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天津的海河邊,有一個笨小孩,出生在一零年代。十來歲到城市,不怕那太陽曬,學藝在二零年代,發現了相聲裡那些個帥賣怪壞,他偏學不來。

從“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1917年,和相聲八德齊名的相聲藝人郭瑞林迎來了一個兒子的誕生,這個叫郭榮起的孩子寄託了郭瑞林的希望。由於郭榮起四歲就沒了母親,而郭瑞林常年需要去瀋陽演出,他就將兒子託付給了自己的師弟李瑞豐,讓師弟給兒子進行相聲啟蒙教育。

郭榮起八歲開始學習相聲,這個年紀比其他一些門裡的孩子要晚一些,常寶堃、李伯祥、魏文亮他們不到七歲就開始走紅了。人家都說笨鳥先飛,沒想到起步晚的郭榮起居然也是個笨鳥。不論怎麼教怎麼學,他背起段子來依然磕磕巴巴的。好不容易上個臺說一次還得被轟下來。李瑞豐脾氣不好,乾脆就給他做了個定論:你就不是吃這碗飯的,你就是個笨蛋。

郭榮起11歲的時候郭瑞林從瀋陽回來,眼看兒子的相聲依然不上道他非常著急,於是他又將兒子託付給了馬三立的父親馬德祿,讓郭榮起正式拜師成了馬德祿的徒弟。

從“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馬德祿對待郭榮起很是用心,生活上照顧之外,為了讓這個笨小孩早點開竅他就用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燻”。馬德祿是連興茶社的掌穴人,他每天帶著郭榮起去連興茶社讓他一邊在臺下擦桌子掃地幹雜活一邊聽著臺上的表演。連興茶社當時可以說聚集著天津最好的一部分相聲演員,像周德山、張壽臣、李壽增這些人都在這裡表演過,郭榮起每天就和李壽增的徒弟孫少林一起在臺下接受燻活。

可惜馬德祿在1935年去世了,郭瑞林在1939年也病故了。郭榮起完全靠自己的方法繼續去學習相聲。他這個方法就是人勤嘴甜,博採眾長。

從“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天津發大水洪水齊腰深,郭榮起趟著水去師兄李壽增家送月錢,李壽增很感動,感動是吧,好啊,來,教我兩段吧。

河北梆子銀派銀達子,韓派韓俊卿唱得好,郭榮起每次去在臺下聽完再到後臺請教,時間長了就熟悉了,熟了就好辦,教我幾句吧。

袁佩樓太平歌詞不錯,貫口好,口齒清楚節奏鮮明,郭榮起常去拜訪請教。 按輩分袁佩樓得叫郭榮起師叔,你是我師侄對吧,來,給師叔說幾段師叔聽聽。

除了這些名家之外,郭榮起還經常深入生活學習。當年相聲倒口都是以山東話為主,郭榮起就經常去天津兩個飯館登瀛樓和天和玉吃飯,每次去都是點最便宜的菜飯。不為別的,這兩個館子都是天津最正宗的山東菜館,夥計都是山東人。郭榮起就是過去和他們學最純正的山東話。

從“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郭榮起的代表作《打牌論》了,這個段子最早叫《賭論》,是高德明首創的,不過高德明在相聲裡說的多是押寶擲骰子這樣正宗寶局裡的賭博,賭徒們對這個熟悉,一般老百姓根本接觸不到,所以高德明的段子一直火起來。

為了改造這個段子,郭榮起決定用最普及的麻將和紙牌代替之前的押寶,他為了學習這些就每天帶些水蘿蔔去街邊找那些打牌的老太太。老太太們在那裡打牌,郭榮起就把水蘿蔔當零食送給這些老人,不為別的,就是願意坐在她們身邊聽她們說話聊天甚至鬥嘴。

有了這些第一手的資料,郭榮起的《打牌論》成了相聲裡的經典段子,這段相聲是嘴碎包袱密登峰造極之作,你都沒法去統計這裡面有多少個包袱。這段子一出,那簡直是說一場火一場,就沒有不響的時候。除了語言貼近生活,包袱密集之外,郭榮起的表演功力也是非常重要,他不論語速多快都能做到聲聲入耳,不論是第幾次演出每次都和第一次演出一樣生動詼諧。沒聽過這段相聲的朋友一定要去多聽幾次,郭榮起朱相臣版,郭榮起張振圻版可以都聽一遍,兩個版本差別不大在某些小包袱上略有不同。因為這個《打牌論》,郭榮起還得了個外號:郭三元。

經過這些不懈的努力,郭榮起火了!

從“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1940年郭榮起被常連安慧眼識珠邀請到啟明茶社,一開始給二蘑菇捧哏,一年後開始和劉寶瑞合作,他從此成為啟明茶社的臺柱子,後來還成為常連安的妹夫。

雖然郭榮起在京津兩地都打開了名氣和市場,但他和他的父親郭瑞林一樣並沒有取得更大的聲望。按照水平和取得成就看,郭瑞林是行內公認不亞於相聲八德的大師,而郭榮起當年也是不亞於天津五檔相聲的實力。1947年天津《益世報》舉行的相聲大師評選中,侯寶林取得首席位置,郭榮起和常寶堃並列副席,可見他的實力已經躋身相聲一流。之所以沒有取得更大的聲望,可能和他低調和性格和內斂的表演形式有關。也是由於這個原因,關於郭榮起的一些傳聞也從來沒見他回應過,比如說他和馬家不和,和侯寶林不和,和楊少華師徒關係不真之類傳聞,很少聽到他有什麼回應,這大概就是郭家低調實幹的門風所致吧。

郭榮起的相聲水平是業界公認的頂級水準。在某些方面他和侯寶林很像,一個是他自覺屏蔽傳統相聲裡的一些葷臭段子,堅持說文明相聲。這在舊社會是需要一定思想覺悟才能做到的。另一方面他堅持正唱,雖然嗓音條件不如侯寶林,但是他依然不願意通過歪唱去取悅觀眾。

郭榮起的相聲風格一般說來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穩中爆脆。這麼說吧,說學逗唱各方面來看,起碼在說這方面業內少有能和他匹敵的。

雖然郭榮起不論是做人還是相聲水平都得到行家和觀眾的高度認可,但他一直保持著低調的態度。這讓筆者想起來一位同樣低調的球星,斯科爾斯。可以用形容生薑頭的話形容郭榮起在相聲界的地位: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從“笨蛋”到泰斗,人人都在議論大師,大師們卻在議論他

郭榮起的代表作除了《打牌論》也有不少,比如《繞口令》,他的說法和別人又不一樣,他可能是借鑑了自己小時候嘴笨的記憶,表演出來的失誤就顯得很真實,不像其他人表演的口誤帶有表演痕跡。他還有一版《夜行記》那是他根據自己慘痛的騎車掉溝裡的真實案例改編的,和侯寶林版本不一樣但是更有生活氣息,畢竟那是人家親自摔過的。此外,還有一個被廣大相聲愛好者傳頌了幾十年的群口相聲郭榮起馬三立趙佩茹版的《扒馬褂》,被譽為群口相聲之典範。郭榮起的徒弟們水平也都挺高,比較知名的有常寶霆,楊少華和謝天順。

老天愛笨小孩,不,努力的笨小孩誰都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