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群書治要》治國寶典,幫助實行道德教化

《群書治要》治國寶典,幫助實行道德教化

我們中國的俗語中的經常有這樣的話,說:“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讀書志在聖賢,讀書貴在變化氣質。”還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群書治要》治國寶典,幫助實行道德教化

為什麼三日不讀書就面目可憎了呢?因為古人所讀的書都是聖賢書,記載的都是古人對於天道的體悟,都是對於人們道德教育提升有幫助的一些文字。

比如說我們讀《群書治要》就有這樣一個非常深切的感受,《群書治要》這本書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派魏徵、褚亮、虞世南,蕭德言等等大臣,把唐朝以前的經、史、子之中的精華,特別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理念的精髓給概括出。它也是奠定了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思想基礎的一步重要的著作,我們讀了這個書就發現中國古代的文章,都是記在經、史、子集之中,而這個經、史、子集他們的內容都是講道、談德,也就是說給人們以道德的教化這樣的作用的。

《群書治要》治國寶典,幫助實行道德教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