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河南固始縣

固始地處江淮地區西北部,是中原地區至江南過渡性地帶。西漢,武帝曾三遷徙閩中庶民處於江淮間,溝通江淮地區特別是固始與閩地的南北民徙路線。

兩漢之末及三國,長安與洛陽兩京一旦遭亂,京畿士族、百姓便逃徙而南,由於固始域地有楚相孫叔敖所創修的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條件優越,適合士家大族耕讀生活,有些擇居於固始。西晉末年,宗室“八王之亂”,河洛士族先徙固始,再徙閩地。

唐代,因奉詔戍邊和舉義,固始士民兩次大批徙居閩地,遂為閩人。宋元中原每遭戰亂,固始士民仍然南向徙閩。明清之際,閩地固始後裔遷徙臺灣和東南亞等地,故今閩臺許多大姓氏族視固始為祖根之地。

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河南固始縣

西晉末年士族入閩

西晉末年士族入閩,史書記有背景,方誌記有姓氏。

《晉書•帝紀第五》記載:懷帝永嘉年間,北方少數民族乘中原內亂,舉兵爭霸中原,固始士民紛紛南徙。唐代,福建閩縣人林諝撰《閩中記》記載:“永嘉之亂,中原士族林、黃、陳、鄭四族先入閩,今閩人皆稱固始人。”宋代人梁克家修福建志書《三山志》卷二十六記載:“爰自永嘉之末,南渡者率入閩,陳、鄭、林、黃、詹、丘、何、胡,昔實先之”。

其中固始士族尤為顯著,這從當地士族祠譜中得到印證。明嘉靖《固始縣誌•隱逸》引《閩中記》載:“觀福清唐尚書右丞林贄、御史中丞陳崇可見”。固商《黃氏宗譜•序》:黃姓於“永嘉之亂,中原板蕩,流閩者百五十餘戶” 。此期由固始入閩的士族不僅有林、黃、陳、鄭四姓氏,還有邱、葉、何、張、阮、危等姓氏。

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河南固始縣

唐朝士族入閩

唐初陳氏將軍率府兵與眷屬入閩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嶺南泉州、潮州之間“蠻獠嘯亂”。高宗詔歸德將軍光州固始人陳政為嶺南行軍總管事,率府兵3600名、將校自副將許天正以下123員,前往南綏安縣地,鎮撫“蠻獠嘯亂”。初戰獲勝,後因蠻獠勢熾,進攻失利,加之將士不服水土,退守九龍山(今漳州市南),奏請朝廷派兵增援。

朝廷遂詔陳政兄陳敏、陳敷再領府兵“五十八姓”與部分眷屬5000多人增援,陳政母魏氏、子陳元光隨行。軍隊行至浙閩交界處,陳敏、陳敷皆染病卒,其母魏氏,率軍前行,與陳政會合。陳政初平“蠻獠嘯亂”,軍屯故綏安縣雲霄鎮。儀鳳二年(677年),陳政卒,其子陳元光代父領兵,平定“蠻獠嘯亂”,屯墾建宅,治水興農,主商興教。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朝廷準建置漳州,詔授陳元光首任刺史,主要將領詔為漳州及屬縣官員。兩次入閩的府兵與眷屬8000多人,落戶為漳州及屬縣居民。

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河南固始縣

陳氏父子戍閩開漳的府兵將士

前 鋒 將:許天正

分 營 將:馬仁 李伯瑤 歐哲 張虎(伯紀) 沈世紀 盧伯道 張龍 許陶

軍謀祭酒:丁儒 黃國(世紀) 林孔智(著) 鄭時中 魏有仁 朱秉英

醫 士:李茹(茹剛)

校 尉:盧鐵(如金) 劉舉 塗(徐)本順 歐真 沈天學 張光達

廖公遠 湯智 鄭和平(平仲) 塗光彥 吳貴 林章 李牛 周廣德 戴仁 柳彥深(琛) 戴君胄 戴伯嶽 林添德 施光贊 蔡長眉 薛武惠

隊 正:陸明 蘇道 歐陽傳惠 司馬仲章 楊永 詹英 曾仲規 蕭潤(潤爾)(潤甫) 胡賢 趙瑞 蔡彧 張來(採) 葉青(清) 顏伯矩 柯敦(墩)頤 潘節 錢仲先 魏仁溥 鄭業 餘良 朱參 羅幼僯(鄰) 姚廉潔 餘克(充) 鄭惠 湯公(光)簡 韓器 吳弼 王華 陳叔章 王一忠(中) 張本儀 林克非 陳馬 詹次(以) 孫梁文 何德 方子重(至仲) 趙伯恭 莊肅鸞 唐宗禮 陳實 鄒牛客 丘安道 馮雋水 江涎(延)興 石子尊 韓求(球) 李彪 郭魚(益) 曹敦厚(原) 李仙(山)客 高盛典 鍾法興 徐睦(睦怨)(陸怨) 翟怨 汪子固 韓堯(翹) 洪有道 章鰲 宋用 李宏 楊珍 王佑甫

夥 長:章敦復 汪延(逎)君

隨陳氏將軍入閩將士、眷屬8000多人,據漳州市、雲霄縣及固始縣地方史志部門多方查證,統計有80多姓,列如:陳、許、盧、戴、李、歐、馬、張、沈、黃、林、鄭、魏、朱、劉、徐、廖、湯、塗、吳、周、柳、陸、蘇、歐陽、司馬、楊、詹、曾、蕭、趙、蔡、葉、顏、柯、潘、錢、餘、姚、韓、王、方、孫、何、莊、唐、鄒、邱、馮、江、石、郭、曹、高、鍾、汪、洪、章、宋、丁、羅、施、翟、卜、遊、尹、韋、甘、寧、弘、名、陰、麥、邵、金、種、耿、謝、上官、司空、令狐、薛、蔣等84姓氏。

唐末“三王”率鄉民義軍入閩

唐朝末期,黃巢起義風潮遍及中原,壽州王緒義軍佔領光州,脅迫固始縣佐史王潮與弟王審邽、王審知帶領鄉民5000多人起義,從光州王緒 。農民義軍各部不能協調,僖宗光啟元年(885年)王緒軍南走,轉戰途中王潮更代王緒率軍選向入閩,擁眾萬人,除暴安民,受閩民擁戴。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詔為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副使,王審邽為泉州刺史。光化元年(898年),王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審知為閩王。隨“三王”入閩的5000多固始及附近鄉民,在閩地安家落戶。

隨“三王”入閩姓氏:明嘉靖《固始縣誌•隱逸》附載:有方、胡、龔、徐、顧、丘、白7姓氏。1994年版《固始縣誌•人口遷徙》據福建信函記載:隨王審知入閩的固始籍民有王、陳、李、張、關、蔡、楊、鄭、謝、郭、曾、周、廖、莊、蘇、何、高、詹、林、沈、施、盧、孫、傅、馬、董、薛、韓、駱、蔣、黃、包、袁、賴等34姓氏。此間,福建泉州市鯉城區地方誌辦公室許夥努、楊清江據閩省族譜考證,隨“三王”入閩固始籍民有50余姓氏,列如:王、陳、林、劉、郭、謝、吳、張、黃、周、許、楊、蘇、鄒、詹、薛、姚、朱、李、鄭、程、嚴、董、呂、孟、連、湛、虞、庾、戴、蔡、莊、鄧、柯、沈、蕭、卓、何、孫、繆、趙、高、施、曾、盧、廖、馬、傅、韓、釋等50姓氏。至2002年,見於豫閩臺姓氏研究會論文和閩臺來信,隨王審知入閩的還有餘、駱、蔣、包、阮、袁、賴等7姓氏。綜合志載函考,隨“三王”入閩固始籍民有64姓氏。20世紀末,又傳有“十八將隨王,七十姓從軍”之說,另有隨王入閩有百姓的說法。

宋代士民入閩

因唐代固始士民大批入閩成為閩人,北宋時期也有士民投親依舊循入閩地。尤其是兩宋之末,金兵襲入淮南,固始又有較多士民徙入閩地。元馬祖常撰[建(固始)縣治]中言:“靖康南渡,衣冠文物蕩然一空。” “江淮之交,風磷霄明,戌鬼晝悲。乃若斯邑,南窮山,北盡淮,陸可騎,水可航,田畝之躪磔者無慮十八九。虎豹之所宮,狐狸之所號,故老遺人談之尚可掩袂也。”宋代入閩姓氏已見於族譜與家祠記載者有鄭、梁、劉、王、林、陳、施、邵、孫、楊、隋、侯、沈、薛、葉、朱等16姓氏。

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河南固始縣

入閩氏族繁衍

西晉末年,晉室“八王”之亂後,固始士族徑徙入閩,多以耕讀為業,忠孝傳家,成為閩民。此次南徙士民多沿晉江以居(黃展嶽著《泉州南朝以前的歷史考古問題》與《福建歷史文化與博物館研究》),晉江也因晉人沿江住居而名。《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三年(282年)閩地建安、晉安二郡有民戶8600戶;《隋書•地理志》大業初年(605年),建安郡(相當晉置建安、晉安二郡)有民戶12420戶。320餘年,戶口增加3820戶,其中相當部分是固始士民入閩所致。

唐初,有陳氏將軍領府兵將士3600名、援兵與眷屬5000餘人,鎮撫“蠻獠嘯亂”,定居今漳州、潮州地區。《新唐書•地理志》記載:乾元二年(759年),漳州5846戶,17940人。這些戶籍人口,大半是唐初由固始入閩的氏族後裔。唐末,又有王審知三兄弟帶領固始籍鄉眾5000多人起義入閩,居於泉州與福州地區。《宋史•地理五》記載,北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年~1106年),福州領12縣,211552戶;泉州領7縣,201460戶;漳州領4縣,100469戶;三州總戶數為513481戶。這些戶籍人口,從姓氏族譜反映他們有相當部分是由固始入閩的唐人後裔。至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籍戶增至815527戶,人口增至3916806人。閩地人口的增長,自是含有歷代固始士民入閩後裔的繁衍。其中也有部分入閩士民進入閩西、贛南地區,成為客家先民。

入閩後裔徙臺

南宋,於澎湖設置戍防,島境為泉州屬地。此期已有固始士民入閩後裔入澎湖開發。趙汝適著《諸番志》記載:南宋時澎湖隸屬泉州晉江縣。元代,福建省府曾治泉州,“距瑠求(臺灣)為近”,臺灣收附。

《元史》“瑠求”與“三嶼”記載:元成宗元貞三年(1291年)九月,福建省都鎮撫張浩、福州新軍萬戶張進收復臺灣,澎湖(三嶼)早附。其後,福建沿海泉州、漳州居民陸續開發臺灣,墾植、經商,至明代末年居臺人數已達10萬。

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臺灣。明末將領民族英雄鄭成功帶領軍隊漳泉民眾2.50萬人,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驅逐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臺灣,沿海漳州泉州居民隨之大批徙居臺灣。連橫撰《臺灣通史》記載:“鄭經棄金廈,沿海人民航海而至者十數萬人。”鄭經居臺,不歸清廷。

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河南固始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領軍漳泉民眾2萬人,收復臺灣,又有漳泉二州居民數十萬徙居臺灣。鄭成功、施琅皆祖籍光州固始,所帶領民眾也多祖籍光州固始。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臺灣中原士族後裔居民在60萬以上。乾隆二十年(1755年),全臺戶口將及100萬人。嘉慶十六年(1811年),全臺200萬人。光緒十三年(1887年),臺灣建省,人口320餘萬。

臺灣省現有2300萬人口,其中有80%以上是明清時期福建省及廣東省移民後裔;他們大多數又是晉唐及宋代來自光州固始的先民後裔。1979年臺灣人口統計公佈:全臺1740萬人,其中漢族民眾1700萬人,佔全臺人口的82.75%;1700萬漢族人口,廣東客家姓族20%,福建姓氏族佔80%。1953年臺灣人口統計,從戶口與姓氏表明:臺灣共有82.90萬戶,737個姓氏,有63姓族譜記載先祖從河南遷入福建,再由福建遷入臺灣。63姓的總戶數為67萬,其人口占臺灣總人口的81%。這63姓族譜大多數都明確記載:先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縣”。

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河南固始縣

固始素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稱,從晉唐到兩宋,固始先民多次大規模移民南遷,尤以開漳聖王陳元光、閩王王審知入閩影響最為深遠。南遷先民將中原文明的火種播撒在八閩大地,後裔漸次播遷至粵、臺、港、澳和海外各地,造就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獨特根親文化現象。僅臺灣前100個大姓中,就有63姓族譜上清楚標示祖籍在河南光州固始。近年來,已有海內外宗親超過10萬人次回固始拜謁先祖遺存、傾情捐資助學、創業反哺家園,感受故土親人的至愛深。根親文化成為固始連接閩臺乃至宗親的精神紐帶,喚起越來越多海內外同胞的故鄉夢、尋根情,固始已成為東南亞乃至全球華人日思夜盼的根親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