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培行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教培行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各行各業都在恢復的正常的運營,作為教培行業的線下機構要堅守到最後,成為各行業中最晚復工的行列之一。但是我們不急不躁,也不能急躁,做好一切準備,只待春暖花開時!

01 為教培行業正名?

昨天一個教育機構的負責人(林校長)私信我,在私信裡訴說了她對現在的處境和內心想法:“現在的狀態退一步是萬丈懸崖,進一步是無底深淵。看到很多網絡評論都在抨擊教培人,有偏激的言論直言讓教培行業關門,像是一萬隻螞蟻在撓心,卻無處宣洩!現在全靠背後還有一堆人等著發工資,絕對不能坑這些員工、坑學員這個信念一直死撐著!”


我想這是很多機構負責人的心聲吧?面對疫情,其實,無情的負責人完全可以選擇關門大吉,草草打發員工和家長,不排除有這樣的極端現象。

但還是有很多負責人深知自己從事教育的工作,必須要有以身作則的良知,除了是一名負責人,還是自己一名教師,不隨便關門是遵守社會道德基本的表現,是對的員工、對家長的社會責任。

當然也會有出於不肯放棄的念頭,有些校長從一個老師到建立自己小而美的校區,付出了多少努力、汗水、堅持、淚水,“有所不甘”這是負責人作為一個企業家的該有的堅持。


教培行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教培行業帶動了多少就業?教培行業是一個就業率極高的行業,每年為無數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貢獻了多少GDP ?面對大眾的質疑,面對大眾說要教培行業要消停,負責人也只能打掉牙自己吞,沒有一個行業能說停就能停的。不是教培願意倒閉就行的,也不是國家控制就行的,有一句話叫做:存在即合理。

比如:學而思、新東方等大型機構,背後有著幾萬起步的員工,這些員工又揹負著房貸、車貸,本來壓力就大,突然失業了會造成一大波人的極度崩潰!

還有一些專門為特殊孩子開的機構叫“康復機構”,這些機構幾乎不可以進行線上教育,這是一個創辦人的心聲:“

如果4月份能不能復工都不知道,而我是從事特殊孩子(即發育落後、自閉症孩子)幾乎是做了二十多年的人哪?如果隨意關門這些特殊孩子怎麼辦,往大一點說,我們是一些家長精神上的寄託!誰能來救救我,為了這些孩子能在疫情後馬上接受康復訓練、為了機構能正常運營,我只能硬抗著!”

如果有些人本來是渣渣,不是疫情才讓他變成渣渣,疫情只是加快揭露他的面具罷了。

每個行業都會出現極端的現象,不能因為極端的個別現象,去否定一整個行業,讓一個本來就面對客觀環境有著極大壓力的負責人,還要去自行消化來自主觀因素的心理壓力,教培行業也不例外!

面對危機,所有行業都必須負重前行,所有行業的堅持都值得肯定,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這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責任,教培行業也不例外!


教培行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02 教培行業的模式變化


前面一直闡述著感性的部分,接下來梳理一下理性的部分,分享一下我對教培行業的模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吧!

肺炎的籠罩下,有線下教育機構在煎熬的等待疫情結束,也有線下教育機構開始在網上裸考,線上教育被指迎來春天?

線上教育確實藉著機會,技術上不斷的完善,師資不斷的融合,但是線上教育是不可能取代線下教育。

線上教育去確實在一些專業知識點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夠分析得更快、更準確。也會集中最多豐富資源,提高教學、學習效率,把優質師資分享到三四五線地區。但是不要忘記孩子的教育是全身心發展,價值觀教育、人格教育、智慧教育,都是與老師面對面的交流所產生的影響,這是人工智能和線上教育都無法取代的。


教培行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就像羅振宇在2020年的跨年演講中提到:“教育的本質,從來都是人點亮人,是點亮夢想。”

我們回想一下讀書時代,就算老師把講得某個單元的知識講得再具體、再好,很多人都會忘記了這個知識。但是,這個老師的一些日常言行舉止(一句安慰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等)曾對自己產生的啟發,卻伴隨著這個學生的一生,這是人與人,才會有的情感鏈接和融合,這才是人點亮人!

線上教育是無法取代線下教育,但是兩者可以互補,促進教育更好的發展,所以“線上+線下”OMO大勢所趨,是教育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線教育不是單純的把線下的東西搬到線上,需要大家在互聯網與線下授課中找到平衡點,才會起到1+1>2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培機構負責人必須關注線上教育特點和線下服務特點,重新設置屬於自己的商業運營模式和教學體系。


教培行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結語:

疫情下,每個人、每個行業都有著自己的社會責任,只是責任的大小各有不同、付出方式不同、展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