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世界上最失敗的關係,莫過於兩敗俱傷。從最初的豪言壯語躊躇滿志,到最終的互相指責一拍兩散。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若干年後我們一定記得:有一種小車,叫鈴木

鈴木退華時間表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風雨飄搖

打開昌河汽車的官網,一張公告便躍然眼前:中日合資的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經相關部門批准,於5月30日完成了變更手續。而隨著新的昌河汽車繼承了原先100%股權,也標誌著成立於1995年的“昌河鈴木”正式壽終正寢。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再看長安鈴木那邊,據日本媒體的相關消息稱,鈴木已經與長安汽車就解除合作協議進行談判。並且援引消息人士透露,“鈴木已經決定撤出在中國當地生產的方針,並與合資對象長安汽車解除合作關係。”這次一旦談判成功,合資25年的長安鈴木也將成為歷史。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那些年,我們飆過的鈴木

20多年對一個人來說,可以從呱呱墜地走到成家立業;但對一家車企來說,遠稱不上“長壽”。但無論如何,鈴木都在中國汽車史上寫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昌河鈴木成立於1995年6月1日,從成立第二年起就躋身全國汽車十大車企之一,旗下車型與大發並稱中國微面的鼻祖車型。23年來製造了涵蓋轎車、SUV、MPV的多種車型,還有K系列發動機等車件產品。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80後、90後最熟悉的產品莫過於昌河鈴木北斗星,在五菱神車還沒有那麼火時,2001年上市的北斗星早已就奔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了。1.4升K14B發動機拉動0.9噸的北斗星綽綽有餘,加速性能在微型車中數一數二。此車至今已賣了18年,可以說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昌河鈴木的浪迪車身尺寸一般(3850×1510×1910mm),但繼承了K-car精髓,擁有2+3+3的座椅排布方式,能輕鬆容納8人。當放倒第二、第三排座椅,也可秒變小貨車,由於油耗、動力、底盤表現都極為出色,使得這款車成為一些玩車愛好車收藏的目標之一。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1993年6月,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到1995年9月,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生產線以及檢測線相繼建成投產,形成了年產5萬輛轎車的生產能力。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長安鈴木旗下最重要的車型是家喻戶曉的奧拓,引進國產的為第二代奧拓。在上世紀90年代,一輛奧拓大概要7萬元人民幣,按當時老百姓的購買力算還是很貴的,不過和其他合資車相比,已經非常實惠(普桑當時賣20萬)。據統計,國產第一代奧拓在15年內累計銷量超過50萬輛,圓了很多國人的有車夢。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在奧拓逐漸邊緣化之後,雨燕逐漸成為大家最愛的鈴木小車,它整車價格低廉,改裝件又氾濫,無論是新手練車還是老炮改裝,用車成本都不算太高。猶記得那年,飛度和思域遠還沒現在那麼火,汽配城大大小小的改裝店裡停滿了花花綠綠的“山寨速翼特”。

成也小車,敗也小車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在剛過去的2017年,昌河鈴木全年銷量僅僅為26370輛,環比下降了42%,2018年4月份銷量為1301輛,環比下降10%,2018年前4月累計銷量為5301輛,在所有廠商中排位第98。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長安鈴木數量上稍好看一些,但同樣難掩頹勢。2017年整體銷量為8.39萬輛,環比下降了43.96%。2018年第一季度,長安鈴木銷量1.3萬輛,同比下跌56%。被寄予厚望的驍途,在2月份一度下跌到727輛,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試問,曾風光無限的鈴木怎麼混到這幅模樣?

1.一方面是因為鈴木方面的忽悠

以昌河鈴木為例,成立20多年來,鈴木只給引入過屈指可數的4款車型,分別是北斗星、浪迪、利亞納和派喜,這明顯不是昌河方面的本意,多半是鈴木方面覺得有這4款在日本國內的明星車型,滿足中國老百姓綽綽有餘了。(也有長安鈴木的因素)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另一方面是換代慢。無論是昌河還是長安都深受其害。上面說到的北斗星,它的原型車是鈴木的Wagon R,這款車在日本已經發展到了第6代車型,而時至今日,昌河鈴木仍然在堅持銷售初代產品(日本國內1993年推出),簡直不可思議。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同樣,雨燕已經出到了第四代(2017年),而國內長安鈴木還在銷售的是2005年發佈的第二代產品。即使是在相對落後的印度市場,這代車早在2012年就已停產了。

不錯,在那個以奇瑞QQ為代表的微型車年代裡,鈴木足以一展拳腳,它們普遍入門價格低(最貴10萬出頭),油耗和後期維保也不用你過多擔心。即使會出現各種裝配做工的小問題,但因為保有量大,從不缺各種零部件。在這個大前提下,鈴木的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不過中國的快速發展,還真不是鈴木能預測的到的。在其他廠商都已開始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新車時,鈴木仍然以每年僅一款車的速度來忽悠自己和合作夥伴。更新拖沓又溢價不足的鈴木就開始各種水土不服了。

2. 另一方面,是昌河和長安自己的懶惰

我國之所以會出現“合資品牌”這個產物,無疑是希望本土企業能通過製造別人的產品,豐富自己的技術。在這點上來說,我們的企業一度忙著掙錢,而忽視了學習。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比如昌河在被北汽收購之前,印象中僅有各類小麵包。在21世紀的頭一個十年裡,也能在火車站、建材店佔領一部分市場。不過後來便漸漸銷聲匿跡。究其原因,當然有其他自主品牌(五菱等)的強勢衝擊,但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產品缺乏競爭力。

技術不會從天而降、需要大量人才去研發。在歷史上,昌河靠著南遷的北方職工和他們的後代起家,內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熟人社會。隨著我國汽車名企崛起(奇瑞、BYD等),昌河一邊轉身成了汽車界黃埔軍校,培養了幾十年的人才,便宜了後起之秀;一方面熟人社會相對排外,對新人的接納度不高。

長安也半斤八兩,25年來學技術不成,自己產品線市場比也不高,白白當了那麼多年鈴木的代工廠。而在這個強調“中國創造“的大環境中,退一步來說政府也不會給予太多的支持,反而會用“雙積分”等新政策鞭策自主品牌不斷髮展。

鈴木走了,也好

痛定思痛,此時也許是鈴木退出中國的最好時機了。

首先日本企業是很“軸”的,馬自達有多鐵了心造轉子,鈴木就有多大的專注力玩小車。而中國人偏偏以大為美,以SUV為最。所以,勉強是沒有幸福的。

再者,鈴木雖為日本第四大汽車製造商,但這幾年已明顯體力不支,遠遠無法“兩田一產”相提並論,既然蘊涵的能量是有限的,與其雞肋於中國市場,不如專心做好東南亞和南亞市場。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瑪魯蒂鈴木——印度閱兵車

對昌河和長安來說,鈴木的退出焉知非福。

早在去年年底,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親臨景德鎮宣佈:北汽威旺品牌併入昌河汽車,作為昌河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原有微車業務也同樣併入昌河,標誌昌河從原來的北汽集團三線單位上升到二線單位。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有了北汽的人力物力的強力支持,昌河近年陸續推出了幾款SUV、MPV,加上寶能的入局,可以預見的未來,相信昌河的未來還是很光明的。

而如果長安和鈴木分手,長安也能更專注的將產能分配於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和長安自主車,作為我國西南部最重要的國產整車“老大哥”,長安近年來已經被像吉利這樣的後起之秀甩開,值得警惕。

總之如果長安和鈴木這回徹底決裂,那麼鈴木就是菲亞特之後,今年離開中國的第二個汽車品牌了。國外車企們如此頻繁的“退群”,也正說明中國人的口味越來越挑剔,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從這點來說,也許對消費者是件好事。

該走的就走吧,鈴木不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