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劇中的情節和人物成為當下人們熱議的話題,無論是一心只為GDP的達康書記,還是老謀深算的高育良、偉光正的侯亮平、正氣又不失幽默的趙東來、“第二檢察院”陳岩石、心懷宇宙的孫連城、美女蛇高小琴,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其中,漢東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這一於連式的人物尤其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祁同偉出身農村,用一出場就落馬的趙德漢的說法就是“我是農民的兒子”,畢業於漢大政法系,是當時的“三傑”之一,學習優秀,又是學生會主席,百分百的青年才俊,有一個戀人陳陽,雖然父親是省檢察院副檢察長,但是從沒有看不起這個窮小子。按照一般預設,他一定是前途無量。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但是,注意是“但是”。研究生三年,他被當時省委政法委的女兒、大學輔導員、大他10歲的梁璐瘋狂追求了三年。志存高遠的祁同偉不答應,梁璐就通過那個政法委的父親使絆子,將祁同偉分到偏僻的司法所去。這對祁同偉的打擊太大了,從最底層的農村好不容易上到象牙塔的大學,一下子又回到了底層,這個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已經超過了他的底線。而且上班第一天就看到了退休後的生活,這絕對不是他想要的,他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

於是,心比天高的祁同偉放下了男兒的尊嚴,在眾目睽睽之下,從山裡拉了一車野花,擺成造型,自己跪於漢大操場,大聲向梁璐求婚,從此在仕途上一步一個臺階,直到登上公安廳長的寶座,而他也一步步黑化,墮入深淵。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祁同偉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一方面他有能力,有抱負,另一方面,他又感覺受到不公的待遇,他要反擊。即使不得不低頭,被人當槍使,他也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從他與高小琴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他說:“英雄,在權力面前是什麼呀?工具。”他最喜歡的文章是《天局》,趙東來說過,侯亮平也研究過,文章講了一個名叫混沌的人,對萬事模糊,唯獨精於棋道,連走路都是走的棋路,他與老天下棋,將自己的生命搭進去,最後勝天半子。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祁同偉和高小琴並非普普通通的露水鴛鴦,而是的的確確的惺惺相惜。二人都是從鄉村出來,一個通過上大學成為一把好槍,一個被人培養成禮物,他們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但二人都不甘心受人擺佈,這也就是為什麼觀眾對他們恨不起來的原因。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祁同偉的扮演者許亞軍對他的評價只有兩個字“悲愴”。

悲愴,歷經滄桑之後的無可奈何以及明明有機會挽回卻力有未逮的無力。

在現實社會,祁同偉並非個例,在古代就有一例,他的名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振聾發聵。什麼意思?寧死也要搏一把。

這位同志就是主父偃,他活動的時代是西漢武帝時期。主父偃學的是縱橫術,如果放在戰國時期,肯定很容易就找到買家了,但是不幸是在漢代,當時吃香的不是黃老之術就是儒家的學問。主父偃自負有才,但是不被人認可,連生存都成問題。《史記》中講,齊魯儒生都排斥他,後來去山西、河北,也沒能施展抱負。最後去見衛青,衛青幾次推薦,都沒有成功。陷入絕地的主父偃決定孤注一擲,他給武帝直接上疏,痛析國家利弊,武帝讀了大喜,認為相見恨晚,早晨上奏,下午就立即召見,任命他為郎中。主父偃前後上了九道疏,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比如削藩,將諸侯的勢力逐步削去;遷徙豪強去茂陵,防止他們鬧事;推行推恩令,進一步打擊諸侯王勢力等。這些建議被逐一推行,主父偃本人一年四次升遷,用飛黃騰達形容並不為過。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獲得巨大成功的主父偃內心急劇膨脹,大臣們都害怕他打小報告,就爭相賄賂他。有人就對他說,你太橫了。主父偃說:“我遊學四十年,志向不能實現,父母不認我,兄弟不收留,門客棄我而去,我困厄時間很長了,大丈夫要麼鐘鳴鼎食,要麼被烹而死。我也老了,故而倒行逆施。”不僅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一切。

他想和齊王拉關係,但被後者拒絕。得知齊王有問題之後,自己申請到齊王身邊任相國。到齊國之後,他召集下屬,整了不少齊王的黑材料,齊王很害怕,就自殺了。

趙王一看,害怕主父偃離間骨肉,就向武帝揭發他貪汙受賄和離間骨肉,這時候與主父偃有過節的公孫弘趁機進言,促使武帝將主父偃下獄治死。

一個有抱負的青年,被壓迫過久一旦得到釋放能量是無限的。無論是祁同偉還是主父偃,他們沒有什麼可依靠的背景和後臺,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因此他們不信命,不服天,哪怕輸的一場慘烈、一敗塗地,也要搏一把,拼一回,這是人性的悲哀,無論何種社會都不能禁絕。

反觀《人民的名義》中的侯亮平,偉光正的典型,學習優秀,工作一兩年就調入北京(相比之下,祁同偉身中三槍,立了一等功都沒能如願進京工作),幹得順風順水,四十出頭就成為最高檢的處長,享受副廳級待遇,妻子鍾小艾,職位不詳,可以肯定是政法戰線的幹部,從季昌明給她打電話,可參加中央巡視組可以看出,應該也是正處或副廳級幹部。相比易學習們大多止於正處,他倆上升速度不可謂不快。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有人說,這就農村出身的人的侷限性。趙德漢出身農村,既沒有一個當高官的爸爸,也沒有豐富的社會資源,他想掙錢只能收受現金,收了錢也沒有去投資,而只會放在家裡當擺設。而趙立春的公子趙瑞龍,打著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名義搞投資,光明正大開項目,朋友一大幫,掙錢如流水,即使是如祁同偉之類的高官都只能是他們的家臣。強烈的對比不能不發人深思。

當然,筆者在此不是鼓吹出身決定論,出身固然重要,但是個人的努力更重要。在奮鬥的路上迷失了方向,最終可能會葬送掉自己。像李達康就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易學習在地方幹了二十幾年,也終於等到了發現他這塊金子的沙瑞金,實現了更大的價值。

告訴你另一個祁同偉

只是這等待有點漫長,有的人怕等不起,就容易變成祁同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