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龐巴迪中國總裁兼國家首席代表張劍煒

“在你被種植的地方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張劍煒常說的這句話,可以同時概括他個人以及龐巴迪公司在華的雙重發展歷程。

自1999年1月隻身被加拿大總部派駐中國開拓全新市場至今,張劍煒從近乎一片空白的“沙地”上,帶領“軌道交通”及“宇航”兩大業務成功落地生根。與此同時,16年來,他更在不斷向中國引入領先產品的同時,秉持開放性的資源與技術共享理念,將龐巴迪領先世界的高端技術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推動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

有序佈局 落地生根

從嚴格意義上界定,1999年1月,當張劍煒隻身拉著行李箱走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龐巴迪在中國的故事才算正式開篇。

彼時,已升任龐巴迪運輸集團全球副總裁的張劍煒,被加拿大總部派往中國開拓全新市場。雖然在此之前,集團已於1997年與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立了“長春長客——龐巴迪軌道車輛有限公司(CBRC)”,主營生產地鐵車輛;並於1998年與中國南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立了“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BST)”,主營生產鐵路客運車輛,但兩家合資企業均處於啟動初期,尚未開展具體業務,一切近乎於從零開始。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左圖)1991年張劍煒獲得HENRY LAUREYS博士生獎學金;(右圖)1997年張劍煒獲得蒙特利爾大學博士學位

“拓荒”意味著何種艱辛,張劍煒心裡有數。早在1995年12月,他就為籌備合資公司BST前往青島出差,當時光字典就背了英漢、漢英、法漢、漢法整整四大本,還外加一隻電熨斗。“那是我自1987年前往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攻讀MBA、博士並加入龐巴迪後,第一次回國。”張劍煒說,雖然憑藉雪地車於1942年起家的龐巴迪,當時已成長為領先的國際性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商,在宇航及軌道交通運輸兩大國際市場風生水起,但對於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用戶而言,這依然是個聽起來完全陌生的名字。

飛抵北京後,單槍匹馬的張劍煒沒有助理、沒有僱員,甚至連個固定落腳的辦公室都沒有。他匆匆把行李安置在酒店,就打車前往藍島商廈購買了訂書機、記事本等辦公用品,正式“披甲上陣”了。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龐巴迪為廣州地鐵公司提供的地鐵車輛

1999年11月,青島BST簽訂了第一份合同,為中國鐵道部以及北京、上海、鄭州、瀋陽鐵路局和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生產338輛時速160公里、配置空調的高檔城鐵客車。迄今為止,青島BST已向鐵道部交付了超過2000輛世界一流的鐵路客運車輛,成為中國目前唯一製造鐵路高速列車的中外合資企業。

而作為首個在中國製造地鐵車輛的合資企業,長春CBRC(安達)的第一筆訂單是2000年為廣州地鐵2號線提供156輛地鐵車輛。之後又贏得深圳地鐵一號線132輛地鐵車輛的訂單。這兩個項目也是國家實施國產化政策並對地鐵項目進行公開招標後的第一個和第二個項目。

2003年,龐巴迪與新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在華的第三家合資企業“江蘇常牽龐巴迪牽引系統有限公司(BCP)”,主要從事幹線鐵路及城市軌道車輛牽引設備的研發、製造、銷售和維護。

江蘇BCP自成立至今,在國內相繼為CRH1系列高速及超高速動車組、HXD1B大功率貨運電力機車、北京地鐵4號線、上海地鐵9號線與7號線和12號線、深圳地鐵2號線、北京地鐵大興線、哈爾濱地鐵1號線以及南京地鐵3號線等項目提供牽引與控制系統。並曾於2003年11月,獲得為德黑蘭地鐵一號線北延線的105輛地鐵車輛提供牽引和控制系統的合同。

2012年,龐巴迪又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外軌道交通車輛維修合資企業。

“截至目前,龐巴迪雖然也在中國的上海、北京、蘇州等地建立了7家獨資公司,但除龐巴迪運輸設備(蘇州)有限公司從事製造牽引電機供應全球市場外,其它6家獨資公司都是針對某一具體項目設立的法律執行實體,真正的核心力量,仍然是不斷成長壯大的合資企業。”張劍煒介紹說。

不過對於橫跨“鐵路軌道交通”與“宇航”兩大主營業務的龐巴迪公司而言,其問鼎國際市場的產品,除了鐵路及高速鐵路機車、城市軌道交通設備之外,還包括支線飛機與公務噴氣飛機。龐巴迪是世界最大的鐵路設備製造商,亦是世界第三大民用飛機制造商,而其公務機在全球排名第一。與軌道交通業務在華的蓬勃發展相比,宇航業務的鋪展則頗為周折。

早年間,中國政府曾邀請龐巴迪進行飛機制造工業合作,但龐巴迪放棄了這一機會,錯失了進入中國航空市場的最佳良機。

張劍煒提起此事仍嘆息不已,這種局面直到他於2005年被任命為龐巴迪中國總裁,全面負責公司在華的“軌道交通”與“宇航”兩大業務時才得以扭轉。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張劍煒博士近照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艱難的破冰之旅。龐巴迪不是“波音”或“空中客車”,它的強項在於支線飛機及公務機,但在中國,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夾縫市場。張劍煒積極奔走,遊說總部加強與中國在航空工業領域的深度合作,與中國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不僅僅把中國作為零部件供應商,而是致力於研發領域的長期合作。此後,龐巴迪與中國航空工業的合作迅速落地生根——

2006年,龐巴迪與中航工業沈飛簽署合作協議,將其全球市場最暢銷的Q400渦槳飛機機身轉移到沈飛製造,是當時中國航空史上最大的一個航空轉包協議。

2007年6月18日,龐巴迪在第47屆巴黎航展開幕式上,正式宣佈與中國一航簽署發展長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08年7月15日,龐巴迪和中航工業沈飛簽訂了C系列飛機合作項目,C系列飛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針對110~149座級進行設計的最佳機型。中航工業沈飛成為龐巴迪C系列飛機項目的風險共擔供應商,負責該系列飛機機身、尾錐和艙門的研製生產,並對相應工程承擔全部技術責任。這也是國內航空製造企業首次自飛機設計到適航取證,再到售後服務全程參與的國際合作項目。更為罕見的是,龐巴迪在轉讓相關核心技術時,並未提及任何附加條件,至此,張劍煒的苦心斡旋終於如願以償。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龐巴迪生產的C系列飛機

近年來,隨著中國支線航空和公務航空的井噴式發展,龐巴迪也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和佈局。2011年3月8日,龐巴迪宣佈,公司將在中國大力擴展對其公務機運營商的售後服務。此次擴展計劃包括在中國設立新的區域支持辦公室、備件庫和維護基地。目前,龐巴迪已佔有近40%的中國公務機市場份額,此外還有五家中國航空公司運營著28架龐巴迪商用飛機。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到2015年,全國運輸機場總數將達到230個以上,屆時將覆蓋全國94%的經濟總量、83%的人口和81%的縣級行政單元。在張劍煒心中,與之同步推算的是另一本更為長遠的“小賬”——未來20年C系列飛機所覆蓋的100~149座級市場將需要6000架飛機,中國將需要其中的20%,而龐巴迪的目標是在這一座級市場獲取半數份額。“一路向前,我們很有信心。”他堅定地說。

技術輸出 理念超前

自1999年帶領龐巴迪開拓中國市場至今,無論是執掌以“軌道交通”為核心業務的合資企業,還是全面激活宇航集團的在華髮展,在張劍煒秉持的經營理念中,按照市場要求進行技術轉讓和合作是龐巴迪在中國紮根的重要戰略。

“龐巴迪要實現的,是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將中國視為單純的產品傾銷地或廉價勞動力工廠。我們願意將已經掌握的先進技術分享給中國的合作伙伴。”張劍煒坦言,這其實是很多外資企業非常忌諱的方式,理由不難理解,一旦“真經外流”,豈非憑白增加了競爭對手?

張劍煒對此有自己的考慮,“但事實上的確存在另一種衡量角度:中資與外資企業的合作,就好比齒輪之間的齧合。在齒輪傳動的過程中,儘管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尺寸不同,但它們在齧合點的切線速度是相同的,這就是共同利益。換句話說,龐巴迪不但可以通過有效的技術輸出,獲得極具分量的在華市場訂單,同時亦可以在贏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後,與之並肩針對當地市場需求,研發出極具競爭力的本土化產品,繼而向高階智造發起衝擊。”他說。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龐巴迪為鐵道部提供的和諧號臥鋪動車組

時值2008年北京奧運會,龐巴迪經過悉心籌備,一舉在競標中將兩大交通項目納入囊中,其一是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設計並提供龐巴迪INNOVIA APM全自動無人駕駛旅客捷運系統,這是中國大陸地區首個全自動旅客捷運系統,18輛INNOVIA APM車輛既可以單節編組,也可以四節編組,每小時可單項運送4100名旅客;其二是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至東直門站的機場快線提供INNOVIA ART200型機場線車輛。

不僅如此,於2010年11月開通的INNOVIAAPM100廣州珠江新城全自動旅客捷運系統,亦將著名的中央商業區與繁華的天河商貿區連接起來,為旅客提供便捷高效的運輸服務。該系統包括14輛龐巴迪INNOVIAAPM車輛,同時採用龐巴迪CITYFLO 650自動列車控制技術,這也是中國首次在城市軌道交通中採用全自動旅客捷運系統。

“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化,就是旨在幫助當地市場借力世界高端技術,進而形成適用於當地需要的產品與服務。”這一信念在張劍煒深耕中國市場的13年間從未動搖。

除APM系統外,龐巴迪以ERTMS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信號產品應用於2009年12月投入運營的全長約1000公里的武廣高速客運專線,龐巴迪的高鐵信號技術首次進入中國。

武廣線高速列車的最快運營時速為380公里/小時,這在當時尚無國際先例,為此整個龐巴迪團隊和其合作伙伴中國通號總公司團隊都捏著一把汗,務求不惜一切代價保障信號穩定可靠。從結果看,這一仗打得非常成功。

城市的發展在不斷呼喚技術革新換代的同時,亦蘊含著無窮商機。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准了25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預計2020年全國規劃地鐵總里程將達6100公里,而這一市場對軌道車輛的需求將達到30000輛。把握時機,龐巴迪未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2012年1月,江蘇BCP已經獲得訂單,為315輛出口的地鐵車輛提供牽引設備與控制系統,同年2月還簽署訂單為北京地鐵14號線378輛地鐵車輛提供牽引系統。

2015年,龐巴迪與中國新譽集團(NUG)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合資建立“新譽龐巴迪信號系統有限公司”,在中國為鐵道交通建設提供信號系統。新公司位於江蘇常州,龐巴迪與新譽集團分別持有50%股份,公司將專門為中國鐵路交通和城市輕軌市場供應通信、信號和綜合監控等業務,並在中國引進移動閉塞地鐵信號系統技術。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龐巴迪旗下飛機產品挑戰者850

而隨著在中國軌道交通市場的全面推進,龐巴迪與中國在飛機領域的工業合作轉讓亦在2005年後全面啟動並持續加速。2012年11月13日,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當天,龐巴迪與中國商飛公司就開展C919大型客機和C系列飛機共同性合作簽署了第二階段合作意向書。

“確立了技術轉讓和合作的開放性理念、明晰了因地制宜的產品化策略,以上兩方面的確構建了龐巴迪本土化探索的堅實基礎。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對於市場訴求及政策導向的靈敏嗅覺,同樣會遺失很多重要的成長機會。”張劍煒說,回溯龐巴迪正式進駐中國以來的13年,自己率領團隊雖從未刻意充當過領頭羊,但受益於審時度勢的運營策略,龐巴迪推出的技術或產品經常可以趕超中國的相關政策發佈,穩穩地跑在前頭。

這其中,“青藏列車”之役尤為值得一提。2003年聞聽該項目一立項,龐巴迪青島BST就組織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前往西藏進行為期兩年的深度考察,帶回了包括氣候條件、環境條件以及風俗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寶貴資料。待一切準備充分後,在2005年鐵道部組織的競標中一舉奪標,獲得為青藏鐵路設計、製造和交付224輛適用於嚴寒、高海拔作業環境的客車車輛訂單。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龐巴迪為鐵道部提供的青藏鐵路高海拔運行鐵路客車車輛

毫無疑問,這絕非是依賴常規工藝可以完成的任務。青藏鐵路全長1100公里,橫跨可可西里及唐古拉山無人區,大部分地區氧氣含量僅佔海平面的50%左右,極端氣溫可達-40℃。由於要應對如此特殊的高原地理環境,龐巴迪打造的列車配置幾乎與飛機一樣。每列車廂裡都配備有兩套供氧系統,一套通過混合空調系統輸出氧氣,確保車廂含氧量提高23%;另一套則方便旅客直接使用獨立接口來吸氧。不僅如此,列車還配備有三保險運營系統及紫外線防護膜觀景車窗,確保車輛可以抵抗強紫外線、強沙塵及風雪、低氣壓及壓力波動、雷擊等環境挑戰。

“青藏列車由龐巴迪的專家與中國工程師們共同研發完成,全部在中國製造,這也是龐巴迪一如既往秉承中國政府推行的‘國產化’理念。”在張劍煒看來,這一項目的確立與執行,標誌著龐巴迪已經成為中國鐵路國家級重點項目的技術與產品供應商,亦是公司先於對手而謀動的成功案例之一。

在不斷探查政府導向、市場需求的同時,龐巴迪提出建立包括能源(Energy)、效益(Efficiency)、經濟(Economy)和生態(Ecology)四大基石的研發理念,並將其全面覆蓋至自產品設計到產品運營的整個生命週期。龐巴迪合資公司BST正在製造的CRH380D高速列車正是融入了“ECO4”的研發設計理念。龐巴迪的產品生產流程一直遠遠高於現有的國際標準,在實現優化能效、降低噪音、使用無害材料的同時,許多車輛都具備超過95%的可回收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為環境設計”這一生態理念的驅動下,堪稱革命性的PRIMOVE解決方案在龐巴迪應運而生。該解決方案基於感應式電力傳輸原理,可使電動車輛在行駛中(動態充電)或靜止時(靜態充電)進行充電,且不會影響到駕駛員的駕駛習慣或車輛的行駛時間,還可以大大降低能耗。不僅如此,由於消除了以往電動車輛進行電力傳輸所需要的架空接觸網和其它纜線,軌道交通網絡可以輕鬆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公園和歷史遺蹟得以完好保存,從而有助於提升城市的整體吸引力。

目前,PRIMOVE系統已經安裝在德國奧格斯堡有軌電車網中的一個示範性試點區域,並在一輛客用麵包車上進行解決方案試驗,未來亦會以更加成熟的姿態走進中國。

真誠做事 品牌制勝

執掌著龐巴迪運輸集團和宇航集團在中國的全部業務,統率著4000多名員工,張劍煒如今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瞭解他的人,總會將所有這一切歸功於“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確,作為全球軌道技術的領導者,以及世界第三大民用飛機制造商,龐巴迪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第448名(2010年),其旗下的76個製造企業分佈於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僱員多達76400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營業收入達18.2億美元,

由此產生的一個慣性思維在於——只要張劍煒足夠“聰明”和“主動”,完全可以揣著加拿大總部的聲名與業績,通過卓越的公關途徑,免得自己那麼辛苦。但“固執”的張劍煒偏偏在他的團隊裡連個負責政府關係的位置都沒設,多年來他拿訂單從不使用中間人,也沒有依仗過任何有“背景”的銷售團隊,卻總能奇蹟般地在同行業者間脫穎而出。

2005年6月27日,中國鐵道部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個政府和一家公司共同簽署一項戰略合作協議,在中國鐵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2012年,張劍煒被評選為“影響中國改革20年20位企業家”

用張劍煒的話說,龐巴迪制勝的秘密武器就是誠信。“真誠待人,真誠做事,我們不喜歡浮誇空虛的媒體廣告宣傳,只想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說話。”張劍煒正在打造龐巴迪的品牌,希望用戶看到火車或飛機,就想到專注而滿懷誠意的龐巴迪和龐巴迪人。自開拓中國市場以來,張劍煒秉承“產品一樣,價格比別人低;價格一樣,技術比別人強;技術一樣,服務比同行好”的樸素運營理念,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積累各方用戶的讚譽與口碑。

2008年1月,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出現罕見的持續低溫、雨雪和冰凍的極端天氣,造成公路與鐵路大量旅客滯留,應急救援任務十分艱鉅。關鍵時刻,龐巴迪所有合資企業與獨資企業的相關領導和員工緊急行動,不分晝夜建立起完善的救援保障機制,並在災害伊始即向鐵道部鄭重承諾:保證龐巴迪提供的任何鐵路車輛設備及系統正常運行,保證龐巴迪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24小時待命。

還有一次,當時正在西安機場準備登機回北京的張劍煒,突然接到鐵道部從廣州打來的電話,反映發現車輛問題。他隨即修改行程,改簽機票後在機場等了足足六個小時,剛一落地就馬不停蹄直奔車輛段,瞭解情況,解決問題。當終於騰出功夫喝口水的時候,看看錶,已是凌晨三點半了。

“有時候用戶發現問題,一時間搞不清楚是誰的責任,他們只知道是龐巴迪合資公司的車,就會找到我們。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從不推卸責任,急用戶之所急,解決它們的棘手問題,才是誠信經營之本。”頗令張劍煒欣慰的是,在負面新聞尚無分真假就可以“遠傳千里”的網絡快餐時代,龐巴迪至今竟無一次“中槍”,實屬難能可貴。

龐巴迪的中國“探路者”

2000年,張劍煒與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合影

得益於良好的信譽與用戶口碑,現在甚至會有一些項目主動“找上門來”。一次,某地鐵信號項目中標商將電話打到了張劍煒的手機上,對方開門見山表示願意與龐巴迪一起做該項目。“我當時有點兒糊塗,這次招標龐巴迪根本沒參加,又何來中選?人家用戶能同意嗎?”豈料該項目中標商斬釘截鐵地回答:“就是同意了才點名來找你的!”張劍煒不敢怠慢,他像往常一樣,仔細詢問了項目的技術要求及交付日期,再三確任本公司的技術、人力和財力等各項能力完全能滿足用戶和合作夥伴要求後才答應邀請。

多年來,無論統領龐巴迪中國斬獲了何種豐碩的業績,張劍煒從來沒想過躺在功勞簿上打盹。他說:“帶領中國團隊前行的這些年,我一直注重實現產品國產化,人才當地化。國產化的產品要是世界一流的產品,當地化的人才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理解並能夠實施中西方的管理。不可否認,龐巴迪的確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怎樣繼續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