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古代崇尚周禮,當週禮遇到春秋戰爭會發生什麼呢?殘酷的戰爭變得讓人

啼笑皆非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曹劌論戰

在春秋時期,古代戰爭並沒有後世的多種多樣,十分簡單。在《曹劌論戰》中,記載了春秋時期的主要戰爭形式:依靠戰陣衝鋒進行拼殺,士兵的士氣往往能決定成敗。在長勺之戰中曹劌便是依靠給衝鋒的士兵鼓舞士氣,獲取的勝利。

在後世,不論三國、還是明清都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那就是“擂鼓出擊,鳴金收兵”,就是出自春秋時期,將領為了鼓舞士兵衝鋒的時候更有士氣,在衝鋒的時候擂鼓助威,收兵的時候鳴金示意撤退,逐漸發展的一種默契的約定。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在齊國與魯國的戰爭中,因此鬧出了一場笑話。齊國與魯國作戰時,齊國鳴鼓示意魯國進行衝鋒決戰,然而曹劌卻示意不允許魯國士兵鳴鼓出戰。接連擊鼓三次,齊國人看到魯國人沒有動靜,擊鼓沒有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反而士氣大跌。最後魯國趁機一舉擊敗了齊國,雖然魯國利用規則的弊端獲取勝利,是一種聰明的手段,但在當時是一種違規的行為,為當時的人所不齒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圖片來源自網絡)

在兵法中利用地形優勢獲取勝利,是戰爭中的不二法門。半渡而擊之,利用敵方渡河陣型混亂的時機,趁機攻擊可以達到輕鬆擊潰敵方的目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宋襄公所率軍,與楚軍在泓水河進行決戰,宋襄公趕到時,楚軍正在橫渡泓水河,士兵建議宋襄公趁機一舉大敗楚軍,但宋襄公卻說:“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認為趁敵人不備攻擊,不是君子的行為。當楚軍渡河之後一舉擊潰宋襄公,被無數後人嘲笑為愚不可及。在當時的人們,保持君子風度,比戰爭的勝負更加重要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圖片來源自網絡)

周禮已經深入春秋戰國每個諸侯的骨髓裡,有一次齊恆公出兵援助燕國剿滅山戎,當成功剿滅敵人之後,燕國國君對此十分感激,在齊恆公返回齊國的時候,親自送齊恆公到齊國境內。齊恆公卻對燕國國君說道:“我不是天子,按照周禮來說,諸侯相送不能送出國境,這樣是我對燕國國境的不禮貌。”於是齊恆公把燕國國君所經過的齊國土地,都割讓給了燕國。在我們看來,那有幫助了人家,不索取回報,反而因為人家走了自家土地就要送給人家的道理?在當時,齊恆公割讓土地的行為,普遍被認為是仁義的楷模,道德的榜樣。諸侯們聽到這件事,紛紛稱讚齊恆公的仁義。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上面的種種故事,只是春秋戰國時期因周禮,鬧出的一部分趣事。古代人為何如此尊崇周禮呢?甚至在戰爭中,寧可戰敗也要行周禮呢?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西周分封諸侯國

一、源自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度,冊封七十一諸侯國,而古代禮儀規定,同姓的人是不允許結婚的,而諸侯國之間經常彼此進行聯姻,到了最後,幾乎每個國家的皇室都彼此都能論的上親戚。如果一個諸侯國討伐另一個諸侯國,即便戰勝了並不能真正地佔領,如果佔領了會遭到周圍諸侯國的圍攻,理論上這些諸侯國都是周王室分封的,不能越過周王室佔領國家。再加上這些諸侯國多少有點血緣關係,戰敗的一方向戰勝的一方道歉就可以。到最後,戰爭的目的成為了一種讓對方心服口服的手段,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消滅對方。周禮也就根深蒂固成為了戰爭的指導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圖片來源自網絡)

二、當時的社會條件所限制,交通不便加上地廣人稀,雖說有七十一諸侯國,但每個諸侯國大小不一樣。即便滅掉一個國家,獲得利益並不是很大,反而要派出人手去管轄,在名義上被其他諸侯國恥笑,反而佔領一個國家顯得得不償失。這也是春秋爭霸時,小國被滅之後,反而還能復國的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三場啼笑皆非的戰爭,流芳百世全因根深蒂固的周禮

(圖片來源自網絡)

當西周末年,天子的威嚴被削弱到了極點,才逐漸形成了大國吞併小國的行為。但是深入人心的周禮,卻無法一時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