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帶您走進《甘肅省博物館“國寶省親” 系列展覽—— “回家過年”平涼出土文物精品展》


國寶品鑑|帶您走進《甘肅省博物館“國寶省親” 系列展覽—— “回家過年”平涼出土文物精品展》

潶伯銅提樑卣

西周 靈臺縣白草坡出土

高29釐米,口徑12釐米。

器呈圓筒形,腹部上下各飾一道平行帶狀蘷龍紋。提樑飾蘷龍紋,卣帶蓋,蓋面飾蘷龍紋。提樑兩端飾羊首。器身完好無損,器表鏽色斑斕,多處閃現著優質古銅特有的銀灰色光澤。蓋內和器內均鑄有“潶伯作寶尊彝”銘文。卣是商周貴族們祭祀或宴飲時,用來盛一種特製香酒的器具。西周早期流行橢扁體垂腹卣,形狀似壺。筒形卣較為少見。有學者指出,這種筒形卣,可能是中原文化受到遊牧文化影響的產物。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有用樺樹皮捲成筒狀容器的習俗,筒形提樑卣是對樺樹皮筒的模仿。靈臺地區正是處於北方牧獵文化與華夏文化二者交接地帶。中原青銅文化的典型紋飾,加上游牧民族圓筒式腹體,潶伯銅提樑卣反映了民族間密切交往的生動印記,更增加其歷史價值。

知識鏈接:靈臺白草坡西周墓

1967至1972年,在甘肅靈臺縣西屯鄉白草坡,甘肅省博物館文物隊、平涼展覽館、靈臺縣文化館聯合發掘了9座西周時期的墓葬(M1-M9)和一座車馬坑。墓葬雖大部分遭早期盜掘和自然破壞,但還是發掘文物1800多件,主要有青銅器、陶瓷器與玉石骨蚌三大類。其中青銅器較多,種類較為豐富,一級文物便多達二十餘件。這些墓葬中M1與M2所出器物最為繁多,其中青銅鼎、簋、卣中有不少帶有銘文,據專家考訂其墓主人分別為潶伯與伯,時代為西周中葉。殷末周初,靈臺一帶分佈著諸多異族、方國,僅涇水流域就有共、元、彭、盧、密須、虞、芮等國,其中一些是“戎狄之國”,一些是殷的聯盟勢力。《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三年“伐密須”,佔據了涇水中游,為西周遷都和東進建立了穩固的基礎。在潶伯與伯時代,正是西周與在涇水、洛水上游居住著的強悍民族鬼方、獫狁大規模作戰之時,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兵器,也可想見靈臺在當時的重要地位。潶地與地當是涇水諸國通向宗周的咽喉,北方民族出入之要衝。他們在康王時期分封到這裡,是為了加強對殷商遺民及異族方國的鎮撫,他們擁握重兵特權,參與重大戰役,得到周王的優厚待遇,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貴隨葬品就不足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