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揭祕!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關於古巴導彈危機我們都很熟悉,是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驚爆三十天》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可能接近毀滅邊緣的一個事件——古巴導彈危機。

這部影片反映出美蘇雙方的決策過程,不僅僅是影片,還還原了了歷史。這篇小論文中我根據影片中反映出來的細節結合史實進行分析。美蘇雙方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走在擦槍走火的邊緣,各自揣摩對方的意圖。總統要保持冷靜,軍方卻主張戰爭。這不僅僅關係到國家的安全與尊嚴,更關係到整個人類的生存與毀滅。

揭秘!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一、簡介

1.美蘇冷戰

1962年,美蘇冷戰正酣,雙方都已發展出了能毀滅世界的核武器和能直達對方國土的洲際彈道導彈。然而由於兩國距離遠,洲際導彈的預警時間相當長,對方都有時間做出反制舉動。正當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蘇聯做出了一個重大舉動,在美國後院的古巴部署了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中程導彈。這樣核彈在5分鐘內就能炸到華盛頓了。在同一天,中印邊境戰爭爆發,此事在影片中也有提及。

2. 古巴的政權

古巴原來的巴蒂斯塔政權是親美的。卡斯特羅推翻了這一政權,同時也試圖保持和鄰近的美國的關係,但是仇視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拒絕了古巴,並加以封鎖和煽動顛覆。古巴於是倒向蘇聯以尋求庇護。

3.導彈危機

核子武器的出現,使得人類的整個戰爭理論出現了極為深刻的變化。在冷戰背景下,在相互的意識形態隔絕的背景下,在蘇維埃制度鐵幕重重的背景下,大國之間如果衝突,小衝突勢必升級為大沖突,大沖突勢必導致局部戰爭,局部戰爭又將演化為全面戰爭,而這一次全面戰爭的後果將不僅僅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那次戰爭以後,就沒有人能夠活下來寫戰史了——那會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核大戰,核戰爭的雙方將拿出可以毀滅地球幾百次的核武庫存攻擊對方,產生的輻射使地球生態失去平衡、煙塵將覆蓋地球的大部分地區,從而導致氣溫下降、生物滅絕,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各項基本條件被逐漸侵蝕殆盡。5分鐘到達的核彈是無法讓美國政府容忍和接受的,但是如何應對這一事件,美國政府內部發生了嚴重分歧。而這部電影也主要是站在美國的角度來描繪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的。蘇聯方面只有外長、駐美大使和駐聯合國大使露了面,最高領導赫魯曉夫和神秘的“強硬派”貫穿始終卻從未出現,也反映了肯尼迪等人當時的處境。

揭秘!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二、美蘇的決策過程

1. 雙方的情況

美蘇雙方信息不對稱,最高領導人無法瞭解到對方的真實意圖。兩國首腦間沒有連接的電話。

美國與古巴斷交併封鎖、制裁古巴,古巴倒向蘇聯。卡斯特羅宣佈古巴走社會主義道路後,蘇聯加緊改善同古巴的關係。在美國不斷有關於蘇聯在古巴建立中程導彈基地的報道。肯尼迪政府加強了對古巴的空中偵察與監視。肯尼迪決定採用折衷方案,封鎖古巴海域阻止蘇聯繼續運送武器,蘇聯無視封鎖繼續前進並派出潛艇護航,美國軍艦未經總統授權向潛艇投擲深水炸彈,卻不知這些核潛艇攜帶有核導彈。深潛而無法與莫斯科聯絡的蘇聯潛艇艦長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決定發射核彈。然而由於大副執意反對而沒有實施(蘇軍潛艇發射核彈需艦長、政委、大副一致同意)。雙方在古巴海域發生摩擦,一架美國U-2偵察機誤入蘇聯領空,另一架在古巴被擊落。在全世界人都認為美國勢必報復,大戰不可避免的時刻,美蘇雙方的內部各種勢力也互相傾軋,人類的命運未卜。

2. 美國的立場

(1)肯尼迪

在整個決策過程中,總統肯尼迪都是非常冷靜的一個人。在軍方及強硬派的戰爭要求下,他竭力想要弄清楚赫魯曉夫方面的真實意圖,穩住國內的情緒。同時,他也非常獨立,有主見。作為美國總統的肯尼迪明白,一旦動用武力,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所難免,而美蘇擁有的核武器足夠終結人類的歷史。而肯尼迪的立場被美國軍方指責為“懦弱”。

肯尼迪的核心決策班子人數很少,影片中反映的核心人物有三個:肯尼迪本人、總統特別助理Kenneth O'Donnell、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總統的弟弟)。當軍方強烈要求已達到開展標準時,肯尼迪三人進辦公室討論。自始至終都是他們三人獨立決策。

(2)美國軍方

軍方人物普遍支持空襲和入侵,武力解決問題,以防蘇聯導彈基地建成錯失良機。美方將蘇聯在古巴建導彈基地視為對美國的挑戰,嚴重威脅著美國的安全。在這個過程中,時間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距離蘇聯的導彈基地完全建成還有幾十個小時,美國可以在這幾十個小時內發動空襲進行轟炸,從而引發美蘇戰爭。也可以選擇在信息完全不對稱的情況下談判,然而這可能錯失良機。

揭秘!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3.蘇聯的立場

赫魯曉夫也不希望兩個超級大國發動毀滅性的戰爭,但蘇聯方面在影片中反映較少。只出現了赫魯曉夫的親信,蘇聯大使等人。但從美蘇兩國領導人之間互派親信、電報往來、各自態度來看,尤其是斯大林在電報中流露出對和平的渴望,個人感情的表達,這些都表明赫魯曉夫本人也不希望有一場大戰的發生。

4. 信息的不對稱

影片中,美方有消息稱赫魯曉夫有撤出導彈的傾向,但並不確定。赫魯曉夫還派親信到美國通過非正式渠道傳達消息,雙方達成協議:蘇撤回導彈,美方保證不入侵古巴,赫魯曉夫也發來撤回導彈的電報。但第二天,赫魯曉夫又發來第二封電報,與第一天截然不同。美國方面便認為赫魯曉夫派來的親信是一種拖延戰術,同時飛彈基地反而加緊部署,而蘇聯很可能已經發生政變,赫魯曉夫被強硬派控制。而這些都只是猜測。

飛機誤入西伯利亞,蘇聯以為要轟炸攻擊。本應該開戰,肯尼迪保持了冷靜。在軍方擦槍走火,誤會重重時,雙方都保持了剋制與冷靜。

最終,雙方都以為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時,肯尼迪會見了蘇聯大使。雙方表達了和平的願望,並達成協議: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撤走導彈,美國則保證不入侵古巴。另外達成一項秘密協議:美國在土耳其的導彈已經老舊,承諾在半年內撤走,但此消息不許公佈。

第二天赫魯曉夫發來電報,表示立即撤軍,重申和平的願望於是兩國成功避免戰爭。

揭秘!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三、美蘇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美蘇在表面上是衝突的,但是實際上,他們在同一條戰線上作戰,共同的敵人是毀滅。意識形態的“攪局”使得這一點相當難以看清楚。導彈危機的解決方式不是戰爭,也不是談判,而是桌面以下,正式場合之外,透過老同學、老熟人之間的關係搞的秘密協定。因此,肯尼迪總統才會說“我猜赫魯曉夫現在一定和我承受同樣大的壓力”——他們倆都處於風暴中心,反倒能理解對方。

肯尼迪總統需要用特殊的方式來跟赫魯曉夫溝通:他把軍隊的最終的開火權(甚至包括向天開火的示警行為)統統收到自己手裡,命令軍隊只能與蘇方軍艦不停聯絡,在收到總統親自命令前絕不允許開火——即使紅海軍越過了最後的封鎖線也不允許,只能派軍艦一路跟隨、聯絡、警告。

在真實的歷史中,1962年10月27日週六早晨時分,美國海軍對一艘蘇聯核潛艇投深水炸彈。核潛艇上的艦長以為戰爭已經爆發,決定發射艦上的核導彈,由於三副執意不同意(按照當時蘇聯核潛艇的規章必須三位最高軍官一致同意才能發射導彈),最後潛艇上浮來請示莫斯科的命令。一架美國U-2偵察機在古巴上空被一枚SA-2反空導彈擊中墜毀。幾乎所有人都預料美國會在數小時內進行報復,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不可避免。肯尼迪決定不報復並表示同意繼續談判。他向赫魯曉夫密電錶示同意赫魯曉夫的第二封、比較官方的信中建議的撤回佈署在土耳其的導彈。

自那以後大國之間有了軍事熱線,加強了領導人之間的信息暢通,這也減少了戰爭爆發的幾率。這場危機的和平解決是美蘇兩國共同的勝利,在雙方的努力和溝通下兩國成功避免了戰爭。

揭秘!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四、危機快速處理的原因

美蘇兩國的這場瀕臨戰爭的危機能在短短的13天內解決,不僅有領導人的理智和正確決策,還有通過一切可能的渠道溝通以及實力對比的因素。

第一, 美蘇兩國首腦對核戰爭有共同的恐懼心理, 不想讓事態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而在具體行動上雙方基本上都保持了剋制和忍耐的態度, 竭力避免衝突的升級, 力圖減少戰爭風險。肯尼迪和赫魯曉夫親自控制著局勢的發展, 將危機控制在可操作的範圍內。

第二, 美蘇之間非正式和秘密的聯繫渠道,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有助於消除雙方的誤解, 避免了局勢的不斷惡化。特別值得指出的是, 在危機期間, 羅伯特·肯尼迪與美國駐蘇大使多勃雷寧幾乎每天都要會晤, 商談局勢。[[1]]

第三,美蘇實力相當,國際關係上現實主義大師摩根索認為,任何政治力量還是經濟力量的鬥爭都是以軍事實力為基礎的。20世紀60年代,在美蘇冷戰的背景下,兩國展開軍事競賽,同時有核彈的威懾作用,兩國在軍事上旗鼓相當。蘇聯甚至不惜犧牲經濟來發展軍事來與美國對抗。

揭秘!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五、處理危機的啟示

1. 正確地把握危機的性質和範圍

正確把握危機的性質和範圍是處理危機的前提。自從10月14日,美國U-2飛機發生蘇聯在古巴導彈基地後,肯尼迪總統迅速組成一個專門的小組,分析事件的範圍和性質,研究美國應採取的對策。主要分析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蘇聯人的動機是什麼?二、美蘇的較量是否會引起核戰爭。在正確把握危機的基礎上,美國決策者做出了較為明智的選擇,美國政府明確表明,如果蘇聯將導彈撤出古巴,美國將不會入侵古巴。[[2]]美方認為,這場危機的實質是與蘇聯政府的爭端,而引起爭端的根本原因是蘇聯以欺騙手段將導彈秘密運進古巴。據此,美國沒有做出入侵古巴的決定,在封鎖期間,也極力避免直接的武裝衝突的發生,這樣沒有使這場危機進一步升級。

2. 最高決策者的素質的重要性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最高決策者的能力不足以勝任做出影響事態發展的決策,那麼一定會影響危機的解決。在古巴導彈危機當中美國和蘇聯兩國最高領導人都是冷靜而又果斷的做出重大戰略決策,恢復了美蘇戰略相對平衡的狀態,從而使得古巴導彈危機得以和平解決。[[3]]

3. 政治經濟力量的鬥爭都是以軍事實力為基礎的

正如本文所說美國和蘇聯的爭霸一定是以美國 和蘇聯兩國的絕對綜合實力為保障,正是因為兩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接近(誰都不想打一場毀滅世界的核戰爭),所以才有了妥協的可能。才有了和平解決古巴導彈危機的現實結果。

揭秘!核戰爭的邊緣——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領導人的外交決策


[[1]] 趙學功:《古巴導彈危機與20 世紀60 年代的美蘇關係》史學月刊,2003年第10期

[[2]] 牛建民:《從古巴導彈危機看對危機的處理》專家博客,2012年4月

[[3]] 趙亮:《古巴導彈危機下美蘇危機管理的對策及其啟示》 人文論壇,2011年2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