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报告称消金年利率降至16.84%,“暴利时代”就此终结?

报告称消金年利率降至16.84%,“暴利时代”就此终结?

来源 | 瞭望消金(lwxj001)

作者 | 咖喱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零利率正在悄悄降临。


所谓的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其实就是银行存款利息下降,或者收取资金管理费。像在丹麦,去银行借10000,10年后只需还9950……


对于银行来说,主动降低利率是在配合国家调控货币流通速度,以此来“强制”人们把钱拿出来花掉。


这个周末,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2016到2019年,我国消费金融年化利率从23.41%降至16.84%。


与银行不同,消金企业年化利率降低,意味着“割肉”。随着获客成本高企,资金成本增涨,利差收入减少,消金的“暴利时代”或就此终结。


01

消金年利率降至16.84%!


1月11日,在第五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期间,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了当前我国消费金融领域的主要特征。


根据《报告》调查样本,2016年到2019年,消费金融年利率从23.41%降至16.84%。


其中,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均体现了相似的下降趋势,目前两类公司的平均年利率均远低于利率红线36%的水平。


总得来看,当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费用是在下降的。有专家建议,在保住“36%以上为非法放贷”红线的基础上,应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根据自身风险成本设定合理贷款利率。


贷款年化利率之所以能降低,与企业融资渠道拓宽,密不可分。


《报告》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正朝呈多元化发展,发行ABS和金融债的占比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发行消费金融类ABS共34单,发行规模为959.78亿元。


而瞭望消金了解到,2019年全年我国消费金融ABS共发行102期产品,发行规模达到3025.67亿元。共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参与其中,共计发行了185.4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捷信消金去年发行了4期产品,规模为114.5亿元,占消费金融公司总额的61.75%,成为“ABS冠军机构”。今年则顺利拿下“首个发行ABS的持牌消金机构”称号。


在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方面,有专家认为,对于消费金融类信贷服务要按照贷款类型而非机构类型监管;要进一步鼓励、支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ABS、金融债等渠道开展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02

“暴利”被终结,消金失“普惠”?


在消费金融领域,利率是企业盈利的敏感神经。消金类贷款通常期限短、周转快,收入主要也是依靠利差,年化利率的缩减好比“割肉”。


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不断有监管要求持牌消金机构调整年化利率的消息传出。


瞭望消金从多处获悉,无论是持牌机构自营还是其合作机构的产品,年化都被要求只能在24%以内。有个别持牌消金机构表示,罚息(目前一般水平在50%左右)也被控制在30%以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动或被动调整贷款利率至24%以下的公司已超过20家,包括蚂蚁金服、百度、腾讯、京东、美团、马上消金、信也科技、简普科技、数禾科技、桔子分期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高利息网贷人上岸的良机。可以通过已经调整利率的平台周转,用低息贷款将之前的高息负债置换掉。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消金行业获客成本、资金成本日益增涨,如若年化利率不断减少,消金“暴利时代”将就此终结。这意味着,消金行业将进入理性且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论坛上专家则表示,一味压低贷款利率并不会起到帮助消费者的作用,而是会逼迫消费金融公司改变服务对象,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贷款人,部分消费者群体或将享受不到金融服务。


在瞭望消金看来,企业无利不起早,“暴利”被终结,消金业务的“普惠”性必然受到影响。


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涉及消金业务的企业主动或被动的降低贷款年利率,不仅能将“不合规”的存量贷款慢慢出清,还能从获客源头上筛选出质量更优的且能在24%以内盈利的客群。


正如《报告》预测的那样,2019到2020年消费金融市场扩张将有所减缓,每年增速在8.7%左右。但在此增速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依旧可期,到2024年将达三万亿元。


“暴利”会被终结吗?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见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