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从“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天津的海河边,有一个笨小孩,出生在一零年代。十来岁到城市,不怕那太阳晒,学艺在二零年代,发现了相声里那些个帅卖怪坏,他偏学不来。

从“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1917年,和相声八德齐名的相声艺人郭瑞林迎来了一个儿子的诞生,这个叫郭荣起的孩子寄托了郭瑞林的希望。由于郭荣起四岁就没了母亲,而郭瑞林常年需要去沈阳演出,他就将儿子托付给了自己的师弟李瑞丰,让师弟给儿子进行相声启蒙教育。

郭荣起八岁开始学习相声,这个年纪比其他一些门里的孩子要晚一些,常宝堃、李伯祥、魏文亮他们不到七岁就开始走红了。人家都说笨鸟先飞,没想到起步晚的郭荣起居然也是个笨鸟。不论怎么教怎么学,他背起段子来依然磕磕巴巴的。好不容易上个台说一次还得被轰下来。李瑞丰脾气不好,干脆就给他做了个定论:你就不是吃这碗饭的,你就是个笨蛋。

郭荣起11岁的时候郭瑞林从沈阳回来,眼看儿子的相声依然不上道他非常着急,于是他又将儿子托付给了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让郭荣起正式拜师成了马德禄的徒弟。

从“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马德禄对待郭荣起很是用心,生活上照顾之外,为了让这个笨小孩早点开窍他就用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熏”。马德禄是连兴茶社的掌穴人,他每天带着郭荣起去连兴茶社让他一边在台下擦桌子扫地干杂活一边听着台上的表演。连兴茶社当时可以说聚集着天津最好的一部分相声演员,像周德山、张寿臣、李寿增这些人都在这里表演过,郭荣起每天就和李寿增的徒弟孙少林一起在台下接受熏活。

可惜马德禄在1935年去世了,郭瑞林在1939年也病故了。郭荣起完全靠自己的方法继续去学习相声。他这个方法就是人勤嘴甜,博采众长。

从“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天津发大水洪水齐腰深,郭荣起趟着水去师兄李寿增家送月钱,李寿增很感动,感动是吧,好啊,来,教我两段吧。

河北梆子银派银达子,韩派韩俊卿唱得好,郭荣起每次去在台下听完再到后台请教,时间长了就熟悉了,熟了就好办,教我几句吧。

袁佩楼太平歌词不错,贯口好,口齿清楚节奏鲜明,郭荣起常去拜访请教。 按辈分袁佩楼得叫郭荣起师叔,你是我师侄对吧,来,给师叔说几段师叔听听。

除了这些名家之外,郭荣起还经常深入生活学习。当年相声倒口都是以山东话为主,郭荣起就经常去天津两个饭馆登瀛楼和天和玉吃饭,每次去都是点最便宜的菜饭。不为别的,这两个馆子都是天津最正宗的山东菜馆,伙计都是山东人。郭荣起就是过去和他们学最纯正的山东话。

从“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郭荣起的代表作《打牌论》了,这个段子最早叫《赌论》,是高德明首创的,不过高德明在相声里说的多是押宝掷骰子这样正宗宝局里的赌博,赌徒们对这个熟悉,一般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所以高德明的段子一直火起来。

为了改造这个段子,郭荣起决定用最普及的麻将和纸牌代替之前的押宝,他为了学习这些就每天带些水萝卜去街边找那些打牌的老太太。老太太们在那里打牌,郭荣起就把水萝卜当零食送给这些老人,不为别的,就是愿意坐在她们身边听她们说话聊天甚至斗嘴。

有了这些第一手的资料,郭荣起的《打牌论》成了相声里的经典段子,这段相声是嘴碎包袱密登峰造极之作,你都没法去统计这里面有多少个包袱。这段子一出,那简直是说一场火一场,就没有不响的时候。除了语言贴近生活,包袱密集之外,郭荣起的表演功力也是非常重要,他不论语速多快都能做到声声入耳,不论是第几次演出每次都和第一次演出一样生动诙谐。没听过这段相声的朋友一定要去多听几次,郭荣起朱相臣版,郭荣起张振圻版可以都听一遍,两个版本差别不大在某些小包袱上略有不同。因为这个《打牌论》,郭荣起还得了个外号:郭三元。

经过这些不懈的努力,郭荣起火了!

从“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1940年郭荣起被常连安慧眼识珠邀请到启明茶社,一开始给二蘑菇捧哏,一年后开始和刘宝瑞合作,他从此成为启明茶社的台柱子,后来还成为常连安的妹夫。

虽然郭荣起在京津两地都打开了名气和市场,但他和他的父亲郭瑞林一样并没有取得更大的声望。按照水平和取得成就看,郭瑞林是行内公认不亚于相声八德的大师,而郭荣起当年也是不亚于天津五档相声的实力。1947年天津《益世报》举行的相声大师评选中,侯宝林取得首席位置,郭荣起和常宝堃并列副席,可见他的实力已经跻身相声一流。之所以没有取得更大的声望,可能和他低调和性格和内敛的表演形式有关。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关于郭荣起的一些传闻也从来没见他回应过,比如说他和马家不和,和侯宝林不和,和杨少华师徒关系不真之类传闻,很少听到他有什么回应,这大概就是郭家低调实干的门风所致吧。

郭荣起的相声水平是业界公认的顶级水准。在某些方面他和侯宝林很像,一个是他自觉屏蔽传统相声里的一些荤臭段子,坚持说文明相声。这在旧社会是需要一定思想觉悟才能做到的。另一方面他坚持正唱,虽然嗓音条件不如侯宝林,但是他依然不愿意通过歪唱去取悦观众。

郭荣起的相声风格一般说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稳中爆脆。这么说吧,说学逗唱各方面来看,起码在说这方面业内少有能和他匹敌的。

虽然郭荣起不论是做人还是相声水平都得到行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但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度。这让笔者想起来一位同样低调的球星,斯科尔斯。可以用形容生姜头的话形容郭荣起在相声界的地位: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从“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议论大师,大师们却在议论他

郭荣起的代表作除了《打牌论》也有不少,比如《绕口令》,他的说法和别人又不一样,他可能是借鉴了自己小时候嘴笨的记忆,表演出来的失误就显得很真实,不像其他人表演的口误带有表演痕迹。他还有一版《夜行记》那是他根据自己惨痛的骑车掉沟里的真实案例改编的,和侯宝林版本不一样但是更有生活气息,毕竟那是人家亲自摔过的。此外,还有一个被广大相声爱好者传颂了几十年的群口相声郭荣起马三立赵佩茹版的《扒马褂》,被誉为群口相声之典范。郭荣起的徒弟们水平也都挺高,比较知名的有常宝霆,杨少华和谢天顺。

老天爱笨小孩,不,努力的笨小孩谁都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