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殲16憑什麼成為中國四代機的好搭檔,這種配置是否合理

2018年2月28日,濃濃的春意讓人感受到生機的芬芳,而就在這一天,中國空軍發佈殲-16戰鬥機宣傳片和紀念封,並將其稱為殲-20戰鬥機的好搭檔。宣傳片中的殲-16戰機穿雲出霧,進行編隊飛行,守護著一片片祥和的藍天,在人們十分親切的《我愛你中國》配樂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那麼,殲-16戰鬥機憑什麼能成為殲-20的好搭檔呢?

殲16憑什麼成為中國四代機的好搭檔,這種配置是否合理

殲-16戰機是中國空軍近年來才開始裝備的機型,目前至少已有3~4個旅的規模。儘管是一種比較新的機型,但仍然發端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批量裝備的蘇-27戰鬥機家族。儘管源頭較老,但殲-16戰鬥機是我國第一種平衡性很好的攻防兼備戰鬥轟炸機。殲轟-7戰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不足,但對空作戰能力差強人意,需要由戰鬥機提供護航。

而相比之下,殲-16戰機本身就脫胎於機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鬥機家族,無論是在空戰能力方面,還是在對地攻擊能力方面,都有著不錯的能力。組織實施對陸/對海攻擊時,可編組全殲-16戰鬥轟炸機編隊。這種編組更加靈活,沒有出發機場和航程長短方面的差異,攜帶攻擊掛載的飛機可搭載2~4枚格鬥彈,即便是遭遇敵方攔截機群,也可扔掉掛載進行纏鬥,而不像殲轟-7飛機那樣要麼選擇扔掉掛載跑路,要麼選擇被當兔子一樣地打下來。

殲16憑什麼成為中國四代機的好搭檔,這種配置是否合理

其實在殲-16戰機之前,我國就已經從俄羅斯進口了可扮演類似職能的蘇-30MKK戰機。中國空軍擁有73架,海軍航空兵擁有24架。俄羅斯向中國提供的這些飛機有著獨立的外掛系統,最初只能配備俄製導彈,這樣做無非就是想獲得更多的武器出口訂單。後來,中國航空工業通過攻關,最終才使蘇-30MKK戰機無法攜帶國產彈的問題得到解決。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國外引進的蘇-30MKK戰鬥機一方面逐漸老化,另一方面在雷達等設備方面已經顯得更不上形勢的發展。於是,中國開始在這種戰機的基礎上研製殲-16戰機。該型戰機配備有更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同時識別和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電子戰能力得到很大強化,可指揮戰術小隊作戰,可絲毫不受限制地使用國產彈藥。

殲16憑什麼成為中國四代機的好搭檔,這種配置是否合理

因此,殲-16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型攻防兼備國產戰機。而與此同時,殲-20戰鬥機是我國第一種四代隱身戰鬥機,具備出色的空戰能力,儘管可以搭載雷石-6小直徑炸彈,但在對地攻擊能力方面遠遠不如殲-16戰機專業。因此,將我國現在最強的戰鬥轟炸機殲-16和最強的四代隱身戰機結合起來,勢必能夠達到1+1效果遠大於2的目標,兩種戰機配置在一起是相當合理的。

不僅如此,由於殲-16戰機本身就具備較強的空戰能力,殲-20戰機在為它進行護航時不會像保護其他機型那麼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殲-16和殲-20戰鬥機的搭配會長期存在。即便是殲-20通過改進,擁有更強的對地攻擊能力,組成更有效、協調性更強的隱身護航/打擊機群,殲-16和殲-20組合也不會消失。全殲-20戰機編隊出現的概率相對較小,先期踹門用得會比較多。

殲16憑什麼成為中國四代機的好搭檔,這種配置是否合理

但即便是全球最強大的美國空中力量,未來很長時期內也不會全部淘汰三代機,三四代組合成為家常便飯。再則,我們周邊的很多國家仍然是以三代機為主力,有些國家甚至屬於早期批次型號。用最新的三代機就能應付,又何必都打造全隱身機群,這不是一個想不想要的問題,而是個預算使用效率的問題。以最省的錢,辦最漂亮的事,這不很好麼?

殲16憑什麼成為中國四代機的好搭檔,這種配置是否合理

全文完,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