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我不是藥神》最受爭議的一個角色,有人唾罵有人稱讚

近日,國產電影又掀起了一股浪潮,無數的觀眾衝著一部電影奔向了影院,從點映過億到好評如潮,《我不是藥神》成就了近年來國產電影的新高度,豆瓣9.0的評分也直接將這部電影送入了神話,也讓我們看到了國產電影的希望。

《我不是藥神》最受爭議的一個角色,有人唾罵有人稱讚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批判電影,《我不是藥神》赤裸裸的將“天價藥物”展現給大眾看,將藥與命血淋淋的捆綁在一起,斷了藥就等於送了命,然而藥又太貴,買不起藥就只能等死。印度仿製藥的出現恰在此時給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這些藥物的藥效與正版藥物的藥效相同,且價格低廉,但在中國禁售,只能靠走私暗中交易,所謂的藥販也就在這時誕生,在執法部門看來 ,他們就是唯利是圖謀財害命的奸商,但在患者看來,他們就是自己的命運之神。

《我不是藥神》最受爭議的一個角色,有人唾罵有人稱讚

說到藥販,電影當中有兩個角色,一個就是程勇,一個就是張院長。同是藥販,但程勇顯得更加光明,從賣藥賺錢到保本賣藥再到虧本賣藥,人性的轉變也讓大家看到了他善意的本性。但是另一方面,張院長卻顯得陰暗許多,也是最受爭議的一個角色。

《我不是藥神》最受爭議的一個角色,有人唾罵有人稱讚

首先,與程勇不同的是,張院長銷售的是假藥,這點與程勇賣仿製藥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可以說這一做法就是在騙錢,但好在假藥的成分並不危害人的生命,也揭露了張院長有人性的一面。

其次,張院長獲得仿製藥的代理權後,為了牟利故意將藥物的價格暴漲至兩萬,致使行徑暴露,受到警察的追查。在被逮捕時,人都以為他會為了自己自利供出程勇,但他卻沒這麼做,這一做法讓觀眾對這個壞人產生了些許的好感。

《我不是藥神》最受爭議的一個角色,有人唾罵有人稱讚

張院長這個角色看似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但其實保留了人性中的一部分善,謀財不害命,君子之約,守口如瓶,這些都是他善一面的寫照,只是被利慾薰心,致使他壞的一面更加的凸顯。

作為國產電影當中的一個標杆,《我不是藥神》成功的給我們展示了另一類國產電影,也好似一股清流,讓我們對國產電影的未來越發充滿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