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推磨,摇磨,推个粑儿甜不过……“九十年代以前大巴山地区农村小朋友,相信所有人都会唱这首童谣,因为小孩子都喜欢吃粑粑,那时不象现在这么方便有钱去买,基本都是家里自己用粮食做,无论做什么粑粑,都少不了推磨,大人推,小孩推,大人小孩一起推,当年大巴山地区农村的小孩子,童年、少年基本就是在推磨中度过。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推磨“其实是一个统称,包含两种工具的使用,一是推磨子,二是推礌子,两种工具的区别除了体积重量不一样外,所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一般磨子较小较轻,推起来也较轻松,主要磨一些泡过的豆类玉米、垛碎的土豆红薯、新鲜辣椒和干辣椒,以及稻俗脱皮等。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礌子体积较大,重量也超过磨子两三倍,推起来较重,大多时候都是两个人一起推,小时候就常帮父母打帮手推礌子,或兄弟姐妹一起推。礌子主要磨一些硬物,如把玉米磨成玉米面,把小麦磨成面粉等。巴山地区农村家家喂有很多猪,主要粮食是玉米面,当年人们生活主食也是玉米面饭,因此几乎天天都要推礌子。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礌、磨的最早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古人用两块石头磨果壳和种子。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很多山区农村都还是家庭必备用具。就是现在,巴山地区部分农家还能见到甚至还在使用。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一般来说,磨子就是用一个简单的木架支撑着的,农村打豆腐、做辣酱、梭豆瓣、梭谷子、打粉、磨新包谷糊糊等都离不开它。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礌子相对复杂一点,因为比较沉重,加之磨出来的都是干细物料,所以一般都做有一个专业架子,四周有围板。最常使用的就是磨玉米面和小麦粉。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巴山地区有个谜语:上是岩(四川话读ai),下是岩,黄胡子老汉钻进去,白胡子老汉钻出来。说的就是磨玉米面,黄澄澄的玉米放进去,白花花的玉米面就出来了。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磨子和礌子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上下两块石头的接合面,都凿有不同方向并列的数道石槽,通过上面转动,以此吸进颗粒磨成粉或酱流出来。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这是《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石磨,距今近两千年了,跟现代的石磨仍一模一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无论是磨子还是礌子,用久了都要进行修理,不然就磨不出来。修理有专业的修磨师傅,当地称为石匠,不是谁都能修理的,主要就是将快磨平的石槽重新凿一遍,使用起来又象新的一样了。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因此,石磨一般不能让其空转,这样很损石槽。小时候就喜欢推着空石磨玩,父母见状就会大吵一顿。为了彻底杜绝这一现象,最早不知是谁编了一个故事流传至今,说推空磨会”惯甜耳“,就是耳朵里会流脓,大人从小就会给小孩子讲,所以小孩子们一般都不敢去推空磨。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几千年来,礌、磨伴随着巴山人一代又一代,不但给予了大家生活方便,更是大巴山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早上、中午还是晚上,无论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无论男女老少还是屋内屋外,在大巴山农村,随时随处都可见到人们在推磨。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如今这种场景再也难见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粉碎机,辉煌了数千上万年的石磨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极少数家庭还保留它偶尔用用,其实也只是舍不得丢掉了。这些石磨的去向,有的扔到了荒效野外,有的是集中到一块儿当普通石头用。再见了,石磨!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大巴山礌磨,农村曾家家必备至今仍可见的原始社会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