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從7月底提車,到現在一下子就半年多了,刨去春節我跑海南去了一個月沒開,i3到手後開了8700多公里。基本上算是把這車各種情況都弄明白了,重新整理個使用帖,跟大家分享分享~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先插圖一張,i3的造型在側面看起來的確比很多電動車都協調,主要因為這個19寸的大輪子,輪胎直徑大的好處就是輪子比例接車身高度的一半。忘了啥地方看來的,好看的車側面,輪子都得佔一半高度,哈哈。

在我看來,這車是目前少有的可以讓你能感受到一絲未來的產品。在這個市面上,就沒第二個產品能達到這個高度。i3實現了在一個儘可能精緻的車身上的最大化空間使用,在不損失駕駛性能的同時還保持足夠的續航里程,作為城市用車,i3基本上就是典範了。

我在11年時候買過一輛smart,14年底置換成了雙門A1,17年買了這個i3,所以BBA的車,我至少都有過。這仨車在歐洲其實定位也類似,以城市使用為主的車,符合歐洲人出遠門有大型車,進城有精緻車型的需求。

smart在北京限牌的背景下,作為個性化小車沒問題,但是一個只能坐倆人的車實在是太奢侈了。儘管開smart時候自我感覺覺得挺環保的,實際上算賬來說,百公里油耗5個左右,對於只能帶倆人來說,其實並沒有飛度或者混動豐田之類的划算,唯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車足夠小,無論是行駛還是停放都佔用了非常少的道路資源而已。另外由於老smart的AMT變速箱一著急就頓挫,越急越頓,長時間駕駛實在談不上舒適,最後決定乾脆給換掉。

回到i3的使用問題,先來說空間。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這圖是某天我洗完i3鑽到後排照的,前座是按照我平時開車的位置不變,直接坐到後面,膝蓋距離前座還有不少距離。考慮到我是個220多斤的胖子,這個後座空間對於一般人來講是完全夠用的。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這是我在家裡車庫照的,有人說對開門不好下車。但是我卻覺得很酷,勞斯萊斯都是對開門呢。i3的對開門,前座還可以翻倒。這是後門和前門都開一格時候的敞口。我覺得並不是很影響上下車。身邊也有不少有孩子的車主,對於i3的對開門評價都很高,對於坐在後座的孩子來說,反而比較安全。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i3的內部空間設計的非常合理,完全體現了電動車的優勢,前排腳下空間巨大,隨身的包可以直接扔腳底下。而且從駕駛席到副駕駛席很隨意,完全不會有翻山越嶺的問題。

說到這個空間,其實多數人還是沒有習慣電動車和汽油車的不一樣。特斯拉的內飾總被人看不上,一方面是做工不夠細緻,另一方面是多數人就沒接受新時代的車可能就用不了那麼複雜的中控這個事情。像保時捷那種整個弄個坡道的中控和扶手,究竟有啥必要麼?

這個杯架原本是在扶手箱下面的,可插拔到前面,便於放兩瓶水。我還是覺得前面寬敞了隨便放東西比較方便。

另外很多人都沒注意在中控的正下方有一個點菸器是可以取電的,我用這個來接手機,扶手箱裡面的用來接記錄儀了。後備箱裡面還有一個電源,外加一個假的點菸器,這一點還是比較方便的。

i3作為環保先鋒,車裡可不許吸菸,所以沒有菸灰缸也沒有點菸器。另外車裡都是碳纖維和布藝,瞎抽菸燙壞了可得心疼死了。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後備箱其實裝的東西還挺多,28寸的箱子平躺著可以放下,外加一個書包。後排椅子的翻倒由倆帶子控制,放倒座椅就是個小貨車了,當床睡都沒問題,平整度也都非常好。

i3就駕駛來講確實是很不一般,好多人一開始都習慣不來,但是目前開習慣了的都覺得特方便,一腳油門就跑遍全城了。具體控制好多人都說過,重複沒意思,就說點駕駛時候的小發現。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這個儀表指示的應該是個加速度。有測評說i3在動能回收時候是沒有剎車燈的,其實不是。根據我在大公共前面的測試,指示標到圖上這位置,車開始有明顯減速時候,就會亮燈。在這個位置右邊那兩個動能回收,估計是減速度不夠,對車速影響不大,並不亮剎車燈。所以不會說i3在路上跟一腳油門一腳剎車一樣的開,還是非常安全的。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在正常動能回收情況下,全鬆油門指示標只能到這一格,回收動能大約是50kwh/100km。。也就是這樣子我拖這i3跑60公里應該就滿電了。

踩慣了i3的電門踏板,開油車會有一種極為不經濟的感覺。相比i3靠動能回收能達到3kw/100公里的能耗,汽油車的動能其實完全浪費了,變成了一地的剎車片粉末和洗不乾淨的車軲轆。。而且就反應速度來講,i3松電門就減速,踩電門就加速,完全可以實現隨心所欲的駕駛。

i3從一開始就是作為城市用車設計的,這個單踏板操作完全為了適應市內走走停停的狀態,即便是堵車,也可以單靠電門踏板來實現跟車和減速。

i3對應的歐洲城市,交通相對擁擠,人口更密集,停車資源有限,但是一天的行程基本在一個城市範圍內。因此i3是個不到4米的小車,滿足4人乘坐的同時,實現寶馬對於節能減排的一個追求。一切i3的設計都朝著節能為目標,採用碳纖維為了減重,超窄的大輪子為了降低滾阻,鍋蓋一樣的輪轂降低風阻,當然同樣還有這套動能回收,最大化的減少i3的能耗。基本上根據身邊車主的情況,夏天i3的能耗普遍不超過10kw/100公里,冬天開暖風情況不一樣,大約在13kw/100公里,這跟捷豹的i pace目前發佈的平均能耗22kw/100公里的數據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關於安裝充電樁和申請電錶的過程。不過這種流程肯定總在變,每次還是跟ssss確定比較好。

華商三優的施工還是比較認真的,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個樁子繞線不好看,充電槍只能掛著而不能插在樁子上。

現在一共開了塊9000公里,一共用了不到500快錢的電,總的來講比汽油車省多了!!!!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關於安裝充電樁,目前寶馬主要是聯繫華商三優來做安裝。其實充電樁的簡單接法就是從配電箱直接拉個線,只當是多了個大空調,電費全算到屋子的費用裡,接線長度不會超過20米,也不用施工土建挖溝,也不用跟物業溝通協調,華商三優在取完充電樁之後直接就可以把線接了,啥手續都不用走。

另一種方法是接小區派接箱,由於涉及到公共區域拉線和埋線,需要用戶自己跟物業協商施工問題,協調完了華商三優來施工充電樁,完成充電樁安裝之後供電局會來審核,安裝新的計量電錶,然後充電樁才可以用,每度電就控制在0.47元,前後預計可能要15天到30天。

原則上應該是辦完買車手續,SSSS給一個購電動車的文件蓋章,拿著文件去找物業,物業給電動車購車文件蓋章,再開出來《車位證明》和《停車位安裝電動車充電裝置申請》倆文件,幾個文件連同車主身份證明一起給華商三優,然後華商三優來現場勘查做方案。

實際上這個流程是訂車以後就叫華商三優去看現場,預估一個施工方案和報價,然後用戶去跟物業協調,協調成功,付款買車完成文件。

其實跟物業協商的事情很簡單,1在小區裡施工挖溝的問題,2從派接箱取電,如果小區只能由物業動土建,就還得協調個施工方案和費用問題。其實這年頭北京市的文件都有,一般有自有車位的小區,跟物業說說應該都沒問題的。我就簡單最協商了一下就拿到仨蓋章文件。然後快遞給華商三優,開始到供電局申請新電錶。

說說保養。

我的車應該是17年3月出廠的,所以設定的第一次保養,或者叫檢查,按一年週期也就是18年3月。由於前幾天啟動車輛會提示檢查信息了,身為強迫症,我順路去了趟ssss做檢查。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作為首保,或者首次檢查,電腦檢查了一下沒事,調整了一下胎壓,幫我洗了個從冬天到最近就沒洗過的車,沒了。所以,最後收費,0元。我簽了個字拿了出門條就走人了……

以前我一直覺得動用電腦來檢查車輛了就需要付費的,但是確實沒收錢。等於我免費補了胎壓洗了車。我這還是頭一次到ssss做完保養沒給錢呢,驚呆了。下一次保養是19年3月,需要檢查剎車油。所以作為電動車,真是沒啥保養項目。太省心了。

最後關於i3的一些亂七八糟:

1. 一定要有充電樁,220v的隨車充電才3kw的功率,33kwh的電池充滿要10多個小時,用充電樁7kw的功率4個多小時。儘管90%的機會可能一天車就出去一次,但是還有10%的機會可能我白天跑完了,晚上還得出去,用隨車充電器根本不夠充電的。不過現在寶馬i3在北京可以用的公共充電樁也非常多,基本上每個商圈和寫字樓附近都可以找到chargenow的充電樁,非常方便。

2. 一定要有新電錶,既然政策上允許申請一個新電錶用0.47一度的電費,幹啥非得把成本都算到自己家電費裡,然後每年提前好幾個月用0.78塊一度的電費?i3在電動車裡算是比較省電的,百公里11度電左右,也就是大約一百公里5塊多錢。如果不能用新電錶或者個人充電樁,使用成本會有不少的上升。

3. 一定要趕緊下手,以後汽車電動化是個趨勢,早買的不僅早享受,還佔上了坑。我家小區裡剛裝了公用樁,以後是不是每家每戶還可以任意申請在自家車庫裝充電樁是個問題,避免未來出現需要擴表箱、電線增容的問題,早買早裝樁早佔位。

4. 我最初覺得i3適合家裡第二輛車,其實最近想想並不一定。如果一個北京人家庭,上來第一輛車要買電動車,100%說明家裡沒車,所以才沒有辦法選汽油車。搖不到汽油標,退而求其次弄了電動標。對於以前沒有油車的家庭,通常情況下,是熟練開車的老司機的可能性有多大?作為一般司機,開車正經跑好幾百公里自駕遊的可能性又有多大,還尋思家裡7口人都湊一起自駕遊?其實放棄那些基本不切實際的幻想,弄個在城裡好用,好開,花費少的車才是正經的。如果每天充電,有多少人每天都能把200多公里續航都用完?我的車到現在最多一次充電間隔是190公里,這還是連著跑了兩天專門試試看的效果,對於絕大多數人i3就完全適合使用了。4個人不擠,開起來不肉,佔地方不大,花費不多。

5. 對於目前i3的價格,估計隨著有可能以後北京備案製取消,是不是能維持這個實惠的價格也很難說。但是對於進口車來說,不到30萬的價格,百公里7秒的寶馬,還能帶4個人,一天開下來才幾塊錢,基本沒有保養的需求,滿足這樣的還能選啥。

6. 從i3的概念車發佈,我就一直很關心這車。我認為電動化會是大趨勢。i3從環保的理念到用料和設計都是我認為城市用車的最優方案,在14年我買A1的時候只不過是i3剛上市還是40多萬,要是當時i3就不到30了,我肯定就不會買一個A1了。電動車這種產品,跟ACC這類功能一樣是必須去體驗的,很多東西想當然的聽別人一說,體驗一下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覺。

7. 關於配置,新款i3只有一個配置了,所以沒有糾結得了。但是對於一般來講買車,如果說不打算加車友會,不打算跟人瞎扯淡,隨便買啥配置,夠用就完了。如果決定要加車友會,車就只能買頂配!只能買頂配!只能買頂配!要不然隨便一聊天就羨慕嫉妒恨,“嘿!你有大屏”,“嘿!你有LED”,“嘿!你有導航”,“嘿!你冬天座椅可以加熱”,嘿!嘿!嘿!嘿!嘿!我咋都沒有啊。這攀比之心一下子就來了……所以現在已經讓我媽開始排新能源號了,等著排上了再買個i3新款豪華型!

寶馬i3開了8000多公里,發個走心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