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河北迴隆鎮土匪爭霸

民國初年,華夏大地處於新舊交替的革命熱潮中,滿清被推翻以後,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迫於壓力讓位與袁世凱,袁世凱是北洋新軍的核心人物,在當時的中國,袁世凱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是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只可惜袁世凱後來走了錯誤道路,非要稱帝,最後在全國人民的反對聲中憂憤而死。自從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另外,還有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桂系軍閥,川軍、黔軍,還有西北軍等等。軍閥之間為了爭奪地盤,連年混戰,民不聊生。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河北迴隆鎮土匪爭霸

民國土匪

在這種背景下,加上自然災害,政治腐敗,政府也已失去它應有的作用,很多老百姓無法正常生活,於是不少人被迫鋌而走險,拉桿當起了土匪。當時,全國各地的土匪多如牛毛,比如有名的湘西土匪、東北土匪等,在民國時期,報刊上幾乎每天都有大量關於土匪問題的報道。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冀豫交界處的回隆鎮的土匪故事。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到新中國成立這段時間,在冀南豫北地區,遍地土匪。臨漳大營的郭清、馬荒的韓步雲、安陽崔家橋的王自全、辛村程太保的程道合程道生兄弟、湯陰的鄭合、南樂的楊法賢等等,但要說起這回隆鎮,當年被稱為是“土匪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個鎮上,就駐紮著三個大土匪,分別是西街的程希孟、程乾父子、東街的郭德惠、南街的李成華,這幾個土匪有部隊,有槍支,別說是一般的老百姓,就算是地主豪紳,也不敢惹,畢竟就算再怎麼有權有勢,也沒有子彈厲害,面對這些不講理的土匪,只能忍氣吞聲,若是冒犯了他們,輕的讓你掉塊肉,鬧不好就要把命丟。沒人能管得了他們,那個年代,土匪就是王道,特別是在回隆這個四不管的地方。四縣分管,誰也不管。當時有句話叫做“能走南北二京,不走楚旺回隆”。

程希孟,字紹周,回隆西街人,具體履歷不詳,生於清朝末年,最初是一個馬販子,後投靠軍閥孫殿英,後來回到家鄉豎起大旗做起土匪,是回隆資格最老的土匪。他的兒子程乾,字明軒,程明軒因槍法打的準,綽號稱“半截磚”。性格兇狠。父子二人以回隆西街為根據地,聚眾上千人,活躍在四縣交界處。還有他的侄子程坤,字子厚,也是他的一員猛將。

郭德惠,字恩普,回隆東街匪首。

李成華,字國選,1915年生,1943年犧牲。回隆南街人(南街屬安陽縣管轄)。回隆匪首之中唯一一位走上抗日道路,並加入共產黨,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人。所以,說起來,李成華不能稱為土匪,他雖然同樣在回隆成立了一個幫派局所,和另兩位匪首形成三足鼎立的狀態,但是他是唯一一個比較受群眾擁護的局所,他拉桿立局時喊出的口號就是“保衛家鄉”,他還儘自己所能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化解其他土匪與百姓之間的恩怨。

1938年春,李成華從臨漳當兵回回隆拉桿開局子,打出保衛家鄉的旗號,引來幾百人的投靠,還有周邊鄉紳的槍支彈藥支援。李成華有了基礎,由於當時力量薄弱,李成華當時與

程乾程坤郭德惠結拜兄弟,共同以老牌土匪程希孟為首領,程希孟人稱“老司令”。他們人馬近兩千,成為回隆一帶最大的土匪局子。

1938年9月,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129師386旅新1團在陳再道和王新亭的率領下發起著名的“漳南戰役”,攻打回隆鎮,程希孟、郭德惠、李成華全部繳械投降。戰役過後,在回隆西南街成立了安陽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張振邦(即張子政,邢臺隆堯人),戰委會主任張玉振(張殿臣,回隆南街人)縣政府下轄呂村、崔家橋、瓦店、柳園四個區政府。李成華接受了抗日教育,唐哲民(開國少將,安徽桐城人)專員親自給他做工作,增強了民族意識,激發了愛國熱情,提出願意在我黨我軍領導下參加抗日工作,東進縱隊首長批准了李成華的要求,正式任命他為抗日武裝安陽縣大隊隊長,統一領導全縣抗日武裝。

1939年之後,冀南豫北一帶土匪又東山再起,由於統一戰線需要,抗日民主政權撤銷,張子政縣長走了,唐哲民走了,這樣,抗日民軍完全失去領導,處於渙散狀態。

程希孟父子又在回隆捲土重來。李成華也在回隆重新組織隊伍,以他的威望,很快組織一千多人。

這裡要引出一個人物,王天祥。王天祥是山東單縣人,自幼家貧,便出來當兵,先是投靠孫殿英,由於王天祥靠近共產黨,被孫殿英排擠並欲加害,於是王天祥跑到安陽辛村地區活動,與這一帶土匪結盟。日軍到這裡掃蕩,王天祥投靠國民黨高樹勳,高樹勳軟禁了王天祥,解散了他的部隊,1941年,八路軍派人救出了王天祥。開始,八路軍準備讓王天祥任我軍區的司令員,但是王天祥婉言謝絕,他提出收編豫北一帶的土匪,打入敵人內部,分解他們併為我所用。得到冀魯豫軍區首長的同意。

而此時,日本鬼子在這一帶兵力不足,一直不斷接觸這些土匪,也希望收編這些土匪幫助他們對抗八路軍,著名的日本侵華戰犯岡村寧次就和程希孟的交情很好。利用這個機會,王天祥通過關係聯繫上日本駐安陽的一個大佐,經邯鄲日軍華北第一混成旅鈴木團長批准,王天祥得以在回隆鎮組建這支“偽軍”。

1942年3月,偽自治軍在回隆鎮組建,最初叫做“王天祥部隊”。8月,在邯鄲舉行正式組建儀式,在日軍第一混成旅團司令部舉行,日軍鈴木旅團長親自將偽“東亞同盟自治軍”的番號、軍徽、印信和指揮刀等授予偽軍人員,按照日軍的規定,偽“東亞同盟自治軍”由四個旅組成,軍長、副軍長授中將銜,旅長授予少將銜,團長授予上校銜,主要成員如下:

軍長:王天祥

副軍長:程希孟

第一旅旅長:李成華 ,團長:程海波、師建業

第二旅旅長:程乾, 團長:程坤、郭德惠

第三旅旅長:程道合 ,團長:程興華、程道生

第四旅旅長:楊法賢, 團長:王文香、路景文

軍部直屬突擊團團長:張履亭

軍部日本顧問:巖喬秀男

軍部日本部隊長:福田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河北迴隆鎮土匪爭霸

程乾的軍章,正面一個“乾”字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河北迴隆鎮土匪爭霸

程乾的軍章,背面寫著“東亞同盟自治軍”

1942年11月4日,八路軍冀南軍區第二十團、三十團、騎兵團及地方部隊,在第一分區司令員桂幹生的統一指揮下,再次發動了回隆戰役。軍區司令員陳再道、政委宋任窮也親臨指揮。這天傍晚,李成華駐回隆連長連延傑,帶領第二十團一部化裝成催糧的兩排“偽軍”,通過匪首程坤把守的北門,進入回隆南街的連部埋伏下來。午夜12時,擔任中間突破的第二十團部隊,悄悄地靠近了南寨。擔任南寨警戒的兩排“偽軍”,在連長連延傑、副官路明光的指揮下,立即放開南門,引導部隊進入寨內。與此同時,寨外第三十團和外圍的騎兵團,均已進入圍寨打援和發動進攻的指定位置。頃刻,寨內三顆信號彈劃破長空,解放回隆的戰鬥再次打響了。分佈於寨防各部及三條街道的偽軍,均在分割包圍的突襲進攻中來不及起床就被俘獲。在八路軍的猛烈攻勢下,東街郭德惠、北街程坤兩團偽匪的防禦工事,先後被突破,除兩匪首藏匿民間外,餘匪全部被殲。偽匪第二旅徹底覆滅。

這日早晨,程希孟程乾在其警衛排的拼死掩護下,利用進攻部隊吃早飯之機,衝出西門,倉惶逃命竄到安陽王自全的援軍前沿,才保住了性命。

不久,冀南軍區部隊轉戰外地。程家父子收集殘部,又請來了日軍幫兇,重返回隆。在日偽雙重統治下的回隆鎮人民,又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這時。李成華已經被程希孟和日本鬼子視為眼中釘,程希孟以聯合幣20萬元收買了李成華原手槍連連長王清林,得到了許多機密,向日軍告發。據此駐邯鄲日軍旅團長鈴木重康發出了“誘捕李成華、消滅李部”的秘密命令。

1943年5月5日,安陽日軍大隊長田邊大佐,電告回隆日軍據點,特轉李成華“明天乘去回隆返安陽的汽車,親來安陽商定番號、地盤等重大問題”。李成華不知王清林告密的事,決定前往。王殿傑認為危險,應派代表去談。李成華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不去敵人必懷疑”。5月7日,李成華一行在安陽受到日軍田邊大佐的“盛情款待”。田邊假惺惺地說:“我的小小的大佐,你的大大的少將,我的團級怎能解決你旅級的番號、編制呀?旅團石田參謀長在邯鄲敬候你的大駕,為您恢復原來的旅級編制”。5月8日,在邯鄲日軍獨立第一旅團,李成華被日軍逮捕,日軍宣佈李成華的三條罪狀是:臨陣脫逃,渙散軍心;私通八路,洩露軍機;背叛皇軍,破壞聖戰。李成華被日本侵略軍用電刑處死,屍體拋入滏陽河內,年僅28歲。在回隆被捕的李的部下李成芝(李成華堂弟)、路明光也被日軍槍殺。200多名士兵被轉送石家莊日軍勞工教養所。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河北迴隆鎮土匪爭霸

李成華的軍章:東亞同盟自治軍第一旅,大名縣城東民眾贈

程希孟,在1943年4月間,氣病身亡。其子程乾成了光桿司令,投靠太保程道合部。後程道合被八路軍殺掉,1947年初春,又去湯陰古賢村投靠他的朋友

鄭合部隊。鄭合表面熱情接待,內心認為程明軒來此不善。來投是假,別有用心是真,不如我先下手為好,不能叫他壞了我。隨即派他的護兵,在團部將程明軒擊斃。結束了這個大土匪的一生。

郭德惠在1947年4月10日楚旺戰鬥中被捕獲,1947年4月23日被處以極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