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南樑名將王僧辯,似忠非忠,慘死盟友之手

王僧辯南梁名將,配享武廟,可惜這麼一位大人物連出生年月都不知道。早年王僧辯和父親一起南歸南梁。其後一直追隨湘東王蕭繹,做蕭繹的軍事參謀。王僧辯知識廣博、能言善辯,志氣凌人。其一生鮮有敗績,但最終卻悲劇收場。因平侯景之亂後在建康城縱兵劫掠,很多人覺的王僧辯的死是因果報應。

南梁名將王僧辯,似忠非忠,慘死盟友之手

王僧辯

王僧辯第一次露臉是平定安成郡的叛亂,安成(江西新餘)的豪門望族劉敬躬在田裡撿到一隻金龜,以為自己得到了神的庇佑,公然造反。起義一開始很順利,攻下了安成郡、廬陵郡(江西吉安)、豫章郡(江西南昌)等地。蕭繹派曹子郢和王僧辯平亂,一個月的時間,王僧辯擒獲劉敬躬。後來王僧辯又鎮壓了安州地區的蠻人造反。經過幾次平叛王僧辯已頗有名氣。

“侯景之亂”時侯景圍困臺城,各路勤王兵馬多達二十多萬集結建康城外,而天天把忠孝禮儀掛在嘴邊的湘東王蕭繹卻只派世子蕭方等帶一萬人馬去做援軍,而且還是蕭方等本人要求下。蕭繹無心救駕,他居心險惡的想讓侯景解決自己不喜歡的世子蕭方等,同時又撈到勤王的好名聲。其後蕭繹又派了王僧辯率一萬水軍救援建康,但是援軍盟主柳仲禮整日置酒高會,圍觀臺城被陷,事後裴之高、王僧辯力求柳仲禮和侯景決戰,但是柳仲禮不吭聲,大家只好收兵各回各家。柳仲禮、羊鴉仁、王僧辯、趙伯超等人投降了侯景。不多久王僧辯被放歸竟陵,王僧辯為什麼投降,這裡不好揣度古人當時的想法。

南梁名將王僧辯,似忠非忠,慘死盟友之手

獨眼皇帝梁元帝蕭繹

王僧辯迴歸後蕭繹不是讓他再次起兵打侯景,而是同室操戈要去打他的六哥蕭綸,而且是馬上、立刻起兵。王僧辯因兵馬未齊集要求緩兩天,蕭繹非常生氣,覺得王僧辯是遷延觀望,畢竟有投降侯景的先例。蕭繹直接拔刀砍傷王僧辯,把他打入大牢。救父親磨磨蹭蹭,打兄弟雷厲風行,蕭繹對皇位的渴望表現的非常赤裸裸。蕭繹派鮑泉攻打湘州,結果久攻不下,蕭繹不得已再次啟用王僧辯。王僧辯急攻長沙,終於攻克。

沒等蕭繹主動進攻侯景,侯景率水軍二十萬,沿江西上,直逼蕭繹。沿途城池都被侯景攻佔。王僧辯被任命為大都督奉命討賊。王僧辯進駐巴陵城,採取以靜制動的方法,命各軍固守,偃旗息鼓。侯景軍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攻破巴陵,士氣受挫,大將任約還被人給生擒了。侯景連夜燒營遁走。王僧辯趁勢順江討伐侯景,一路凱歌,大敗魯山城守將支化仁,支化仁投降;生俘時靈護,斬首千人;計擒侯景大將宋子仙。至此王僧辯上表勸進,蕭繹登基稱帝。王僧辯大軍劍指建康城,在城外和陳霸先大軍會合。但是陳霸先的名望在王僧辯之上,王僧辯十分忌憚。陳霸先分了自己一半的軍糧給缺糧的王僧辯等西軍。這王僧辯才打消顧慮和陳霸先歃血為盟,聯軍在建康城外和侯景叛軍決戰,侯景兵敗逃走,被部下所殺。侯景之亂平定,王僧辯大軍進駐臺城,士兵大肆劫掠,京城哀嚎一片,而王僧辯卻沒有表示,默許了士兵的劫掠,百姓對官軍大失所望。

南梁名將王僧辯,似忠非忠,慘死盟友之手

戰亂

王僧辯被封永寧郡公,食邑五千戶,授鎮衛將軍、司徒。沒過過久西魏突襲江陵,梁元帝蕭繹向王僧辯告急,請他星夜起兵解救江陵。但是王僧辯猶豫了,他依然以大軍未集結為由,推延時日,或許是為了報當年蕭繹的那一劍之仇吧。江陵失陷,蕭繹被處死,他在臨時之前會不會想起他父親蕭衍的遭遇,而有所悔恨呢?蕭繹一死,王僧辯和陳霸先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帝,王僧辯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梁朝的實際掌控者(這才是真正不去救蕭繹的原因)。

見南方兵戈四起,北齊想通過扶立被俘的蕭淵明為帝,來使南梁變成北齊的附屬國。北齊派高渙領重兵護送蕭淵明南下。王僧辯事先是不同意的,但是高渙領大軍前來時,又心虛不敢一搏,最後只能妥協,以立蕭方智為太子為前提擁立蕭淵明。這件事激怒了同為革命戰友的陳霸先,陳霸先多次勸說無果後,突然起兵偷襲王僧辯,王僧辯被俘後被處死,陳霸先重新立蕭方智,並且向北齊稱臣。

陳霸先起兵襲殺王僧辯當然不是為了效忠梁朝。陳、王兩人雖然表面是革命戰友,歃血為盟,感情甚好,但是政治鬥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陳霸先在俘虜王僧辯後問他:“為什麼沒有防備”。這就證明陳霸先早就對王僧辯有防範,而且在找機會主動出擊。但是顯然王僧辯當時還沒有要對陳霸先動手的意思,他把陳霸先放在京口這麼重要的位置,而且毫無防範,政治敏感度相對陳霸先顯然要低很多。

南梁名將王僧辯,似忠非忠,慘死盟友之手

陳霸先

王僧辯通過平亂躋身成為一路大軍閥,執掌朝政。但他御下無方,致使士兵剽掠無法;君主有難而不能救;又屈服於外部強敵;心又不夠狠雖然智勇不在陳霸先之下,終究為陳霸先所並,而不得善終。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王僧辯的軍事才能是一流的。三十年之後其子王頒為父報仇將陳霸先的墳墓掘開,將其挫骨揚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