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历史的正确一侧》1: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历史的正确一侧》1: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今天开始我们来说一本2019年三月份出版的新书,叫《历史的正确一侧:理性和道德目的如何让西方伟大》(The Right Side of History: How Reason and Moral Purpose Made the West Great),作者是政论专栏作家本·夏皮罗(Ben Shapiro)。

《历史的正确一侧》1: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夏皮罗是个保守派,他写这本书有点忧国忧民的意思。他有感于现在自由主义盛行,很多人已经忘了西方文明是为什么强大起来的。他想再一次提醒美国人,西方的道统是什么。这本书反响很不错,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

那咱们中国人为啥要读这本书呢?我想引用三位有思想的中国人说过的话。

第一个是鲁迅。鲁迅先生说 ——

“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样称呼:一样是禽兽,一样是圣上。从没有称他朋友,说他也同我们一样的。” [1]

我觉得鲁迅先生说的有点偏激了,但是他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就是我们把外族、或者说外国人不太当人。我们跟外人总有隔阂感,有时候会表现为极度的自尊或者自卑。当然自尊还是主要的。我们中国人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认为我们是最有文化的,对外人通常是低看。

那么第二个出场的是胡适先生,他说 ——

“我们不能坐在舢板船上自夸精神文明,而嘲笑五万吨大汽船是物质文明。” [2]

鲁迅和胡适那一代中国人面临的大问题是如果咱们中国这么有文化,为什么近代西方这么强大,我们这么落后呢?有人提出西方只是物质文明强大,咱们中国的精神文明仍然是最先进的。而胡适先生不赞同这个自嗨的说法。其实这里面有心理学。我们专栏最近说过这个道理,人总是觉得自己身处马斯洛金字塔的顶层,有道德有追求,而认为外人都只重利益没思想 [3]。

那么西方有怎样的精神文明呢?我们能不能以朋友的姿态,去平等地看待西方的精神文明呢?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平等,已经解决了 —— 现在世界最大的轮船是中国的。那下一步我们是保持这个平等姿态呢,还是再次把西方人看做禽兽呢?

这就引出了第三个出场的人物,华为的任正非先生。他说 ——

“我们这些年,都是采取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测西方的意图。要对世界有充分了解,必须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4]

从打得过就是禽兽打不过就是圣上,到承认西方也有精神文明,到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我们用了将近一百年才完成这个认知上的转变。

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这是摆在今日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不理解有时候也能比他强,但是理解会有帮助。说话都说不到一个频道上太难受了。

所以我想通过解读夏皮罗这本小书,跟你一起探讨一点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我们讲这个绝对不是说中国人应该接受西方这些观念。你没有必要接受,也不一定赞成,但是哪怕是为了了解对手,你也应该*理解*这些观念。

1.西方文明的两个支柱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是帝国成熟以后就以儒家为主流。这本书说的西方文明,也是特指英美传承的思想文化。

我觉得这套思想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它是一个讲逻辑的系统。它不是说今天谁说个理论我们就这么做,明天谁又出个学说我们改成那么做,它有一个相当自洽的体系。这个体系就好像数学一样,从简单的公理出发,不断扩展。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应该怎么办,个人和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都能从这个体系里推导出来。

并不是说这个体系没有争议,但是大体上,西方历代的思想家都在这个体系里做文章。所以夏皮罗虽然不是学界泰山北斗,但是因为这个体系是明摆着的,他的总结不会有什么大错。

夏皮罗总结说,整个西方文明的思想,是建立在两个支柱之上。

一个支柱来自耶路撒冷,也就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旧约》明确提出,“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这句话不但埋下了人人平等思想的种子,而且给人提出了生活的目的 —— 人生具有神性的意义,人应该努力让自己接近上帝,所以人生就是要完善自我。

另一个支柱来于雅典,也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先贤们的思想。他们提供了“理性”这个概念,认为人应该通过理性去探索、研究和改造这个世界。

这两个支柱就是西方文明思想体系的公理。从这两个支柱出发,你马上就可以推导出几个推论 ——

第一,人生在世不仅仅有物质的追求,还有道德义务。你要做个更好的人,你要有道德,本质上并不是因为这么做对你有什么好处,而是因为你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接近上帝。

第二,大家都是用上帝的形象造出来的,所以除了上帝之外,没有别的权威。每个人如何接近上帝,那是个人的事情,而不是君主的事情。

第三,用科学理解世界,用技术改造世界,这些事儿你不但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科技来自理性。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认为历史应该不断往前进步。

耶路撒冷提供意义,意义带来人生的目的。雅典提供理性,理性带来达到人生目的的能力。一个西方精英学习过耶路撒冷和雅典的思想,他就完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

这就是西方文明的道统。那我们想想,这个体系,跟咱们中国人平时批判的那些“西方腐朽思想” —— 什么享乐主义、什么社会达尔文主义、什么历史虚无主义 —— 是不是不太一样。其实那些恰恰是西方主流思想所反对的东西。主流思想从来没有告诉人拼命挣钱拼命花钱,从来没有告诉人落后就要挨打,从来没有告诉人历史不分对错。


夏皮罗非常强势地说,凡是不符合西方文明核心观念的那些文明,都在历史上灰飞烟灭了。这么说当然太极端了,但是西方道统的确有底气。这个道统的第一个了不起之处,在于它对幸福的看法。

2.什么是幸福?

在西方正统价值观看来,幸福(happiness)和快乐(pleasure)是有区别的。你有一个完美的家庭,稳定的收入,有各种有趣的爱好,那些只是快乐,最多可以说是通往幸福的手段,不能说就是幸福本身。

西方道统认为真正的幸福是,道德目的。

希伯来语把幸福称为“Simcha”,意思是按照上帝的意志做事。上帝不关心你想要什么东西,上帝是让你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古希腊说的幸福叫“Eudaimonia”,这个词我们专栏最近说过好几次,它的意思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什么呢?实现人生的目的。而这个人生的目的,就是你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生命存在,去做理性的事情。

两者综合起来,长久的幸福来自于灵魂和头脑的自我修养,也就是完善自我。

你好好为完成人生的目的而努力,快乐会随之而来。有研究发现生活有明确目的的人,平均能比其他人多活两年,他们患上阿兹海默症的概率也比别人低,就算同样得了癌症,他们的治疗效果也会比其他人好……你会得到物质和人际关系的好处,但是你得知道,那些都只是幸福的副产品。

这个幸福观指引了历代的西方精英。比如我们知道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就有一句名言,说“最重要的不是你期待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而是生活对你有什么期待。”


那今天的美国人,明明物质条件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为什么幸福感下降了呢?

3.对幸福的追求

请注意,根据西方道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 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宪法说的是政府要保证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可没说政府要给人民提供幸福。比如说政府可以保护你的财产不受侵犯,但是你不应该指望政府给你提供财富。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幸福不是权利,追求幸福才是权利。这个区别有点微妙,但是非常重要。后面我们会讲到,为什么西方精英特别在意这一点,以及这个区别有什么后果。

但是现在美国有很多民粹式的自由主义者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人有幸福的权利,特别是有享乐的权利。他们说政府应该提供免费的大学、免费的医疗之类的东西,政府应该给人民谋福利。但这其实是把自己的幸福交到了政府的手里,那你还算得上是个有道德目的有理性的人吗?

而美国政客正在利用这一点。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在帮奥巴马竞选的时候,跟选民说“奥巴马会修复你们的灵魂!”总统能修复你的灵魂吗?特朗普更敢讲,说“我会给你一切东西。”可你的东西应该是总统给的吗?难道不是自己奋斗争取的吗?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现在民主党潜在的总统候选人,前任副总统拜登,他说如果他当选总统,他会治愈癌症!

把幸福的指望放在别人身上的另一个表现是如果不幸福,那就是因为有敌人不让我幸福。比如现在中美贸易战,美国底层一些人就认为之所以他没有好工作,是因为中国人抢了他的工作。


凡此种种这么一对比,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西方先贤到底厉害在哪里,以及现在的西方文明出了什么问题。

*

我们专栏去年重点讲过启蒙运动 [5]。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这本书里列举了启蒙运动以来的伟大成就,认为是启蒙运动造就了现代世界;卓纳·戈德堡在《西方的自杀》这本书里提出,启蒙运动和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都是不自然的东西,而现在人性的自然正在回头,所以西方文明有点危险。

现在夏皮罗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说为什么“自然的东西”以前没回头,现在开始回头了呢?

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文明的这两个支柱 —— 人生的意义和人的理性 —— 都只是信仰,而不是科学结论。

因为它们不是科学结论,所以你原则上可以不信!但是历史证明,当人们信这两个支柱的时候,文明就进步;当人们不信的时候,文明就会衰败。

而现在的情况就是西方人开始不信了。宗教成了被嘲弄的对象,理性受到质疑。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的时代,有这么多人感觉不幸福。


最后说明一点,夏皮罗本人信犹太教,但他并不是一个头脑死板的教徒,他能够以学者的态度对待基督教、古希腊哲学和现代科学。这本书说“信仰”也不是“宗教信仰”那个意思,但是你不可能脱离宗教去谈论西方文明。咱们完全不必纠结意识形态,下一讲就说宗教。

注释

[1] 鲁迅,随感录·四十七,收入《热风》 《鲁迅全集》第 1 卷。

[2]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选》序言。

[3] 精英日课第三季,《别人都在马斯洛金字塔的下部,我在顶层》。

[4] 任正非:用中式思维去理解西方是盲目自信,2018 年9 月29 日在公共关系战略纲要汇报会上的讲话。https://pit.ifeng.com/c/7icad9t2GeG 整篇讲话都值得读。

[5] 精英日课第二季,《启蒙与此时》系列。

《历史的正确一侧》1: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