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既生瑜,何生亮。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子初孝直死一個則漢室難興。

自古亂世出英雄,像戰國、三國這樣的亂世,更是人才輩出。然而歷史和演義還是有區別的。今天,小編帶你們看看三國九大謀士的排名。

第一名,郭嘉

鬼才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郭嘉

第二名,司馬懿

冢虎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司馬懿 劇照

第三名,諸葛亮

臥龍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7]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諸葛亮 劇照

第四名,賈詡

毒士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賈詡 劇照

第五名,法正

法正——智謀可比郭嘉

臥龍鳳雛若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孝直便是法正,是可以和諸葛亮龐統等人相提並論的存在。法正原來是劉璋部下,只是發現劉璋闇弱,不是明主,便想了辦法迎接劉備入川,投靠了劉備。法正擅奇謀,漢中之戰時全靠法正的計謀,劉備才能攻取漢中,大敗曹操,更是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劉備當上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五歲。劉備追諡法正為翼侯,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個死了有諡號的大臣。

關於法正,有兩句話值得一提,(1)《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亮視為股肱,法正為謀主。”法正才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2)曹操感慨,“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曹操很想得到法正!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法正

第六名,劉巴

劉巴——謀略超過孔明

這一字“子初”的傢伙更厲害,諸葛亮都自嘆不如。所謂“子初”,即為劉巴!可以說,劉巴可能是三國最有才的謀士了,簡直是計算如神。諸葛亮評價是:“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需要注意的是,劉備進成都之前,聲稱:誰敢危害到劉巴,我就誅他的三族!由此可見,劉巴在劉備心中地位。後來,劉巴迅速解決了劉備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然而,和法正一樣,劉巴也是英年早逝!200年,法正去世,劉巴接任尚書令。此後,無論是治國方略,還是劉備稱帝的各種禱文、詔誥、文書,都少不了劉巴。222年,劉巴逝世。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劉巴 劇照

第七名,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荀彧 劇照

第八名,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周瑜 劇照

第九名,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歷史上三國時期謀士排名

龐統 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