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新高考改革選科目,考生能掌握這幾點原則,考上大學把握更大

新高考科目選擇好了,成績不理想的也可以變成“學霸”,選科也是一門技術。

然而,在現實中,很多學生選科具有盲目性、隨意性,比如有的跟風選科,有的是父母強制選科等,這樣選科的結果是選了一段時間後,就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這個組合,最後有麼被迫改組合,要麼就成了這個組合的“學渣”了。

新高考改革選科目,考生能掌握這幾點原則,考上大學把握更大

選科,比文理分科更復雜,對家長和學生的要求也越高。

一、新高考選科的5個原則

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文理分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科,但是實際操作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分數,對於學生來說,分數是第一位的,沒有分數,上不了大學或者好大學,談什麼興趣愛好?

那麼,新高考選科,要考慮哪些因素呢?這裡我給列出5個重要因素,供大家參考。

新高考改革選科目,考生能掌握這幾點原則,考上大學把握更大

1、自己能學的:自己能學,應該是第一位的,比如選擇物化生組合,是所選專業面最廣的組合,也是很多熱門專業要求的,但是如果你選擇物化生,連本科線都過不了,這樣的選擇對你有多大意義?自己能學得了的,能學得好的,應該是首先考慮的因素。

2、自己想學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都沒有錯,自己喜歡的學科,學起來就會輕鬆地多,也有利於你進行深層次學習。但是,興趣並非全部,曾經有這麼一個學生,化學每次都考50分左右,但是跟我說老師我對於化學有興趣,想學化學行不行?我問她有興趣為何學不好,她答不上來。這不是真正的興趣,真正的興趣,應該能從學習中找到成就感,成功感,而不是挫敗感。學習,應該是起於興趣,終於毅力,有興趣固然可貴,但是隻有興趣還是不行的。

新高考改革選科目,考生能掌握這幾點原則,考上大學把握更大

3、對手較弱的: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對手的實力就非常關鍵了,學生在考慮選科時,不要簡單進行橫向選擇,比如我的化學考慮70分,我的政治考了65分,所以化學比政治好。這種結論是不成立的,要看自己的實力在所有選科學生中的層次,化學考了70分,可能已經處於低層次了,而政治考了65分,也可能處於中上游。如果是這樣,在賦分制度下,選化學就會吃虧,選政治就會賺便宜,你選哪個?

新高考改革選科目,考生能掌握這幾點原則,考上大學把握更大

4、以後想做的:很多學生選科不看大學的要求,報考時就會遇到大麻煩,各地都會提前公佈高校的選科要求,學生和家長要到當地教育招生考試院查看,這是非常關鍵的。比如我以後打算學臨床醫學,那麼物理和化學基本上就是必選的,最好選擇物化生組合;如果我以後打算學人工智能,我只要必選物理就可以,其他兩科可以搭配自己最有優勢的學科。再比如,我以後想上警校,最好選擇政治學科。

5、學校提倡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學科,老師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業務優秀的老師,能夠幫孩子解決很多問題。所以,選科時要考慮學校的學科實力。另外一點,就是儘量避免走班,走班給學生和老師都形成很大的衝擊,走班的學生,缺少歸屬感,成績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新高考改革選科目,考生能掌握這幾點原則,考上大學把握更大

二、成績差的學生,如何選擇組合?

成績好壞,是相對的,比如在重點高中,成績差的學生,也是非常優秀的,以我所帶的政史地組合而言,這些學生主要來自班級的後幾名,但是因為是重點高中,在全市乃至全省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中,依然是成績較好的,選擇這個組合,賦分就很有優勢。

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我的建議是直接選擇政史地組合,不要考慮和理科的進行搭配。我帶的學生中,是政史地和史地生組合的混合班,從賦分情況看,史地生組合的學生,不如政史地組合的學生有優勢,這是因為生物這門學科,要和學霸進行競爭, 如果你沒有絕對的優勢,選擇了也會是人家的“炮灰”,而單純選擇生物一科,不選擇化學或物理,大學基本上有無法選擇理工科專業,最後還要選擇文史類組合,與其這樣,不如選擇自己能考更高分數的組合。

新高考改革選科目,考生能掌握這幾點原則,考上大學把握更大

如果政史地三科中確實有一科自己學不了,可以考慮在政史地生四科中進行組合,至於物理和化學,還是留個學霸吧,除非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只想學計算機等要求必選物理的專業,為了專業,我可以上差學校,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可以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