,無法發展,他從閱讀中獲得的,也只有爸爸媽媽講給他的東西,而不是他運用圖畫、文字等素材在自己的頭腦中進行思考、分析、判斷而獲得的東西。

所以,對於培養孩子“如何思考”“思考什麼”,真心爸媽的總體建議是:從一開始,就鼓勵孩子發展他自己的想法,大人從旁啟發、引導,但不灌輸、不洗腦、不輕易對孩子的想法下判斷、做批評。


如果父母能堅持從孩子一歲以內起就這麼做,孩子會很自然地發展成能獨立思考、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孩子。


歡迎評論、歡迎轉發,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真心爸媽”閱讀更多育兒和家庭教育文章。


真心爸媽


愛因斯坦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學會提問》這本書從提出批判性思維的問題著眼按照“理由-->結論-->假設”的步驟理清作者的邏輯,進一步提出自己的問題,逐步培養——正確思考與決策的能力。


《學會提問》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被某某專家的頭銜給唬住,尼爾·布朗稱之為“訴諸可疑權威謬誤”,《學會提問》還總結了常見的一系列謬誤,比如,稻草人謬誤、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訴諸公眾謬誤。數十所學院和大學曾經聘請布朗教授,協助教職員培養批判性思考技巧。

很多人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帶著看待事物正反兩面性的眼光思考問題,其實不盡然,尼爾·布朗在《學會提問》裡一開始就提出了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海綿式思維是一股腦的吸收,不作挑選;淘金式思維是有選擇性的、有區別的對待信息,帶著淘金的思維看待事物。因此,淘金式思維是開啟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

《學會提問》裡有一句總領全書的話:“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結果是要求一個人虛懷若谷地接納各種觀點,理性評判這些觀點,然後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決定接受哪些思想或採取哪些行動。”

我把這句話的內容總結成了三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發現問題

蘇格拉底說過:“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無所知。”帶著哲學家躬自反省的眼光,重新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是由爭議(或論題)推導出結論,沒有爭議/論題-->結論過程的問題只能是純觀點,沒有思考的價值。

一個問題值不值得研究的第一步,是找到爭議/論題和結論。就好比你大學畢業之後找工作,面試者說自己英語很好,成績優異,面試官怎麼知道呢?他要通過你的四六級證書、大學獲獎情況瞭解你,耐克創始人奈特·菲爾在招聘員工的時候,訴求是“僱傭有敏銳頭腦的人”,實際考量的就是有沒有通過會計和律師測試,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時間在別人身上賭一把了。”因此,空口無憑,你需要證明自己能力的憑證,否則,你所說的,是純觀點(沒有任何證據支撐的斷言。)

2. 分析問題

在找到爭議/論題-->結論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判斷成立不成立,“理由+結論”才是一個完整的推理/論證過程,找到這個組合——“理由+結論”是首要條件,接著,你還需要思考理由究竟有多大的力量、理由和結論之間的相關性如何,具體細節推薦仔細閱讀《學會提問》。

這裡提供一個案例給大家分析:

  • 人壽保險公司會拒絕一些高風險人員參保,如果你是保險公司高層,你會讓孕期27周孕婦參保嗎?理由呢?

(我先不給出答案,但是我承諾一定會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的,請放心!)

這個案例是從《當機立斷:通過“數字·事實·邏輯”做決定》裡扒出來,案例背景是日本的人壽保險公司的高層都是男性,他們容易把女性懷孕、生產想象成一件危險的事,所以“拒絕孕期27周以上的孕婦參保”。

然而“從預計死亡率來看,現在30歲的女性在65歲前離世的概率約為10%”,“人壽保險參保條件最根本的因素是‘預計死亡率’表格中的數據,表格中本來就包括了孕婦。”

看到這裡,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懷孕27周的孕婦也可以參保”。

這就是副標題“通過‘數字·事實·邏輯’做決定”的推理過程,找到缺失的信息,是判斷推理是否嚴謹的關鍵。

更深一層的分析問題,還要學會找出推理過程中沒有說出來的假設,找尋推理/論證的過程就完善了:理由-->結論-->假設。

3. 解決問題

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只剩我們前行。
——《鞋狗》

一個認清形勢的人還在守株待兔是毀滅性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這句話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之前已經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靈感到來的這一瞬間把握不住,之前的辛苦也就付之東流了。

存在這類問題的人,真的需要像《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裡說的那樣,好好修煉自己,也推薦看看《自控力》和《意志力》。

《學會提問》思維導圖

羅曼·羅蘭說:“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是浪費了時間。”我們的大腦其實是非常懶惰的,只有當真正的問題來臨,而自己沒有獨立判斷能力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偷的懶都是要補上的,不要偷懶,積極思考,“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仲夏夜之夢讀書


批判性思維,我的想法就是對某人的所作所為正確看法,或某一事物的新認識和新的見解,或某一事件的發展趨勢,或新聞時事類的重新認識,經過研判,加以否認或重新肯定的過程,後通過文字表達把思維過紀錄下來,形成意見和新看法,通過議論文的方式,提出論點,例舉論據,闡明論證,達到所期效果。 當然前提是必須遵循客觀事物的自然發展方向,雖現今社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要把握好方向,儘量不違背常理和自然發展規律,時事或新聞類事件評述,勿衝擊政治和本國國情或民眾意向,過於敏感性言詞能闢盡闢,樹立正確友善的辯證思維方式,在民主與集中制上,發揮自我,勿走思維極端,不至於同是評論大家,魯迅和郭沬若的觀點不同......。給後人留下既尊重又挽惜的兩人關係。 所以批判性思維,要批的正確,判的清楚,意識才能使思維正確發展,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有力,論證過程,字精意深,在論據的基礎上,發表你的看法,字字擊中要害,句句使其心服口閉,無言還擊,以達欲想效果,故思維就是議論性文章中,對論點所要論證的文字表達的認意,而文字是思維的最終結果。 純屬個人見解,謝謝!


gydvj馬蘭老兵


批判性思維,是我們傳統文化最缺少的基因,我們服從與盲從有餘,卻將批判性思維視為異端與另類。小者如中醫、氣功、國學,大者如崇拜普京,盲目排外。於是,魯迅至今被人謾罵,張志新慘遭割喉,方舟子面對眾犬亂吠。

但是,批判性思維,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斷進步的原動力!失去了這個思維能力,不是僵化,就是死亡。個人如此,民族與國家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