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作为一个马鞍山人

如果现在你还不知道

“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这个词

那你就out啦!

毋用置疑

“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是马鞍山2018年的一个热词

作为城市的定位

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

这个词与我们每一个市民都息息相关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

提出的这一战略定位,

树立我市发展的全新坐标

也塑造了城市的全新形象

中央及省的嘱托

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

凝聚在同一个战略支点上

新定位

凝聚人心引领转型发展

长安丝路,兰陵美酒,十里洋场……

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美妙的前世今生,

人杰地灵而且充满魅力。

然而,在城镇化、工业化大潮中,

也不无千城一面、产业雷同的隐忧,

存在发展质量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问题。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摄影:陶建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国情、市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恰是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率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来,过去有过“钢城、诗城”的提法,这在当时是对的,但对照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钢城”显得老旧,在资源枯竭、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大背景下不具有引领性;“诗城”又不全面,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缺乏本质性。“全省争三强、人均居前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仅仅只是一种指标性的描述。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诞生并不是一蹴而就,一个城市定位的出台,是归纳总结,是上下贯通,是示范引领,更是突破升华。

为了找到准确的城市定位,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市就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最新工作部署,借鉴苏浙沪发达地区部分城市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深入思考研究我市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思路、工作举措;市委也多次召开了专题会,研究未来几年全市有关重点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具体举措。这些都为《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做足了功课。

2018年7月31日,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随着《若干意见》的正式颁布,“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新定位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摄影:邵纪明

“城市定位是城市历史进程的选择、马鞍山人民的选择、现实的选择和战略的选择,有其必然性和独特性。”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春祥认为,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马鞍山的城市定位确定为“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提炼出了马鞍山的城市特质,增强全市上下发展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不仅展示马鞍山可预期的整体形象,而且增强外界对马鞍山的感知与认同。

新理念

生态文明创造幸福生活

如果说宜居是一座城市的基本属性,

而生态环境质量是城市宜居的前提条件。

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

让人民群众不但能够

享受“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市生活,

也能品味“万家烟树满晴川”的田园牧歌。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马鞍山自然禀赋好,居民的幸福指数较高。在一江两岸滔滔江水的激荡和安抚中,这座城市愈发精致,有的是绿色、安静和舒适,让人陶醉。就连雨山湖湖面上戏水的候鸟,也每年流连忘返。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指出,到2020年,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马鞍山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市更宜居,一江两岸、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就是在宣告世人,绿水青山是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的决策者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市经济学会会长洪邵明认为,我市“生态福地”的定位正是我市实际情况之上。首先是城市形态上的“江城共生”。我市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拥江而立,江在城中,江城一体,像这样的城市在国内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一风水宝地。其次是城市品质上的“生态文明”。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鹃岛 摄影/秦俊

我市一直以来坚持生态立市,又十分注重现代文明建设,早在2009年就成为中部6省86个城市中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目前已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水平在不断提升。最后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我市是全国少数几个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城市之一,如此之多的殊荣,不仅是对马鞍山60多年城市发展模式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高度赞美。

新升华

立足优势顺应发展趋势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小结实成。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

要在不断推进中获得持续的动力,

唯有积基树本,方能蓄势竞发。

产业是城市之本。

一座城市,产业搞不上去,

人就待不下去。

不抓产业就永远没有希望。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马鞍山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过去最大的成就是工业。建市60多年来,从建市之初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世纪,在历届市委的接续努力下,马鞍山从一片不足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发展成“江南一枝花”,一座以工业为主、充满希望的城市在不断成长,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人民生活实现新提升。但是,近年来,马鞍山在全省区域竞争中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危中寻机,方能弯道超越。”市委党校副教授陈群祥认为,今后最大的出路还是工业。从发展趋势来看,工业的下步发展方向是新兴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最后都要与智能化、智慧化相融合。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国内常州、东莞等发达城市均提出打造智造强市的发展目标。因此,我市必须立足现有工业基础,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坚定智造强市发展思路,明确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努力在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市转型上下功夫,着力把马鞍山打造成为智造名城。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洪绍明认为,马鞍山打造智造名城,是有基础和优势的。打造智造名城也是为生态福地更好地提供产业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城市职能、角色定位和发展目标。把握“生态福地”内涵,优化我市加快发展的软硬环境,最终为实现我市“智造名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心有所向,方能致远,

在万古奔腾的大江边,砥砺奋发;

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书写华章!

“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

也将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指引我市发展新成就、新作为。

这是写给人民群众最好的答案,

历史等待着最好的回答。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深度决定高度

你点一个赞

这是马鞍山的新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