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石油上游行业深化改革,探索挖掘效益最大化

中国石油降本增效开展4年多以来,各个层级、各个企业想得最多的,就是“毛巾里拧水”的可能性。然而,如同一条毛巾被拧了多次,4年间,集团公司先后4次下发通知,措施从10个方面30条增加至12个方面38条,从共性方面梳理降本妙招。各专业公司和各企业则根据这些措施,按照业务发展实际,一一分解细化,个性化定制各自业务领域的降本秘诀。上下共同发力,一次又一次把成本的“水分”拧干。

经过4年不间断的拧水分、降成本,人们不禁好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到底还有没有空间?还有新的办法可以用吗?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如果按照常规“拧法”,“拧干的毛巾”自然不会出水。必须打破思想的桎梏,再探成本底线。必须采取革命性的手段,试一试“干毛巾”的湿度。

石油上游行业深化改革,探索挖掘效益最大化

背负低品位、低油价、高成本三重压力,上游企业破釜沉舟,接连放出“改革大招”。在2014年吉林油田和辽河油田试点改革的基础上,2017年将经营自主权试点企业扩大至6家,赋予试点企业11项扩大经营自主权,给老油田简政放权,探索效益发展新路。低效、无效资产一直是制约各企业创效能力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手段解决问题,负担也可能变成提效新“担当”。

甘肃销售对市场发育成熟的偏远关停小站,采取原址“复活”、规划迁建、土地置换和运营模式创新等方式,一一盘活。近两年,节省建设用地210亩,节约投资1.59亿元。江苏销售以双低站治理为契机,采用双低站治理“3+1”模式,持续开展全流程诊断与优化,10座加油站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共治理双低站1454座、摘帽率27%,单站日销量比上年增加0.34吨,利润比上年增加3.97亿元。

毛巾里的水拧没拧干,不放手一试怎么知道?固定成本也要试一试有没有可下降的空间。中油国际中亚地区公司充分发挥在哈产运炼销全产业链的整体优势,从固定成本不可控向全部成本皆可控转变。通过优化销售方向等积极创收,通过严控投资与工作量等低成本发展路线,2017年投资较高峰期降低66%,单位完全成本较高峰期降低63%,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3%。

尽管这段时间国际油价有所升,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远未走到终点。高质量稳健发展任重道远,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仍大有可为。从一项“活动”、一项“专项工作”升级为一项“工程”,从阶段性任务升级为长期任务。我们期待通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中国石油价值提升,引领中国石油加速向世界一流的方向阔步前进。(中国石油)

适当降低成本还是可以的,没有听说过,哪个公司一直靠压缩成本增加利润的,一味的压缩成本必将引起一系列的潜在问题,低价中标已经成为过去时,开源节流,开源节流,还是多考虑如何增加自身技术,去广阔的市场竞争,增加开源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