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道家人生哲学——人生唯有一“痴”字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道家人生哲学——人生唯有一“痴”字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曾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早年曾经在美国、德国留学学习,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以及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后回国任教于清华、北大等著名学府。

因着他以上的这些经历,有人也这样评价他,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语言天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活跃于文坛将近半个世纪的作家,而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就曾因为最早用中文翻译出“幽默”一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掀起过一阵轰动。

《京华烟云》便是他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两部作品其中之一。这部作品距今已经有百年之久,不仅在当时刊登上了在世界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纽约时报》,而且在1975年凭借这部作品林语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在当时不光激励了中国作家,甚至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学界。

而《京华烟云》的影响之大,从以下国外学者的评论中就可见一斑,一位西方读者说:“要想了解中国近代史,《京华烟云》是最好的诠释”,也有外国读者说,“《京华烟云》是最地道最能够反映近代中国历史背景的书籍”。

其实,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国内对林语堂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就文学成就来说,至今被许多人熟知的是被改编而且翻拍成电视剧的京华烟云。而对于他在学术领域的研究却一直被沉寂着。或者比如说《京华烟云》中虽然表达了林语堂对于国家民族的爱国情怀,但在国家激烈的抗战时期,林语堂却远在国外,就算中途曾经两次回国,也未曾逗留很久,他也因此一直受人诟病。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道家人生哲学——人生唯有一“痴”字

而在林语堂所有的修饰词的头衔里,最不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新道家代表人物”。然而事实却不尽如此,在他的作品里很多内容都体现了他对于道家思想的追求和理解。《京华烟云》中不仅是林语堂的爱国情怀的表达,更充满了道家思想。

《京华烟云》前面的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除此之外,《京华烟云》其中有闻名于世的佳话,有令人唏嘘不已的哲学道理,有传统的家族情感纠纷,也有人生应该怎样活着的平实的道理。或者我们自己过完这一生,或者我们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们总有时候能想明白这一生应该怎样去经营,去思考。

一、我们虽然知道生命有限,仍能决心明智地、诚实地生活

1.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了他乐观的性格

他的家庭很简单

,父亲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幽默风趣的牧师,母亲是个贤妻良母,此外家里有个固定的传统就是每晚都会轮流诵读圣经。林语堂人生的这十年,是在简朴宁静的环境,不仅是家庭氛围,看起来他前十年的人生都是由友好与善意包围着,而此后二姐的去世更是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他也因此感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也不过都是一瞬间的事,这期间的岁月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或声名大噪,或默默无闻,这些时光和经历也成为他一生可以汲取的无尽的力量源泉。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道家人生哲学——人生唯有一“痴”字

2.家人的支持成为他的力量源泉

“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名气的人”,这句话是林语堂二姐在出嫁前对他所说的话,当时十七岁的林语堂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然而他充满中国旧社会固有的传统观念的父亲,认为男孩子就是要出人头地的,而女孩子则最终是要嫁人的。

因此他父亲不顾他二姐想要念书的理想,将她嫁给了父母安排的家族联姻。在他去报到之际,恰逢他二姐结婚,所以有了这些话。他也用文字表述过,他上大学接受教育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他的人生背后,还有他最爱的人对他的期望和付出。他说:“我年少时所留的眼泪都是为她留的”。

二、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

1.所谓的理想生活

许多人在谈到自己的理想生活时,都会想到林语堂的这句表述。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一个中国的厨子,有一个日本的老婆,有一个法国的情人”。其实,这真的会成为所有人理想中的生活吗?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道家人生哲学——人生唯有一“痴”字

就林语堂个体而言,他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少成名,学贯东西,著作傍身。他也拥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两个人过着自己的简朴的生活,而作为文人,他既有作品,又没有文人的清高。

在文人世界里,他被称为是“活得最快乐最通透的那个人”,然而他的一生又怎么可能像外界看起来这么圆满,事实上,快乐与否,圆满与否,都是自己过的生活,而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只是在得意与失意中勉强度日生活而已。

2.得意与失意中悟透人生

而当林语堂悟透生命时,他就知道纠结这个过程中的小插曲已经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了。

我们身处这个大千世界,而且只是诺大世界中渺小的一粒沙尘而已,或许我们今日的行为并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不会对这个社会、我们整个人生的运行轨迹产生影响,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明白生命只是短暂一瞬,或许就算路途中会出现不舒心的困难和挫折,或许可以用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来说服自己享受你生命里剩下的一切。

人生本就是走走停停,

没有人会知道路上会有怎样的惊喜和失意,然而既然我们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作为我们自己做出了选择,人生已经在路上,我们可以驻足停留,但是我们却没有理由因为任何事情放弃我们原本的路和方向。正如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享受当下才是我们最需要去争取和珍惜的。

三、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1.只取“痴”一字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道家人生哲学——人生唯有一“痴”字

固然,林语堂这个名字前面拥有无数的形容词和头衔,而这些在他看来都不如一个“痴”字的评价来的准确平实。而事实上,或许正是“痴”让他拥有了林语堂名字前面的无数的形容词,无论是文学成就,还是生活中和爱人亲人的感情,或者还有实现了他童年时候许多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或者“痴”这个字更能体现道家思想在林语堂整个人生中的影响,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

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物欲横流,急功近利,每个人都是自私的,精明又斤斤计较,人人都争抢着想要成为一个精明人,却没有人想要成为这样的痴人。在我看来,成为这样的人,即使是在这样快节奏生活的世界也没有什么不可,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你的心境要能够跟得上这个世界的变化。

2.痴而专最为难能可贵

林语堂的一生也是只需要用一个“痴”字足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一生都在追逐让他痴迷的事情和人,无论是他作为谋生手段也足够热爱的文学事业,还是他对于爱情的痴迷,对于爱情,他似乎一直是痴迷而专一的。甚至,他对于出现在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给予他最珍贵的“痴”,我想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四、结语

《京华烟云》写给你的生活,这本书本就是中国传统社会家族的写照,男性是支撑起整个家族兴衰的经济基础,由此整个家族才开始建立起来,然而这整个家族中完整的架构、细小的方面都是依靠女性来维持发展和繁衍的。

《京华烟云》:林语堂的道家人生哲学——人生唯有一“痴”字

在这个社会里,男人女人都只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许当时理想就正如《礼记》中所描述的:“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个世界里的每个角色都各司其职,无论好坏,这总是世界在良好运行的表现。

或者随着经济和思想的发展,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想象早已发生改变,然而事实上我们无须去评价理想的好坏,关于你一生的轨迹,一生道路的选择,或许只是在于你小时候的经历,你的教育,你的经历以及这些对于你的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

林语堂的一生或许也正如《京华烟云》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潇洒自如,随心的生活,这也正是道家思想所追寻的“无”。叙述者永远是要做选择的,他在写这本书的过程,恰好将他的意识注入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